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美育的实施

2022-06-28王琴,李鲜鲜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美育新时代

王琴,李鲜鲜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美育要求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审美教学能力,创新教学形式方法。针对当下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美育方面存在的重工具轻人文、重智育轻美育、重指导轻对话等问题,语文教师应采取对策,正确理解美育内涵,坚持“五育并举”,恰当运用美育方法,进行美的发现与创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基础教育;语文;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2)02-0102-03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统一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其强调了美育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关系。基础教育语文教师作为美育理念的传播者和实施者,应利用好语文课本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观念,把美育内容融入到基础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美育对基础教育语文教师能力的要求

基础教育受众面广,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长期坚持基础教育语文美育。这就要求基础教育语文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审美教学能力,创新教学形式方法,把美育和课程教学两者有机结合,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树立立德树人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2]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语文学科又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它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也正是语文基础教育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立德树人理念。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各学校要统筹学科发展。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充分发挥语文独特的育人优势,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语文课程紧密结合,使它们进课堂、进头脑。美育强调“情感性”“个体性”,美育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动性更为重要,接受相同教育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基础教育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二)提升审美教学能力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尽相同,对师资的吸引力与包容度也不相同,导致各地区教育水平不平衡,同一层级学校之间有较大差异,且由于长期以来片面追求智育,不少教师对美育认识不具体、不到位、不准确。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认识还停留在美育只是语文课堂的装饰品,不需要过分重视,基于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提升审美教学能力。

(三)创新教学形式方法

当今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学习、学生授课、网课均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语文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有关审美创造的课程理念,正确理解美育内涵,强化美育理论学习能力与责任意识,加强对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语文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坚持讲与析相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语文知识。

二、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美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美育问题主要表现为重工具轻人文、重智育轻美育、重指导轻对话。

(一)重工具轻人文

现代语文课堂受到“应试思维”影响,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例如:拼音的书写、字体的笔画、课文的背诵等,一些“资深教师”甚至为了成绩搞起了“作文模板”的套路。不可否认,這种做法的确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一些效果,可从长远看会固化学生思维,甚至给学生关上想象的窗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丧失发现美的能力,他们沉溺于知识,却忘了知识只是工具。吴俊先生指出:“当下学生被课本所束缚,局限在教师和教室为中心的环境中,隔断了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其双眼失去了对周围世界的敏感,以至对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3]169这种对世界的敏感正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常常看到为了凸显大爱,描写自己家庭横遭不幸的作文,又或者想象自己变成了百万富翁,如何做慈善、办好事。但学习不能凭空捏造,而是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合理构造。美育理论的学习能让人成为一个思维“健全”的人,引导人们发现生活的美好。

(二)重智育轻德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速度得到提升,这种节奏也被带入教育之中,语文课堂也往往追求立杆见影的效果,受此影响,人们认为教育应该给予人们及时的回馈,否则,教育就是没有成效的。加上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工具性特点深入人心,由此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普遍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当今社会,我们重新重视德育,但是此时人们提起它的第一反应就是思想道德课程,它变成了独立于其他课程之外的存在,将德育变成基础课堂的一个小类忽视了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三)重指导轻对话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发言权。教师对于学生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按照自己的节奏指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上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困惑,导致课堂没有活力。“当今,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不少教师也尝试着把‘对话理论引入课堂,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对话的内涵不甚理解,片面地认为对话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于是在对话的名义下出现了严重违背文本主要意思、胡乱解读文本的情形。”[3]494336C211-0AD4-46B2-BA0E-6DD77A886214

三、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美育的实施策略

鉴于目前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美育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情況,坚持美育理念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融合。应正确理解美育内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塑造全方位人才;并运用恰当的美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水平;进行美的发现与创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理解美育内涵

美育理论并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语文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这一点,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究竟如何正确理解美育理论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教师层面来看,美育是一种方法,它高于教学又能指导教学,教师需把美育融入课堂;从学生层面来看,美育像是一剂良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长期被压制、被管控,而美育理念的提出,教师教学方法的些许转变让学生误认为美育融入教学是用来解放课堂的工具。教育体系下的教师、家长、学生如不能正确理解美育理念的真正内涵,当学生和家长、老师意见不一致时,美育的作用自然大打折扣。美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解放工具。美育理论要求教师运用正确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期待,学生的心态会随之发生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就能够找到平衡点。

(二)坚持五育并举

从学者的教育思想来看,王国维先生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提出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四育并举的教育宗旨;蔡元培先生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虽然他们的观念与新时代教育观念不完全一致,但对新时代的教育工作也有较大影响。从党的教育方针来看,我国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观。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证明美育不能脱离其他四育独自发展。只有把五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美育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能。“五育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五育之间相互影响,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会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坚持五育并举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基础教育语文教师应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恰当运用美育方法

只理解美育理论,不去实施正确的美育方法也是徒劳无功的,这就好比“书呆子”——肚里面有,却吐不出来真东西,所以语文教师应运用正确方法进行美育,坚持把优秀美育理论与正确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要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反应,并尝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利于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点进行深入讲解,力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促进,必要时和学生展开现场辩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要注意不能因为学生的观点存在偏颇就大肆批评,扼杀学生的想法。

正确运用美育方法,课堂才会生机勃勃。比如:教授学生阅读时应引导学生注意语调与感情,并对学生阅读适时进行点评和补充。分析感情时可提前讲述文章背景,必要时播放相应的影视作品,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四)发现与创造美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进行美的发现与创造,把这种指导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常用的教学方法——阅读为例,可以找一些名家阅读录音,这种录音既包括背景音乐,又带有感情色彩,学生欣赏阅读,就能够欣赏到音乐与阅读相结合的美。讲到自然景观时,教师既可以运用有关景观的图片、视频,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景观地进行欣赏。有些很容易观赏的景观,比如落叶、化石等也可以做成标本,这种深入自然发现美的能力和深入社会发现美的能力同等重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近期遇到的趣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针对所讲内容展开讨论,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和阅读就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语调。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熟悉自然美和社会美,这就是美的发现和欣赏,至于美的创造,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因为创造不仅需要能力,也需要灵感,但我们坚信,长期的坚持必然在某一时刻实现“质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吴俊.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336C211-0AD4-46B2-BA0E-6DD77A886214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美育新时代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美育教师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