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私形象的塑造
——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的生产动员

2022-06-28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妇女财政

王 星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一、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的生产类新闻

1.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简介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创刊。晋冀鲁豫边区辖下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区是《人民日报》主要发行地区,“读者群体主要是广大的基层干部和党员,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地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赵芮:《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研究摘要》,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08年,第1页。。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发刊词上强调“本报的出版,它将要动员和组织全晋冀鲁豫边区的人民起来坚持政协决议的全部实现,坚持群众性的自卫斗争”,而其使命则是“今后如何更广泛的,更充分的,更经常的,交换这个地区和那个地区、山地的和平原各方面斗争的经验和工作的经验,以达到各地区步调的更加整齐,工作的更加平衡发展,力量的更加集中,亦将是斗争赋予本报非常重要的使命!”(2)《发刊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6年5月15日。本文探讨的时间段为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到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为止。

2.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的生产类新闻

1946年6月27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了伟大的爱国自卫战争。这场战争战事严重、涉及人数多、规模大,这对于供给要求是非常高的。正如华北财经会议的决议上所论“由于空前自卫战争的巨大消耗,已使一切解放区的财经情况陷入困境”(3)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编辑组:《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1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6页。。保障战争的军需供给是当时各解放区财政工作的第一任务,中共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首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我们要把战争和生产很好结合起来,以战争来保护生产,以生产来支持战争”(4)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编辑组:《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1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9页。,发展生产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要的任务,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作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机关报,其必然要承担起宣传并引导生产发展的作用。而在这些新闻报道中,以生产类的新闻居多。

首先,生产类新闻的一大特点就是篇幅占比大,且篇幅占比呈现加大趋势。如1946年关于农业生产领导的新闻仅有11条,而到了1948年就达到38条。而关于数量上的统计,以1947年第一季度作为参考,新闻报道中含生产内容的新闻如表1所示,其中1月份的报道条数是35条,2月份的是78条,3月份达到123条,共计可达236条,可见生产类新闻是《人民日报》中报道数量比较多的一类新闻。

表1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7年第一季度生产类新闻统计表

另外,生产类新闻进行宣传的体裁多样。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刊载生产类新闻主要以新闻报道类为主,其涉及消息、通讯、专访等体裁。诸如1947年3月25日“焦作附近群众纷返家园,组织爆炸联防进行春耕”一类生产事件的直接报道就属于这一类。这一类新闻会直接报道政府的工作指示、行政命令,如1947年3月18日的“中央局关于厉行节约渡过困难迎接光明的指示”。专访如1946年6月27日展潮的新闻“采访散记之一:麦收时节”。《人民日报》里面还有一类是新闻评论类,涉及社论、短评、评论员文章等。社论如1947年5月1日“纪念五一继续扩大增产立功运动”。除了《人民日报》自身的社论,还转载其他日报的社论,如1947年5月3日新华社社论“全力准备大反攻”。《人民日报》还有话题工作研究、工作经验等,此类新闻如1947年6月5日的“工作经验互助组必须自愿结合——崇义村组织互助组的经验”。《人民日报》还设置了新闻副刊,如歌曲、故事、诗歌、木刻画等。关于生产的歌曲,曲调简单,内容清晰,歌词郎朗上口,清楚地呈现出当时生产的走向。如1947年3月22日的歌曲《为民立功》,歌词写到“为人民立功,加紧生产,劳动英雄英名万古传!”“战斗生产、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生产、战斗,前线杀敌后方生产,后方生产前线杀敌”(1)《为民立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7年3月22日。等。故事如沈容的“劳动英雄开导蒋家将领”以及1947年6月5日白桂林《积极领导生产的翻身英雄李保孩》。诗歌如1947年5月27日的马如龙《劳动发家快生产》,节奏明快、诗句简单。《人民日报》还利用木刻画来展现边区的生产景象,如1947年6月5日刊载了邹雅所刻“军民合力挑水点种,爱国保田战争后方素描”(2)邹雅:《军民合力挑水点种,爱国保田战争后方素描》,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6年6年5日。。

在报纸中占比不小的生产类新闻显现出中共的宣传指向,而围绕着生产类新闻可以探究中共在宣传中所要试图塑造出的生产形象,这些形象的背后反映着中共的政策指向与要求。

二、群众与政权——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的生产形象塑造

1.劳动妇女形象塑造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生产类新闻里的劳动主体,除了部队、机关、学校、劳动英雄、干部等,出现最多的是妇女劳动群体,纺织类的生产新闻主角无一例外,均为女性。即使是农业生产,在新闻中也经常强调男女共同劳动或者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基调。所以生产类新闻中一直在进行劳动妇女形象的塑造。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生产新闻中关于妇女的劳动形象是非常多的。关于劳动妇女的形象塑造主要强调以下四点。

首先是强调妇女不比男性差的形象,这种形象常见于农业生产类的新闻。如在1946年6月26日的新闻中报道了女英雄赵美英领导得力、范村妇女积极互助的新闻。新闻中的妇女,她们同男人竞赛,争取全组做到耕三余一。报道中还有“村人均称赞说:‘如今妇女成人啦!真和男人一样高’”(1)《女英雄赵美英领导得力,范村妇女积极互助》,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6年6月26日。的话语,可见生产新闻中的妇女形象是强调妇女劳动能和男人一样。而且这种类似话语建构在新闻中比较常见,如表2所示。

表2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所见劳动妇女形象

其次是积极参加劳动的形象。1946年9月9日的新闻“照顾参战民兵,士敏村村变工秋收,妇女寄语前线担架队:保证替你们收完种好”,这里面妇女的劳动形象就被塑造得十分积极。再次是强调妇女通过劳动实现解放的翻身妇女形象。如1947年4月5日的新闻“旧社会忍受尽百般残害 新社会妇女劳动求解放 和顺二区集训贫困妇女提高觉悟”。在这则新闻里,旧社会妇女的个人出身大多是奶孩、做饭、童养媳、讨饭的逃荒难民,其中记载了很多旧社会妇女的诉苦话语,在这些话语中,突显出地主对女性的剥削以及男女之间的不平等,而妇女也认识到“劳动就有价值”,“像人家陈家庄妇女,帮助男人割蒿沤粪,秋收磨面做活计,一定没人敢说”(2)印龙:《旧社会忍受尽百般残害 新社会妇女劳动求解放 和顺二区集训贫困妇女提高觉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7年4月5日。。类似的妇女形象塑造,如表3所示。最后是补充劳力支援战争的劳动妇女形象。如1947年10月6日的新闻“妇女儿童普遍下地,太岳克服劳力困难”,就是因为劳力缺乏,广泛组织妇女儿童参加劳动的新闻。再如1948年4月21日的新闻“会庆组织妇女锄麦”记载了阳城因为缺乏劳力,组织妇女参与麦地劳作的事情。这一类新闻强调缺乏劳力的情况,以及动员妇女参加劳动的经过和劳动成果。

表3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所见妇女积极参与劳动统计表

2.部队、机关、学校的形象

首先,有关部队、机关、学校的生产类新闻,更多喜欢强调他们的生产节约形象,或者说是生产自给形象。这种形象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十分常见。1946年有关部队、机关、学校生产节约的新闻有11条,1948年有14条,而仅仅在1947年的2月就有28条,这其实是与当时党在1947年的政治经济号召有关。如在1947年3月17日的新闻里,强调减轻人民负担为民立功,三十八区的孔军长带头节衣缩食。另外,部队、机关、学校节省民力、爱护群众的形象也可以在新闻中看见。如1947年3月23日的新闻里,强调豫北前线部队为了照顾群众春耕,积极帮助群众生产,将爱护群众利益当成习惯。新闻中多次提及村民对军队的夸赞,如“我六十岁了,没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挖茅厕的”,“八路军不仅为人民前线流血,也在为人民流汗,节省民力”以及“多亏同志们救火呀,不然全村房屋要给烧光了”(3)《豫北前线部队照顾群众春耕,节省民力获显著成绩,部队爱护群众利益已成习惯》,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7年3月23日。。总之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中,成功地将部队、机关、学校生产节约以及爱护群众的形象塑造出来。

三、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生产形象塑造背后的宣传动因

1.“发展经济,保证供给”的客观需要

1946年6月27日全面的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当时的财政存在很大的问题。在陕甘宁边区关于自卫战争前的财政经济工作的报告中提到“四六年的方针是复员生产、和平建设”。华北财经会议的综合报告提及对于和平的过高估计,导致建设支出过大,以致财政赤字空前巨大,只好以大量发行货币来弥补。当时存在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就是供给与生产的矛盾,而且人民的负担也是加大的。从征收的数量上,农民负担的粮食总量加大。“1947年华北解放区实际征收的正税为25.19亿斤小米,比1946年征收数增加34.71%”(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农民负担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农民负担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638页。。除了公粮征收外,还有地方附加粮的负担。

另外,人民还有民力负担,主要分为战勤负担、平时支差、粮食转运、村勤务、一般动员。按照晋冀鲁豫代表团的财政经济工作报告,当时的民力负担需求很大,“比抗战时超过10倍以上”(2)晋冀鲁豫财经办事处:《晋冀鲁豫的财政经济工作》,华北财经会议秘书处:《华北财政经济会议文献》,1947年版,第57页。。具体的负担规定,晋冀鲁豫地区可以服战勤的全劳动力占全人口的16%,规定是战时一兵一夫,八兵一个牲口,“再加平时军运,粮食转运、村勤务、一般动员,每一男全劳力,每年有25天工足够,每一牲口亦顶多用34天,但今天实际支差,每一男全劳力,平均是40天到60天”(3)晋冀鲁豫财经办事处:《晋冀鲁豫的财政经济工作》,华北财经会议秘书处:《华北财政经济会议文献》,1947年版,第58页。。过高的民力负担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农村青壮劳动力的缺乏,再加上农民参军,地方普遍存在缺乏劳动力的现象。

在宣传中格外重视劳动妇女形象的塑造,其实与当时的战争环境相关。农村青壮劳动力除了参军以外还要负责一部分的战勤负担,生产与战争相矛盾。晋冀鲁豫地区1945年和1946年的秋收种麦,就是“由于战争勤务,在大多数地区是由老弱妇女劳动完成的,区村的以至于几个村的大变工解决秋收种麦问题”(4)晋冀鲁豫财经办事处:《晋冀鲁豫的财政经济工作》,华北财经会议秘书处:《华北财政经济会议文献》,1947年版,第9页。,战争的需要与农民生产季节性存在矛盾。《华北财经会议综合报告》提及“由于战争空前紧张,数十万民兵民夫支援前线,有些地区已使群众生产感到严重困难,尤其是在耕种收割时候,劳动力的缺乏更加严重”(5)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编辑组:《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1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8页。。所以在战争期间为了保障生产不悖农时,妇女需要参加劳动,这也能解释新闻中经常性地出现劳动妇女形象。民力负担使农村缺乏劳力,同时对于财粮供给的需求加大,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想要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动员没有广泛参与到农业劳动中的妇女。同时部队、机关、学校等组织注意自身的开源节流,争取做到生产自给。这是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积极报道生产类新闻,在新闻中塑造出劳动妇女形象以及部队、机关、学校生产节约形象的动因之一。

2.响应号召的主观动机

政府机关带有很强的政治服务性。“新闻媒介是中共政策的积极传达者和践行者”(6)马维强、邓宏琴:《信息传播与历史建构:新闻媒介何以参与乡村土改》,《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3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作为机关报自然存在其为党政治宣传以及监督各地政治、经济工作的作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响应中共中央以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指示,动员各地区人民,是其天然职责。正如1947年的新闻在最后一个季度,强调的是生产工作走贫雇路线,而到了1948年随着政策风向的转变,开始强调保护中农生产,如1948年5月21日的新闻“补偿中农安置地主,和顺一区大部下种”。生产类新闻的存在出于响应党号召的主观动机。如在1947年的2月7日刊载了两条新闻“生产节约,艰苦奋斗!中央局举行动员大会”“薄一波同志报告时局,号召生产节约迎接光明”以及1947年3月18日刊载的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在3月15日发出的指示“中央局关于厉行节约渡过困难迎接光明的指示”,这些文件很清楚地表明当时的政治经济任务就是要求各部队、机关生产节约,要“高度爱惜民力”(7)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中央局关于厉行节约渡过困难迎接光明的指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7年3月18日。,减轻人民负担。所以这种政治经济的明确指示,报纸新闻的选取以及新闻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有理可循了。

四、余论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不存在依靠娱乐花边新闻进行炒作的动机,但其新闻报道以及文章刊登必然有预设或者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素的情况在。而这种情况很明显地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所以对于《人民日报》的历史研究,可以借助后现代主义史学注重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生产类新闻里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动因进行探究。

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保证秋收种麦的中心环节是动员辅助劳力,男女老少一齐动手。历年的经验证明:辅助劳力是生产劳动潜在的雄厚力量,是劳动大军的补给源泉,秋收中更应充分发挥这一力量。同时在领导上认识翻身群众在种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1)《社论全力突击秋收大量种麦》,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7年9月9日。而报纸生产类新闻的内容的确仅仅围绕着这些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生产救灾、劳动模范、部队机关学校生产、生产互助、生产节约等。关于这一类新闻的特点,主要是新闻数量多,且呈现加大趋势、时间性强、工作指导性强、新闻内容具有关联性、新闻体裁多样等。另外,生产类新闻的文本中塑造出了不同群体的不同形象。如妇女的劳动形象,劳动英雄形象以及部队、机关学校的生产节约和爱护群众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则与当时“发展经济、保证供给”的客观需要以及报纸和地方工作响应党的号召的主观动机相关。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妇女财政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代妇女的工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