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分析预测

2022-06-28孔劲媛齐超罗艳托

油气与新能源 2022年3期
关键词:炼油厂消费量成品油

孔劲媛,齐超,罗艳托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

1 2021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回顾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时有反复,仍对中国国内成品油消费产生干扰。调油原料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成品油出口配额下降和市场监管从严等,对成品油供应形势产生了较大影响。2021年的中国成品油市场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多重变化:月度和季度的汽油和煤油需求大起大落,长期过剩的柴油在秋冬季突现供应短缺,地方炼油厂成品油产销量持续增长的势头受到遏制。

1.1 成品油消费总量小幅增长,消费柴汽比重回下降态势

参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的《2021年1—12月石油运行快报(发企业)》中对中国主要供应商成品油产销情况的统计,测算2021年中国成品油的终端消费量为3.53×108t,同比增长1.0%;其中汽油、煤油、柴油的消费量同比增速分别为4.5%、5.8%和-2.7%。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的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是基于主要供应商的产量、库存变化和出口情况进行的统计,但市场实际消费的成品油,还包括了一定规模的采用进口调油原料生产的汽柴油。进口调油原料的数量在2020年以来变化幅度较大,对中国国内成品油消费量的统计和测算产生了明显扰动。若仅从成品油的表观消费量入手分析,难以准确判断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需形势。因此本文中的消费量均采用终端消费口径。2015—2019年,中国成品油总消费量保持了较快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3%。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仍然实现了0.2%的微弱增长。2021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回升的背景下,成品油需求增速提高到1.0%。2015—2021年中国成品油终端消费量及同比增速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2015—2021年中国成品油终端消费量及同比增速

2015年以来,中国成品油市场的消费柴汽比呈持续下降态势,2019年降至1.10。2020年消费柴汽比略有上升,可以说是疫情冲击带来的“小插曲”[1]。2021年,消费柴汽比继续下降至1.07。2015—2021年中国汽油、柴油同比增速和消费柴汽比变化情况见图2。

图2 2015—2021年中国汽油、柴油同比增速和消费柴汽比

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表象上看是汽油增速更快,柴油增速放慢。究其本质,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在此阶段,中国的发展红利惠及更多民众,居民财富大幅增长,大量居民的家庭收入跨过了汽车购买门槛开始拥有汽车,中国汽车保有量从2013年的1.2×108辆增长至2019年的2.6×108辆。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汽油需求明显加速[2]。2015—2019年,汽油年均消费量增长7.7%,柴油仅2.6%。汽油消费量的增长占本阶段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增量的63%。而2020年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投资拉动为主,生产端的恢复明显快于消费端,从而刺激柴油终端消费量呈现4.1%的较快增长,较汽油增速快0.7个百分点,消费柴汽比因此呈现止跌回升迹象。

1.2 疫情对成品油需求恢复造成较大扰动,成品油需求短期波幅较大

从时间进程上看,2021年各季度成品油消费量的变化情况表现各异。一季度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成品油消费呈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了17.9%,其中汽油、煤油、柴油增幅均超过了15%。二季度汽油和煤油消费继续保持增长,但柴油消费量同比大幅下滑,导致成品油总消费量下降 2.6%。2021年7月底开始,南京禄口疫情多省传播,居民生活和商旅出行均受到不利影响,抑制了煤油和汽油需求;能耗双控力度加大,粗钢生产等高耗能企业开工率持续下滑,不利影响蔓延至物流运输行业,柴油消费大幅下降。三季度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大幅下跌 11.3%,汽油、煤油、柴油的消费量均出现同比下降;其中煤油消费受疫情影响表现突出,7月的消费量为274×104t,同比增长22%,8月断崖式下跌至166×104t,同比下降34%。

1.3 供应端短缺加之替代燃料增长放缓,四季度重现柴油荒

2021年四季度,因部分地区限电,出现局部时段的柴油发电需求;煤炭保供政策发力后,煤矿生产及煤炭运输用油需求增长;同时因LNG(液化天然气)价格飙升,车用LNG与柴油比价的经济性倒挂,LNG对柴油的替代增速明显放缓。根据车辆实际工况使用情况,约1.2 m3LNG替代1 L柴油,故在LNG终端销售价与柴油零售价的比值低于0.8时,LNG作为车用燃料就具备经济性。而 2021年的四季度,LNG与柴油的零售价比值变化范围在0.97~1.11之间。多重因素造成柴油消费高峰后移,四季度成品油终端消费量同比增长5.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等主力供应商的柴油库存量下跌至近7年来的最低值,部分地区柴油供应紧张,四季度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柴油荒。2020—2021年分季度中国成品油终端消费量及同比增速变化情况见图3。

图3 2020—2021年分季度中国成品油终端消费量及同比增速

1.4 税收新政和多重监管、核查净化和规范市场,导致成品油供应结构变化较大

根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公告 2021年第19号《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对部分成品油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的公告》,自2021年6月12日起对混合芳烃(简称混芳)和轻循环油视同石脑油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进口混芳主要用于生产调合汽油,轻循环油主要用于生产调合柴油。这些调合产品是中国成品油市场上最主要的隐性资源,因不缴纳消费税,以明显低价流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且进口数量在 2020年开始迅速上升,2021年这两种调合原料的进口总量达到2 195×104t,以中国最大炼油企业中国石化 2021年平均 50%的汽柴油收率做比照,进口调油原料数量相当于新增了一个4 500×104t/a加工能力的炼油厂。征收消费税将使调油原料成本增加约1 800元/t,进口原料的成本优势尽失。2021年6月12日以后,混芳和轻循环油的进口量暴跌。2021年混芳进口量420×104t,轻循环油1 050×104t,同比均下降约三分之一。2019—2021年混芳和轻循环油的月度进口量变化见图4。

图4 2019—2021年混芳和轻循环油的月度进口量变化

2021年4月、7月、8月等,从中央到山东、辽宁、江苏等省份,对地方炼油厂的进口配额原油流向、成品油消费税缴纳情况,以及环保达标等情况进行了多轮核查。

有些地方炼油厂阶段性停产、有些地方炼油厂的进口允许量被暂时停发,因核查出现问题和装置拆除而停发允许量的有9家,进口允许量下发同比减少885×104t;新增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简称盛虹炼化)、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二期)(简称浙江石化二期)获得进口配额,两企业2021年共获得进口允许量1 400×104t。由于增量集中在 10月末下发,2021年地方炼油厂总的原油进口量和原油加工量均同比下降。从地方炼油厂加工的其他原料看,进口稀释沥青数量增加较多,进口燃料油也重新回到了地方炼油厂的加工原料单上。从2015年东明石化集团开始获得进口原油配额开始,地方炼油厂的原油加工量和汽柴油的产量份额均持续上升,至2021年,这种上升势头戛然而止。2021年地方炼油厂的汽柴油产量下降 7%,产量份额为 25%,同比下降了1.4个百分点;调合油的市场份额为4%,较2020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市场不断净化和规范,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汽柴油产量份额分别增加了1.6和0.8个百分点。

2021年中国主要成品油供应商汽柴油产量份额情况见图5(“中国海油”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延长集团”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简称,“中国中化”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简称,“兵器”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

图5 2021年中国主要成品油供应商汽柴油产量份额

1.5 “双碳”背景下出口配额降低,中国国内成品油产需差主动收窄

受疫情影响,海外成品油市场的需求也萎靡不振,中国成品油出口受阻。同时,在“双碳”战略开始推进的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门调减成品油出口配额,以降低国内成品油产量,避免将过多的能耗和污染留在国内。2021年完成成品油出口4 031×104t,较去年下降 544×104t。2015—2021年中国成品油出口数量变化情况见图6。

图6 2015—2021年中国成品油出口量

2 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随着疫情冲击减弱,世界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但进程仍将充满不确定性。世界银行2021年6月预测全球经济2022年将增长4.3%;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10月预测,全球经济2022年将增长4.9%。疫情控制能力成为影响经济恢复的主要因素,IMF 2021年10月预测2022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增长 4.5%,较前一轮预测上调了 0.1%;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1%,较前一轮预测下调了0.1%(见表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分别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5%、4.3%和4.1%。

表1 IMF对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测 单位:%

展望2022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中国经济发展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经济运行将保持正常增长状态。出口方面,2022年,国际经济恢复推动外需强劲;美国经济快速恢复,同时中美贸易关系有望缓解,助力出口上行;印度等国家受限于疫苗普及能力经济恢复较慢,制造业订单回流对上半年的出口依然形成支撑,预计 2022年出口增速为 8.0%。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预计增速为5.0%,其中:房产政策持续加严,融资难度上升,销量面积下降,2022年地产投资增速将下行;为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将推动基建项目的开发,预计基建投资增速提升至8%左右;原材料价格逐渐从高位回落,中下游企业利润将有所回升,支持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消费方面,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居民收入增速有望提高,消费将加速恢复。预计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0%。参考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等单位的专家意见,预计2022年GDP增速5.5%。2010—2022年GDP增速及预测见图7。

图7 2010—2022年GDP增速及预测

3 2022年成品油消费预测

世界卫生组织做出了“全球非常有希望在2022年结束新冠大流行”的预测[3]。近3年来,疫情的反复已经让许多民众认识到了疫情的“常态化”。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持续攀升,2022年出行频次将会增加。据《2022年旅客出行意愿及需求前瞻》报告显示[4],2022年旅客对安全的信心逐渐恢复到常态,出行市场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将打破“缓慢而脆弱”的复苏步伐,大部分旅客更愿意出行,48.1%的旅客会增加出行频次,预计2022年出行人次将显著高于2021年。

从需求角度来看,居民消费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旅游、餐饮、影视娱乐、交通零售业出现断崖式下跌,消费对短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回落[5]。在疫情影响逐渐弱化的预设情景下,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将由投资重新回归到消费。消费属性突出的汽油和煤油的需求量预计在 2022年继续增长,而作为生产资料的柴油的消费量预计下降。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开发的双周期动力学模型,预计2022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3.60×108t,同比增长1.9%,消费柴汽比0.99,其中:汽油消费量预计为 1.66×108t,同比增长5.1%;煤油消费量预计3 000×104t,同比增长11%;柴油消费量预计为1.64×108t,同比下降2.6%。

3.1 汽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2年同比增长5.1%

国家及各地政府多次发文,强调继续促进汽车消费。仅2021年年初,商务部等部门连续印发了《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6]以及《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地方促进汽车消费经验做法》。2021年乘用车全年销量突破 2 148×104辆,同比增长 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108辆,给汽油消费增长带来了坚实基础。乘用车是发展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政策鼓励方向不变,未来销售上升势头明确。预计2022年乘用车销量将回升至2 300×104辆,汽车保有量将突破3.25×108辆,呈稳步上升态势。近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及同比增速变化情况见图8。

图8 近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及同比增速变化

受双积分、“双碳”政策的影响以及造车新势力的发力,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 310×104辆,同比增长152%,新车渗透率达15%。虽然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再退坡30%,但不会对其产生实质性影响,且随着混动车型的推广以及充电、换电设施的完善,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突破500×104辆,新车渗透率达 22%,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关于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新能源车保有量将从 2021年的750×104辆,在2022年三季度突破1 000×104辆大关,并在年底达到1 200×104辆,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也从 2.5%上升到 3.8%,电动力对汽油的替代量持续增加。综合考虑乘用车保有量的增长,以及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高等情况,在疫情影响逐渐弱化的预设情景下,预计乘用车出行频率将较2021年有所提高。预测 2022年汽油终端需求为1.66×108t,同比增速 5.1%,较 2021年加快 0.6个百分点,具体见图9。

图9 2015年以来汽油消费量及同比增速变化

3.2 煤油需求持续增长,但仍难恢复至疫前水平

航空运输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运输方式。从2020年和 2021年的情况看,只要有疫情爆发,各级管理部门最先实施的响应政策均包括对客运航班的限制。同时,航空客运人流中公务商旅出行人员,也是最容易受到管理限制,减少跨省出行的人员。因此,在疫情恢复程度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煤油需求的回升程度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疫情导致民航周转量同比下降40%,煤油消费量同比下降超过 30%[7]。2022年是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三年,从几代病毒变异株的临床表现看,感染后的致死率逐渐下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愈加精准和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可以判断2022年疫情对航空客运市场的冲击程度将继续减轻。

预计 2022年中国国内航线仍将保持中速稳步增长;受海外疫情控制和疫苗接种进程、口服药上市时间的影响,国际航线恢复速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2022年全国煤油需求量约3 000×104t,同比增长 11%,消费量仅恢复至 2019年的 82%。2015—2022年中国煤油消费量及增速变化见图10。

图10 2015—2022年煤油消费量及同比增速变化

3.3 “双碳”背景下,柴油终端需求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的发展情况始终是柴油消费增长的基本支撑。2000年疫情爆发后,货币和财政政策双双发力支持实体复苏,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相隔10年后再度超越第三产业,激发了2020年柴油需求的增长。随着支持政策慢转弯以及海外生产需求转移,实体经济进入减速阶段,二产贡献率持续下滑,柴油消费基本面走弱。2022年,“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和相关行动方案的逐步落地,工矿生产环节的柴油需求将逐渐弱化并向下游传导,公路物流运输需求增速也将放慢,柴油总体需求下降。

农业基本盘扩大,农机动力结构向电动化转型,预计农业用油总体持稳。习近平主席历来高度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2019年以来,中国粮食播种面积连续3年增长,农业用油基本盘扩大。2020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71.3%;中国农机总动力构成中,柴油机动力依然占绝对优势,但高水平农田建设推动农机动力向电力化转型,柴油机占比已较2015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制约农业用油增幅,预计2022年农业用油需求同比持平。2015—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和农作物播种面积见图11。

图11 2015—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和农作物播种面积

“双碳”目标推动下,低碳和零碳能源增长较快,LNG和电动力在交通运输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对柴油的替代加快。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货运车辆流量统计数据》分析,从替代比例(用LNG重卡行驶里程占全部重卡行驶里程来代表)看,2020—2021年全国平均替代比例约为12%,不同省份差异较大。LNG资源优势突出的山西、宁夏、陕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6个省份的替代比例超过30%,海南省虽然总替代量小,但环保要求高也推动替代比例达到27%。从重卡行驶里程推算的LNG对柴油的替代量来看,LNG替代柴油的重点地区在华北和西北地区,2020—2021年,山西、陕西、河北、新疆和内蒙古5个省份每年的替代量都在100×104t以上。工程机械领域,以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加速向“绿色机械”转型。近期三一集团第一座智能换电站亮相,5 min全自动换电,单日可换电池168次,适配三一集团多种车型。同时,三一集团新一代iSEE2换电版搅拌车、自卸车产品下线,标志三一集团的绿色工程机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8]。电动工程机械经济性突出,电动搅拌车购置价差回收期约为3年,单台全寿命周期可额外增加 20×104~25×104元收益。电动化将加速更换需求,建筑施工领域的柴油消费量在需求放缓和替代加速的双重压力下,预计消费量也将进入持续下降通道。综合对柴油各主要应用领域的分析判断,预计2022年柴油终端需求量为1.64×108t,同比减少2.6%。2015—2022年中国柴油终端消费量及同比增速变化见图12。

图12 2015—2022年柴油终端消费量及同比增速变化

综上,预计2022年中国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60×108t,同比增长1.9%。汽油和煤油呈持续增长态势,柴油消费量则继续下降,预计消费柴汽比为0.99,首次向下突破1.0。

4 2022年中国成品油供应情况预测

2022年中国国内炼油能力继续增加,增量均为千万吨级炼化一体企业。盛虹炼化、浙江石化二期共增加炼油能力3 600×104t/a,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置换关停炼油能力1 500×104t/a。2022年地方炼油厂总炼油能力达2.4×108t,在全国炼油能力中占比为28%。2022年下半年中国石油旗下的广东石化将投产,原油加工能力2 000×104t/a。中国国内总炼油能力预计将超过8.8×108t/a。

地方炼油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在持续增长,但从进口配额原油的下发情况看,2022年地方炼油厂的汽柴油产量难以增长。从商务部下发2022年第一批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允许量看,地方炼油厂获得的进口允许量同比下降。自 2015年至今,累计有 43家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配额,本次获得进口允许量的仅33家,共9 269×104t,与2021年的第一批下发情况比较,减少 6.1%。未获得允许量的 10家地方炼油厂,包括参与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产能置换的4家和已停产的1家(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及2021年核查中出现问题的5家。因核查出现问题被停发允许量的5家炼油厂,进口配额合计2 140×104t/a。对进口配额原油的监管加强,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国内成品油市场。同时,地方炼油厂获得的进口原油允许量减少,也对中国国内成品油供需过剩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隐性资源方面,2021年还有约1 500×104t的进口调油原料,预计2022年缩减至约200×104t,同比减少约1 300×104t,有利于更多的正规汽柴油资源投放市场。

结合中国各主要炼油企业2021年的收率情况,考虑 2022年炼油能力的变化和地方炼油厂原料的变化情况,预计2022年中国成品油产量3.87×108t;预计全年产需差接近2 700×104t,较上年继续下降1 000×104t左右。

5 结束语

从对中国成品油市场2021年的回顾和2022年的展望来看,消费柴汽比的下降趋势、煤油的消费回升势头预计都将在2022年延续;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也将继续从严,市场的规范程度进一步提高。出口配额的下降和隐性资源的减少,都将有利于2022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炼油厂消费量成品油
茶壶炼油厂面临挤压
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天胶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全球棉花产需预测继续下调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成品油市场逆转 中国成净出口国
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