APP下载

戎归创业写辉煌
—— 记中国制茶大师、“最美退役军人”温文溪

2022-06-29刘焕兴

时代报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制茶茶农茶叶

■ 刘焕兴

在中国茶都福建省安溪县,一提起制茶能手,许多人都会想到温文溪。他,一个退伍老兵,从对茶叶一窍不通到茶叶专家,凭借在部队服役时养成的勇于吃苦、敢于拼搏、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彩人生,并荣获“中国制茶大师”“国家一级评茶师” “全国优秀农民工”、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泉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全国发明金奖等奖项。2021年7月初,他还作为全国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受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

热血男儿,敢当军中排头兵

温文溪出身贫寒,自幼生活在安溪一个偏僻的山村,曾靠踩三轮车半工半读完成高中学业。1995年12月的一天,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草绿色军装,胸前佩戴着代表全村荣誉的大红花,望着前来送行的父母和络绎不绝的乡亲们,他心潮澎湃,一个做了多年的梦,这一天终于实现了,他走入了向往已久的军营。

对于部队的生活,一般人都会感到艰苦、枯燥,而温文溪却觉得对自己是最好的磨炼。他所在的二连,是一个具有英勇战斗、顽强不屈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在战争年代,曾被上级授予“三立战功连”光荣称号。能在这样的连队当兵,温文溪倍感光荣,并决心刻苦训练,为连队增光,为军旗增辉。他入伍时,身高近1米8,但体重只有100斤。新兵训练期间,体能训练一度跟不上,为不影响连队训练成绩,他坚持每天中午不休息,每天“3个100,1个5公里”(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100个,举哑铃100个,跑5公里),加班加点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兵训练结束,由于训练成绩突出,他被评为训练标兵,后来又被选送到师教导队参加预提班长培训。成功,总是向那些奋力拼搏的人展开拥抱的双臂。1996年8月,上级要挑选一部分官兵参加军区组织的联合军事大演习,入伍不到1年的温文溪,又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力挫群雄,被选中参加。1个多月的演习中,他风里滚、雨里爬,斗烈日、战酷暑,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受到了演习指挥部的表彰,为这支英雄的连队增添了新的荣誉。当兵第一年,他就被评为优秀士兵。

2021年底,温文溪荣获福建省十佳“最美退役军人” ▲

2021年7月,温文溪作为全国劳模出席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 ▲

军人的风采,在人民的危难中更耀眼,更显价值。1998年7、8月间,百年不遇的洪灾袭击了江西九江,温文溪随这支英雄的部队,开赴九江抗洪抢险。当天,一下火车,身为班长的他,便率先带领连队突击队,跑步投入当时的决堤口,开始填堵。由于水情危急,任务艰巨,他们吃住在堤坝,过上了天当被、地为床的日子。特别令温文溪难忘的是,8月19日凌晨1点,他所在的团突然接到上级的通知,长江的洪峰又要经过九江,抗洪指挥部要求在早上8点前,在原决口的堤坝后面,再筑一条新堤坝。温文溪又随部队火速赶往堤坝,第一个扛起沙包奔跑起来,一连运了200多个沙包,肩膀、手臂和双脚,都磨破了皮,有时还流着血,却仍然不顾。经过全团官兵的连续艰苦战斗,用了5个多小时,筑起了一条长40米、宽5米、高近2米的白色“长城”,提前1个多小时完成了任务。在抗洪的战斗中,温文溪为宣传一线官兵的抗洪事迹,扩大军队的英勇形象,他还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抓住抗洪间隙,宣传报道身边的典型,在当地的《九江日报》发表抗洪作品多篇。当时,九江籍已确定转业正在家乡联系工作的本部队政治处主任,在电视上得知自己的部队来抗洪抢险,主动找到部队,投入抗洪突击队,连续几天同官兵一起背沙包、堵堤坝。对此,温文溪利用休息时间,写出了长篇通讯《“突击队”里的老主任李谦》,在《九江日报》头条刊登。这一次抗洪抢险,温文溪也被上级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还火线入了党。

退伍回乡,不畏艰难创佳绩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1999年12月,已超期服役1年多的温文溪,再加上考军校又超年龄,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军营,回到了家乡。但此时的温文溪,不再是5年前处处书生气十足的小青年了。当他看到故土山险路窄,交通闭塞,还在温饱线徘徊的村民,在心生难过和焦虑的同时,决心靠军人的顽强和拼搏,在自己的家乡努力脱贫致富。因此,贫穷和落后没有让他选择离开,反而更坚定了他的艰苦创业之路——包山种茶。他找到村委,主动承包了村里10多亩荒山,开始了他的种茶事业。

创业是艰难的,对于一个刚退伍的军人,虽然平时对村里种茶的乡亲做了一些了解,但对如何种好茶并不太懂。当然,种茶技术,他可以学,最困难的还是创业初期资金的短缺。由于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面对承包来满山乱石、山蜂、棘刺的茶园,他没钱请人,自己起早贪黑,用了近1年时间,双手开垦茶园,经常是手、脚、腿伤痕累累。没钱买茶苗,他就利用农闲时间,当摩的车夫,甚至去做液化气、矿泉水搬运工等,积些小钱做种茶成本。每年,他又在茶园“休时”季节,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广东、广西等地打工,积累发展资金。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2007年,他第一次参加安溪县第四届乌龙茶审评、拼配、烘焙大赛,就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然而,短暂的荣耀并没有给他带来过多喜悦。由于自己不懂行情,种的茶叶价格太低,除了成本,收入并不多。不过,这次成功,不仅鼓舞了他的信心,也扩大了他的视野。于是,他产生了坚守一辈子制茶的念头。

制茶是一门没有“公式”的技术活。为了学艺,他背着行李来到当地多家有名的茶厂学习、交流制茶。每逢春茶、秋茶盛产期,温文溪都会前往当时享有盛名的西坪、感德和祥华等产茶乡镇,吃住在茶农家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制茶技术。在制茶实践中,他体会到,要制好茶叶,管好茶园是第一关,茶青好,炒制出的茶叶才有可能好。于是,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温文溪就带领茶农,到茶园里除草、耕锄、修剪,茶树种植好了,待到采摘季节,还要选择晴天中午进行采摘,而后及时送到茶叶加工厂,进行制作。制茶,看似简单,其实工艺流程多、要求高。从新鲜的茶叶被采下山来,到制作成为一片片清香宜人的好茶,需要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和干燥等六七道程序。全程下来,一般都要30多个小时,而温文溪经常带领茶农们不眠不休,不厌其烦,认真操作。

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娇艳的梦想之花:他一路开挂,获得安溪茶都第五届评茶师培训班评茶技能竞赛第一名、第十届中国海西铁观音茶王赛金奖茶王称号。2012年10月荣获“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荣誉称号;2014年12月取得福建省首届制茶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18年3月入选福建省优秀“百人计划”;2019年1月入选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2019年3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制茶大师”荣誉称号。

超越自我,勇于探索立新功

如今,在茶都福建省安溪县,温文溪是业界赫赫有名的制茶大师。

温文溪荣获中国制茶大师 ▲

面对顶顶桂冠,温文溪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停止他钻研的脚步。他开始琢磨制茶的研究和技术改良。

做青是乌龙茶铁观音最关键的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复杂、最为艰辛的环节。还记得12年前的一个春茶生产季节,温文溪在一次制茶做青的“摇青”步骤时,由于劳累过度,躺在做青间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等醒来时,时间已过,所有的鲜叶萎凋过度,只能作烂叶倒掉。从那时开始,温文溪便萌生出一种念头,如果能发明一种机器完成“做青”环节,那可是制茶人多大的福气啊。于是,他开始抓住各种机会,拜访对乌龙茶加工方面有研究的专家,利用空闲时间研读茶叶书籍,参透乌龙茶做青机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论文《乌龙茶做青机理与做青机开发初探》在安溪县茶叶学会学术年会上,获优秀论文奖。虽然是小小的奖励,但让年轻的温文溪找到了继续探索的方向。当然,这是一个大工程,不仅要熟悉制茶学知识,还要熟悉机械原理。于是,他走遍乌龙茶主产区,深入了解各地做青方法、做青机械的迥异之处。平时,一有空就拿出纸张和笔,图纸一张又一张地画,有时候半夜一有灵感,马上翻身起来继续画。图纸画出来了,但实施更为困难,空压机、PLC控制系统、电机、千斤顶……“做青机”所涉及的部件非常多,到哪里买?怎么搭配才合适?一个个问题,独自一人完成一件设备的发明,实在太难。但改变制茶“做青”环节的艰辛初衷使他持之以恒地钻研下去。终于,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想尽了各种办法,第一台“自动做青机”的雏形终于完成了。

但是生产出设备才是第一步,如果用设备完成自动做青还要经过各种各样的实验。闽南制茶有句俗语叫:“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意思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鲜叶改变不同的做青方法。气候有千百种:晴天、阴天、雨天、南风天、北风天……鲜叶也有千百种:按不同品种分安溪就有几十种;按不同采摘方式分有早青、午青、晚青、露水青、雨水青等;按鲜叶不同状态分有大小、厚薄、老嫩等。做青是“活”的,但机器是死的,怎么把“死”的设备整“活”过来,那才是真正考验人的时候。为了确保设备能够自动完成做青,而且还要做出好茶,就必须在各种各样的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各种不同鲜叶进行实验。经过了上万次的实验,“一种自动做青机”设备终于有了一套完整的制作程序并申报了发明专利,真可谓是十年磨一器。

2020年5月,“全自动做青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突破了几百年来众多科研机构无法攻克的难题,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也有效提高了总体乌龙茶铁观音的质量,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还荣获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砥砺奋进,成就辉煌。温文溪在茶叶行业上,勇于超越自我、敢于挑战、不断创新。自2010年以来,为了攻克制茶技术难题,每次在制茶过程中,都要认真记录不同鲜叶、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不同做青环境等有关的数据,再把数据输入到设备中,进行分析研究。对此,他不仅在制茶上成绩斐然,在理论研究和科研上也成绩突出:近几年,他先后出版和发表了《茶叶基础与茶文化》《浅谈热化反应在浓香型铁观音加工中的运用》《两岸茶叶产制销经验分享》和《乌龙茶热化反应的关键技术与品质特征形成的关联性研究》等论著,还发明了“一种自动做青机及其控制方法”“一种烘焙茶叶快速散热机”“一种半发酵蒸青茶的加工方法”“一种可往复包揉塑形的茶叶包揉机”等多项发明专利。

奉献为民,谱写时代新篇章

奉献是军人的本色。始终怀有军人情愫的退伍老兵温文溪,不仅是茶叶行业的领头雁,也是当地脱贫致富的排头兵。他常说,一个人发展得再好,再有名气,没有带动老百姓富裕,不算真正的富,也体现不了一名退伍老兵的人生价值。为带领广大贫困茶农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2016年10月,温文溪创建“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积极向茶农传授自己制作铁观音的技艺和发明的专利。5年多来,开展培训讲座800多次,培训茶农、学员、徒弟2万余人次,还培养了56名高技能人才,让100多户低收入茶农收入翻番。

在帮助贫困户取得良好成效后,温文溪又构建了“传习所+茶农+茶企业”的多方共赢模式,结对广大贫困茶农进行指导帮扶。他在与省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结对时,有效进行茶园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普及制茶技艺,打造了全县示范性茶园与茶品,并经努力实践,创造了通过创新的模式、创新的设备、创新的产品带领广大贫困户茶农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2017年以来,共帮助14户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致富,让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和残疾人得到就业。2021年2月,他被安溪县评为“脱贫攻坚表现先进个人”。个人的先进事迹也被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和央视七套《老兵你好》等栏目播出。

温文溪(右一)现场指导茶农采茶技术 ▲

帮扶成果是喜人的,但背后充满着无限的艰辛。安溪县大部分乡镇远离县城,他经常是早出晚归。由于妻子在乡下小学任教,家里小孩没人照顾。有时家里人也有些不理解,三天两头要下乡,而且常常是无偿给茶农培训,连路费也要自己倒贴。特别是有的茶农,因文化素质较低,普通话听不懂、方言又有差异,有时候一个制茶环节重复好几遍茶农还听不懂;也有的茶农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有问题都不敢问;还有的茶农思想固执,很难改变他们传统的做法。面对种种困难,温文溪始终坚持奉献为民的初心努力克服。为了让每次下乡培训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平时他苦练地方方言,做到下乡培训“方言化”。当然,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拉近自己与茶农心间的距离,真心把茶农当作自己的亲人。

在扶贫工作中,温文溪注重扶贫要先扶志。他认为,只有大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扶贫工作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真正做到扶贫扶志,温文溪发动茶农学习身边自强自立的脱贫典型,积极营造创业脱贫的良好氛围。2017年底,温文溪同59户困难群众“结对子”时,他对接的陈福元是省级建卡的特困户,温文溪决定重点帮扶,为大家树个学习的榜样。老陈家庭特别困难,一家5口人,吃住都在两间破旧的土房里,制茶场所都是用木头和帆布简单搭建而成的,制茶工具也是自己用铁丝、竹条修修补补,不知道用了多少次的摇青筛。为了让陈福元尽早摆脱贫困,温文溪不仅同他一起研究制订种植茶业致富措施,为让老陈吃下定心丸,引导他走好第一步,结对当天,温文溪还自己拿了2000块钱,当作帮忙销售茶叶的定金。平时,如有疑问,温文溪还让他通过手机拍摄视频或照片,进行具体交流指导。贴心的帮扶,增强了老陈的致富决心。在温文溪的帮助下,短短3年,陈福元就摆脱了省级贫困户的身份,还盖起了两层小洋房。重要的是,陈福元在过上了富足生活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师傅,帮扶两户贫困户脱了贫。这个致富典型,在贫困茶农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茶农发家致富的信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打造好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2021年11月,作为茶乡3.7万多名党员推选出来的党代表,温文溪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一届代表大会。面对新的重任,他提出了要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决心引导并积极帮助广大茶农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做强、做大、做优茶叶产业,努力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携笔从戎,在部队忠诚卫国铸军魂;脱下军装,在地方勇于担当立新功。温文溪,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用军人特有的朴素务实的优良作风、不畏艰难的顽强斗志、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谱写出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辉煌篇章。

猜你喜欢

制茶茶农茶叶
老党员“卖”茶忙
举办镇巴手工制茶比赛刍议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基于ADAMS的制茶三自由度振动筛设计
“早春茶”开采
茶乡人家
武夷山茶农采茶忙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谈谈茶树引种与适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