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君
2022-06-28杨海利刘兴政
杨海利 刘兴政
90岁的张佩君鬓染霜雪,却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间难掩赤子之心。走进她的家,墙上悬挂的一幅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她和丈夫卢俊元(河北青县人武部原政委)从抗美援朝战场返回祖国后拍的结婚照。
光阴荏苒,往事就像那张黑白照片一样沉淀在老人的记忆中,无法抹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辽宁省沈阳市。同一年,在相距200多公里的锦州市北镇县(今北镇市)张佩君出生。由于父母早亡,她与姐姐从小跟随姑奶奶长大。随着日军不断侵占,1932年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奴役和殖民统治。国破家亡的愁绪已深埋在张佩君的心中。
1948年4月,16岁的张佩君加入东北野战军九纵,一边从事宣传工作,一边到医院跟着医护人员学习护理知识。
“部队在哪里,我就到哪里。” 年少从军,离乡多年,对于张佩君而言,部队就是她的家。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后来的渡江战役,张佩君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在炮火洗禮下,磨砺出坚韧的意志。
“印象最深的,就是参加渡江作战,当时,江南连降大雨,长江涨水,江面风大浪急,水已经没过了腰,大家都是相互拉着背包往前走,十分艰难。”张佩君说。
1952年,抗美援朝激战犹酣, 这年9月,张佩君和战友们入朝参战。一踏上朝鲜的土地,他们惊呆了:硝烟弥漫,满目疮痍,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为躲避敌机的狂轰滥炸,部队采取了夜行军方式,不知道走了多少时间。在临津江北岸的德阳洞,张佩君和战友们建起医疗救护所,为前线负伤战士提供救援。“对面就是美军,但这里地形隐蔽,便于战地救护。轻伤员包扎后重返前线,重伤员则简单处理后直接运送到后方。”张佩君说,有时血库里没有存血,医护人员就直接从自己身上输。
老人的家里,还珍藏着一张60多年前的照片。泛黄的纸张上面庞清晰可见。
“从1952年初开始,志愿军先后发现美军投掷的蜘蛛、苍蝇、跳蚤等昆虫,总部决定马上采取措施,防范敌人投放细菌制造混乱。上级要求各军派一名检验员参加培训。在清川江附近的我军后勤驻地,专家、检验员、护士等20多人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第二排右边第一个就是我。”张佩君说。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消息传来,张佩君和战友们欢呼雀跃。此时,和她一样激动的还有前线的卢俊元。二人都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在渡江战役相识,确定了恋爱关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张佩君首先奔赴战场,她与卢俊元约定胜利归来就结婚。
“如果你在朝鲜牺牲,我就把你的骨灰运回来,放在我身边。”就是这句表白,让张佩君有了托付终身的想法,也有了坚强活下去的勇气。战争结束后,张佩君和卢俊元在长春结婚。1975年,定居青县,卢俊元担任青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张佩君在军休所工作。
从战友到夫妻,张佩君和卢俊元感情深厚又笃定。他们不仅身体力行传承革命精神,多次到县人武部给应征青年讲传统、话人生,鼓励他们参军报国、不负韶华;还多次尽其所能为灾区儿童捐款献物,联合青县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资助贫困学生。2006年,卢俊元因病去世,张佩君只要身体允许,就到部队给官兵讲革命传统,同时继续从事公益事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又拿出2000元捐助抗疫一线。2021年12月,听说青县人武部筹建荣誉室,她把从朝鲜战场带回的战利品——一把美军压线钳,连同丈夫的离休证,以及当年学习用的马列书籍一并捐了出来。
采访结束的时候,老人拿出可以述说一生的军功章:东北解放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华中南解放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这些奖章记载了这对革命伴侣的光荣历程,有磨不掉的红色记忆。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