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22-06-29付百学程子原倪明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付百学 程子原 倪明辉

摘 要:实施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程度,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障。通过分析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养体系、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校企协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重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6-0112-03

建立科学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国家、社会和学校建立起联动机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营造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文化氛围,形成创新创业教与学、自主学习、创新创业实践、文化引领和帮扶指导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部分高校缺乏对师生创新创业教育足够的宣传与引导,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己无关,学生认为有创新创业的愿望才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创业能力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认识不够。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涵盖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组建团队、资金融通、成立公司和企业、运营管理等,是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涉及的知识面广,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未能足够重视,没有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集中体现于创业认知和基础知识,一些科学方法论、创业管理学等内容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有些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讲授相关内容、适当进行专题讲座、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些院校还开设了创业基础课,学时十分有限,大都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不同院系学生一起上课,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处于理论知识传授层面,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局限于校内创新创业设计、创业过程模拟等,与社会情境存在较大差距,不健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无法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配备的师资力量弱

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授课技能和创业实战经验。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但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倾向于专业知识灌输,并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激发。创新创业教育主讲教师大多没有企业经历,缺少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缺乏生动的创新创业教学案例;高校聘请企业家或校外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教学经验缺乏;也缺乏制度保障、组织协调和资金支持,教学效果不好。高校尚未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培养与激励制度,没有采取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和进修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十分薄弱。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

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要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条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目前高校与行业、企业等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不紧密,行业经验和企业资源未能有效地引入校园,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未能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学校与企业未能深度合作,企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了解不多,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意愿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降低,非常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政府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未能有效落实,为创新创业教学和创业实践提供支持与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大、周期长、显著成效慢,致使高校创新创业实战环节薄弱。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极其重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知识普及相结合。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到课程内容设计,都要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有机结合和无缝对接,在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中,灵活多样地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进行,面向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授课过程中介紹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发展前景、分析专业知识应用等,启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课程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做主题实验,参观企业、学校科技园、大学生创客空间等,激发大学生创新灵感,点燃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通过举办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科技竞赛讲座、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经验分享、创新创业微讲堂、大学生科技竞赛成果展等,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创新创业的魅力,强化大学生积极参与、挑战自我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科专业发展,关系到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扎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国家、社会和学校要建立联动机制,营造有序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法治环境,通过大学科技园、创业管理学院,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对接,整合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宣传,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人力、服务和政策支持。学校应结合实际,逐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扶与智力支持,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完善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意识、知识、能力素质、实操,这一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应将创业过程具体化,从策划、筹建、组织与管理到企业运行,安排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课以理论课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关键时机选择、组建创业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到参与创新创业各级各类大赛,体验创新创业整体全过程,识别、评估机会和应对不确定性环境。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工作,设置课程应完全体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必要增加课时,小班额授课,将充分体现学科前沿知识、课题研究方法、创业基础以及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综合学分管理模块,构建科依次递、有机衔接、进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融入专业课程,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和技能。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据大学生成长特点与现实需求,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大学一年级,重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创新和创业的内容,增强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申请大创训练项目等,丰富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二年级侧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可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商业管理类课程,以及“创新思维技法”“KAB创业指导”“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等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依托项目,组织师生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战活动,逐步加深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与理解。三年级和四年级注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就业指导”“创业实务操作”“企业管理”等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学生配备导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撰写企业计划书,通过创新企业实战活动锻炼综合能力;组织大学生进入创业基地和企业实训,全面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运作流程,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研发,培养其创新创业的实践技能。

(四)校企深度合作,助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企业争相采用高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高校与企业广泛合作,但学校的理论课程却与企业的实际经营却有较大差距。通过深度合作,充分学习、借鉴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策略和创新等方面的诸多宝贵经验,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会承担众多专题项目,项目实施需要企业大力支持和保障,实现资源流动与共享。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于“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一支创新型、专家型、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做兼职教师,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成果和新动态带入校园,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完成创新创业教学。校内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学术性强,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较差,师资队伍专兼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运营过程,加深过程了解,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

(六)高校、企业和政府联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1.政府出台政策,支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由政府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制定倾斜政策,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贷款,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规范有序的创新创业环境,减少创业障碍,与企业和高校联动,打造“一站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与保障体系。

2.企业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不紧密,致使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企业参与和支持,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战平台,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3.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专门机构,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管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和反馈。国家层面,应结合高等院校的类型制定评价机制,评价专家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评价就有奖惩措施,在教师晋职评优、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动力支撑。高等院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评价机制,将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掌握程度,创新创业品德、情感和意志的磨炼程度。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并做好持续改进。

4.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国家出台法规和政策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讲述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做好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创业项目、创业政策等咨询服务;利用校报和校园专栏等,普及创新创业知识;结合专业,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邀请著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办讲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树立典型和榜样,形成积极进取、崇尚科学、乐于创新创业的氛围。

高等院校要做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目标,引导创新创业导师,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实践示范、服务于地方经济等开展教学与指导,形成校内联动、师生全员参与、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格局。

参考文献:

[1]  陈才烈,陈涛林,鉴军,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校创业教育治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20,(3):132-143.

[2]  陈岩松,甘静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的链式协同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8,(8):84-87.

[3]  韩冠爽,吴术豪,黄兆信.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理論与实践,2018,(21):16-18.

[4]  邢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演进、问题及体系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1-24.

[5]  颜先卓,王志军.高校创业教育的认知偏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175-179.

[6]  林钻辉.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2):117.

[7]  邓建平.创业教育模式建构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9,(11):36-38.

[8]  胡金焱.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度与平台[J].中国高教研究,2018,(7):7-11.

[9]  黄扬杰,吕一军.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8,(8):81-87.

[10]  吴俊,吴蓝岚.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及应对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1):55-58.

[11]  陈从军,杨瑾,姚健,等.大学生创业风险认知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76-181.

[12]  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7,(3):1-5+11.

[13]  张颜梅.“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实践要素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4):85-87.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