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对人体器官捐献认知、态度及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27徐玉梅
刘 敏 ,李 阳 ,徐玉梅
(1.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潍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较晚,始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发展较快[1]。在我国,目前每年约30万人因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通过器官移植来挽救生命[2],但有机会获得器官的患者仅有1万余人,供需比例为1∶30[3],突出的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临床救治工作和移植医学的发展[4]。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器官自愿捐献成为移植器官的唯一合法渠道[5]。医学生作为医疗行业未来的主力军,其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对发现器官潜在供给者、普及器官捐献知识及提高大众对器官捐献意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挽救更多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因此,为了解医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对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政府器官捐献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东省某医学院校五年制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
1.2 方法
1.2.1 抽样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个专业,每个专业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68份,回收有效问卷886份,有效回收率为91.53%。
1.2.2 调查方法(1)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表,包括性别、户籍地、宗教信仰、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无献血经历等。(2)器官捐献认知、态度及意愿量表:参考相关文献设计器官捐献量表,该量表包括器官捐献认知、器官捐献态度及器官捐献意愿3个子量表。器官捐献认知量表共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题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计1 ~5分,得分越高表明器官捐献认知水平越高。器官捐献态度量表共1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其中1 ~8题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计1 ~5分;9 ~15题采用反向计分,“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依次计1 ~5分;所有题目得分越高表示器官捐献态度越正向。器官捐献意愿量表共9个条目,包括器官捐献意愿、器官捐献知识等。器官捐献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90,3 个子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 0.892、0.715、0934,内部一致性较好。
1.2.3 质量控制 正式调查前,随机选取56名医学生进行预调查,剔除和修改问卷中无效及容易引起歧义的问题,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发放前,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用统一指导语对调查对象释明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调查完毕对问卷数据的一致性和逻辑性进行排查,去掉答案呈明显规律性或逻辑混乱的异常问卷,以保证录入问卷的质量。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器官捐献认知、态度、意愿量表得分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检验水准α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886名医学生中,男生238人(26.86%),女生 648人(73.14%);城镇 306人(35.54%),农村 580人(65.46%);有宗教信仰12人(1.35%),无宗教信仰874人(98.65%);学生干部302人(34.09%),非学生干部584人(65.91%);独生子女271人(30.59%),非独生子女615人(69.41%);有献血经历283人(31.94%),无献血经历603人(68.06%);会与家人讨论器官捐献持非常不同意态度的有10人(1.13%),很不同意的有28人(3.16%),中立的有381人(43.00%),基本同意的有271人(30.59%),非常同意的有196人(22.12%)。
2.2 器官捐献认知情况
医学生器官捐献认知量表得分为(4.07±0.92)分。6.32%的医学生比较了解器官捐献,36.91%的医学生非常了解器官捐献,44.81%的医学生一般了解,11.85%的医学生不太了解,0.11%的医学生从未听说过。46.50%的医学生不太了解器官捐献程序,50.11%的医学生不太了解负责器官捐献的部门<15%的医学生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我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及器官捐献文件。性别、户籍地、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无献血经历及会与家人讨论器官捐献是影响医学生器官捐献认知的因素(P<0.05,见表1)。
2.3 器官捐献态度情况
医学生器官捐献态度量表得分为(3.44±0.44)分。51.96%的医学生认为器官捐献能挽救他人生命,是一种善举;>97%的医学生对做器官捐献志愿者持认可态度,23.59%的医学生担心捐献出的器官不能移植到急需的患者身上。户籍地、是否为学生干部及会与家人讨论器官捐献是影响医学生器官捐献态度的因素(P<0.05,见表 1)。
表1 医学生器官捐献认知、态度量表得分及影响因素分析(±s)
表1 医学生器官捐献认知、态度量表得分及影响因素分析(±s)
项目n 器官捐献认知量表器官捐献态度量表得分t/F P 得分t/F P性别3.955 0.000户籍地男女城镇4.401 0.641 0.001农村宗教信仰1.615-0.466 3.270-0.139 0.890是否为学生干部0.000 0.107 0.000 0.000 2.262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无是否是否有无0.018有无献血经历4.887 3.828 2.371 18.197 0.000 1.936-0.296 124.635 0.024 0.053 0.768 0.000会与家人讨论器官捐献非常不同意很不同意中立基本同意非常同意238 648 306 580 12 874 302 584 271 615 283 603 10 28 381 271 196 3.05±0.46 2.85±0.62 3.04±0.70 2.84±0.62 4.50±1.26 4.07±0.91 4.28±0.95 3.96±0.88 4.25±0.98 3.99±0.88 4.18±0.93 4.03±0.91 3.32±0.67 3.75±1.16 3.83±0.75 4.26±0.83 4.36±1.12 3.43±0.49 3.50±0.42 3.51±0.47 3.41±0.42 3.43±0.49 3.45±0.44 3.49±0.44 3.42±0.43 3.49±0.48 3.42±0.42 3.43±0.43 3.44±0.44 2.61±0.34 3.04±0.41 3.23±0.31 3.51±0.36 3.85±0.41
2.4 器官捐献意愿情况
79.68 %的医学生愿意为自己的亲人捐献部分活体器官,54.06%的医学生愿意为自己的亲戚和朋友捐献部分活体器官,34.42%的医学生愿意为陌生人捐献部分活体器官,大部分医学生对是否愿意为陌生人捐献器官持不确定态度。性别、户籍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无献血经历及会与家人讨论器官捐献是影响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的因素(P<0.05,见表2)。
表2 器官捐献意愿量表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n(%)]
2.5 阻碍器官捐献的原因
在本研究中,不愿意和不确定进行器官捐献的医学生有658名,将医学生不愿意进行器官捐献的原因作为多选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3位的为家人不同意(65.81%)、担心遗体不被尊重(53.53%)、担心器官被非法牟利(47.42%)。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阻碍医学生器官捐献的原因
3 讨论
3.1 医学生对器官捐献总体认知、态度水平较高
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器官捐献认知和态度处于中上水平。城镇医学生的器官捐献认知、态度水平均高于农村医学生,这可能与城镇地区经济较发达,器官捐献的相关宣传相较于农村地区更有优势有关。学生干部的器官捐献认知、态度水平均高于非学生干部,这可能与学生干部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有关。虽然总体认知及态度水平较高,但大部分医学生对负责器官捐献的部门、我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及器官捐献文件等不太了解,甚至有部分医学生从未听说过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对器官捐献知识有需求,但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设计[6],缺乏合理的体系建设,因此学校要以医学生需求为导向,加强器官捐献相关课程建设,可在解剖学等传统课程中融入脑死亡判定、器官捐献伦理知识,也可通过选修课、讲座、宣传栏等向学生普及器官捐献知识[7]。
3.2 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不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7.56%的医学生不愿意捐献器官,25.73%的医学生愿意捐献器官,66.70%的医学生还处于徘徊犹豫状态,捐献意愿不明确。通过对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户籍地及有无献血经历的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具有差异性,男生比女生的器官捐献意愿更强烈,有献血经历的医学生捐献意愿高于无献血经历的,这与杨颖等[8]、刘琴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医学生是发展器官捐献事业的潜在力量,其行为的落实必然会带动更多人捐献器官。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形成认知的途径,只有将器官捐献内化为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才能指导人的行为。以知、信、行模式为指导,提高医学生对脑死亡判定标准、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树立更加积极的器官捐献态度,进一步帮助医学生明确其器官捐献意愿,推进我国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10]。
3.3 家庭是影响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会与家人讨论器官捐献是医学生器官捐献认知、态度及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医学生器官捐献态度和行为有积极影响。同时阻碍医学生器官捐献的主要原因是家人不同意(65.81%),由此可见,家庭是影响医学生器官捐献的主要因素。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家庭或多或少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贵生怕死,忌谈死亡”等思想观念的影响[11],从而影响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尹志科等[12]的研究同样表明,家属态度、媒介宣传是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家庭因素,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可提高社区居民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增加居民对器官捐献的了解,消除其对器官捐献的抵触心理。通过宣传相关器官捐献事迹及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如发放社区宣传册、社区宣讲等)加大器官捐献相关话题在社区、家庭间的讨论度,获得更多家庭成员的认可[13]。以家庭为单位,将器官捐献宣传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相结合,使其符合我国传统观念,促使家庭成员一致认可器官捐献事业[14]。
3.4 建立器官捐献激励和补偿措施,完善法律法规
除家人不同意这一原因外,担心遗体不被尊重(56.53%)、担心器官被非法牟利(47.42%)、法律法规不健全(44.22%)等也是阻碍医学生捐献器官的原因。因此,对器官捐献者采取一些物质上、政策上的激励和补偿措施,此种意义上的激励和补偿不同于器官买卖,是符合法律规范的一种精神抚慰和社会鼓励手段[15],如通过减免住院费用、发放捐献者困难补助等方式激发潜在捐献者的捐献意愿,以推动器官捐献事业发展。器官捐献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捐献意愿,捐献者会对其捐献的器官和捐献后合法权益的保障产生担忧,应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障捐献者相关权益,增加捐献者信心,从而提高其捐献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