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多普勒效应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2022-06-28黄建洪戴远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3期
关键词:声源实验者蜂鸣器

黄建洪 戴远辉

大量的教学经验表明,有实验的物理课,教师和学生都会提起“精气神”,这充分说明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物理实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创建高效课堂,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让学生终生难忘。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操作时并不是十分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20年版)》第三章第四节“多普勒效应”要求运用蜂鸣器进行实验教学。如果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案,让一个学生拿着一个蜂鸣器,从讲台迅速跑向课室后面,让其他同学仔细分辨蜂鸣器声音的频率是否有变化,从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分析,可以判断这名学生在跑步时,由于蜂鸣器与其他学生有相对运动,因而其他学生会听到声音出现高低变化的“变频”现象。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因为学生运动速度和课室的长度有限,这个演示实验能够产生的“变频”现象很微弱,几乎难以分辨,让学生感到失望。

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思路,循序渐进做了多种改进。经过反复实验和比较,下面这两种改进方案产生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为此,笔者谈谈对本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1.实验目的: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多普勒效应”现象。

2.实验原理

(1)如图1所示,声波在空气中向各方向均匀传播。当声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在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个数不变,观察者在不同方向接收到的声音频率等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听到的音调均相同。

(2)如图2所示,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声源的频率不变,但由声源传过来的声音在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个数会不断变化,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音频率会随之改变。若声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频增加,听到的音调将升高;若聲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频减小,听到的音调将降低。

二、实验改进与创新

第一种改进:蜂鸣器+长绳

1.实验器材:蜂鸣器、16850电池、开关、插座底座各一个、导线若干、细绳1米。电池容量为3000mAh,可支持蜂鸣器,额定电流10A,耗电完毕,充电后可重复使用。安装器材时,先在插座底部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用易溶胶把各元件固定在插座底部,再用电烙铁把各元件连接起来。连接时切记要断开开关,防止短路。安装完毕,把细绳的一端捆绑在插座底座(如图3所示)。

2.改变蜂鸣器的运动方向。以控制变量法入手,观察者与实验者保持约3米的距离不变,实验者手持蜂鸣器,观察者以不同角度站在实验者的旁边。如图4所示,连通蜂鸣器电路,让蜂鸣器发出声音,实验者的位置不变。实验者手持演示器先后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前后左右往返改变声源的运动方向,观察者在实验者周边以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辨声音的变化,记录观测的结果。重复操作多遍。实验表明:随着蜂鸣器的运动方向变化,观察者在各个角度没有感觉到声音高低有发生变化,验证以失败告终。

3.手持演示器跑动。如图5所示,观察者的位置不变并保持不动,实验者持蜂鸣器迅速跑离观察者约10米,速度由小到大,然后返回跑向观察者,重复往返跑动,让观察者记录观测结果,实验表明:即使跑动距离超过10米,但是因为实验者的速度难以达到高速,因此观察者感受到的声音高低只有微弱的变化,效果仍然不理想,这与课本实验方案无异。

4.绳子拉动演示器做圆周运动。如图6所示,观察者与实验者相距约3米,在蜂鸣器上连接一条约0.5米的细绳,实验者手拿着细绳的另一端,以手拿着的细绳端作为圆心,让蜂鸣器在竖直方向作圆周运动,开始的速度稍慢点,然后逐步加大速度,让观察者继续观测实验现象,实验表明:在各个角度的观察者都能感觉到声频明显变化。改变细绳的长度,使细绳长度为1米,以同样的方法让蜂鸣器在竖直方向作圆周运动,从小到大逐步加大蜂鸣器作圆周运动的速度,观察者在各个角度收到的声频不断增加,“多普勒效应”现象变得非常明显。

第二种改进:手机+长绳

实际上,“多普勒效应”实验通过如今与人类使用频繁的智能手机也可以实现,因为目前的智能手机可以通过某些软件实现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具体方案如下。

1.实验器材:两部智能手机、一根约50厘米的长绳子。

2.软件安装

(1)音频发生器Frequency Sound Generator。在智能手机A中安装音频发生器Frequency Sound Generator,其运行界面如图7。操作手机使其发出1000Hz蜂鸣音。

(2)吉他调音器gStrings。在智能手机B中下载安装吉他调音器gStrings,其运行界面如图8。操作手机B使其识别并读取智能手机A发出的1000Hz的蜂鸣音。

3.实验步骤

(1)当声源静止时,观察是否产生多普勒效应

将智能手机A、B并排水平放置在桌面上,设置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处于运行状态。可见,智能手机A屏幕显示信号发生器发射的频率是1000Hz,信号接收器(即吉他调音器)接收到的频率是1000Hz。由于两者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没有发生多普勒效应,不存在频移现象。

(2)当声源移动时,观察是否产生多普勒效应

手持智能手机A先远离后靠近智能手机B,观察智能手机B上信后接收器示数。可见,信号接收器的示数发生变化,当智能手机A、B相互远离时,B手机上示数变小;当智能手机A、B相互靠近时,B手机上示数变大。

(3)当声源转动时,观察是否产生多普勒效应

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绑住智能手机A后吊起,并将绳子扭转多次,在智能手机B一侧静止释放智能手机A。可见,当A手机开始转动时,B手机中的示数在999Hz与1001Hz之间发生周期性变化。

三、实验总结与评价

从上述实验可以总结出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规律为:当波源固定,观察者静止,所接收的声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射的声波频率相同,即发射频率等于接收频率;当波源移动,观察者静止,声波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实践表明,经过改造和创新的实验器材及方案,可以很好地改进课本上的实验方案,得到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声源实验者蜂鸣器
一种基于麦克风阵列用于分离单极子和偶极子声源的方法
第六根手指
掌控板制作简易钢琴
本尼丢了蜂鸣器
室内声音导航系统
女儿不分场合地爱表现
什么是双耳效应
相爱令我们无所不能
一种光感自动晾衣装置
信息的通讯: 制作一个真实的发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