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人员从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6-27王倩倩王巧丽谢晓芳
王倩倩,王巧丽,谢晓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迎来生育高潮。据统计,2018—2019年全国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接近1亿[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人口发展呈现新特点,即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2]。为此,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子女,意味着我国将再次迎来生育高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产妇对母婴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3]。与此同时,高素质、高质量的母婴护理人员需求量增多。母婴护理人员是指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护理与生活服务的人员,俗称月嫂[4]。母婴护理作为延续产科整体化护理的一部分,对母婴身心健康产生深远影响[5]。但是,目前关于母婴护理人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的报告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母婴护理人员从业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提高母婴护理服务质量、促进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1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菏泽市12所家政公司的140名母婴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近一年从事母婴护理工作;(2)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3)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未获得母婴护理上岗证。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制母婴护理人员从业现状调查问卷,包括以下4部分。(1)一般情况调查表:年龄、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家庭居住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等。(2)职业资质调查表:是否有保育员证、育婴员证、母婴生活护理员证、营养师证等。(3)培训现状调查表:上岗前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培训累计时长、培训内容能否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后是否定期参加培训等。(4)对工作现状的态度调查表:工资、工作强度、工资与工作强度性价比、继续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态度。
1.2.2 评定方法 正式调查前,由3名临床母婴护理专家、3名我校妇产科护理专业课教师、3名资深母婴护理培训教师及3名母婴护理从业人员共同对调查表内容进行分析,并行预实验。经过前期预实验发现,此量表的信效度较好,信效系数为0.87。
1.2.3 资料收集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由调查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母婴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现场调查,告知其研究目的,实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母婴护理人员,根据问卷内容逐项提问获取答案,填写完毕后将再次与其核对,保证问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剔除因个人情况无法完成问卷者,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母婴护理人员一般情况
46.43%的母婴护理人员年龄为>45~55岁,均有生育经历,61.43%的人来自农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7.14%,42.86%的人工作年限为>3~5年,48.57%的人每月收入>6 000~7 000元,母婴护理等级以中级居多(占39.29%),见表1。
表1 母婴护理人员一般情况
2.2 母婴护理人员职业资质现状
52.86 %的母婴护理人员没有任何证书;持有证书比例较高的是育婴员证和保育员证,分别占17.86%、13.57%(见表2)。
表2 母婴护理人员职业资质现状
2.3 母婴护理人员培训现状
大多数母婴护理人员上岗前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仅有少部分人(36.43%)上岗前接受过培训,但培训时间短。45.10%的人培训时间<2周;47.06%的人认为培训内容一般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80.00%的人工作后没有定期参加培训,42.14%的人工作后愿意定期参加培训(见表3)。
表3 母婴护理人员培训现状
2.4 母婴护理人员对工作现状的态度
56.43 %的母婴护理人员认为工资正常;75.00%的人认为工作强度一般;65.00%的人认为工资与工作强度的性价比基本符合;大多数人愿意从事母婴护理工作,其中32.14%的人会一直从事,34.29%的人会短期内从事(见表4)。
表4 母婴护理人员对工作现状的态度
3 讨论
3.1 母婴护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晚婚晚育人员增多,老一代照护能力下降,再加上产妇保健意识、育儿意识增强,母婴护理服务需求逐年增加[6-7]。本研究中的母婴护理人员年龄集中在>35~55岁,均有生育经历,具有一定母婴照护经验,绝大多数人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这与黄文娟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菏泽市母婴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与产妇需求存在较大距离。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母婴护理服务对产后女性身心健康和新生儿成长发育至关重要[5]。由本次调查可知,大多数母婴护理人员工作年限>3年,48.57%的人月均收入为>6 000~7 000元,高于2020年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表明该行业工资水平较高。由于工资较高,在某些大城市已经有大量大学生等高层次人才加入,母婴护理行业呈现年轻化趋势[10],这与菏泽市的情况不符,表明我市母婴护理服务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此外,本研究中金牌月嫂仅占12.14%,这可能与母婴护理人员进入该行业前多为家庭妇女或下岗职工,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有关。
3.2 母婴护理人员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本研究显示,52.86%的母婴护理人员没有相关资格证,少部分接受过培训的人,培训时间也较短,这与方秀新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与2015年国家颁布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员服务质量规范》不符,该规范明确提出,培训机构要对母婴护理员进行职业道德、母儿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金牌月嫂需取得高级育婴师资格证和营养配餐师资格证。经过培训的人一般都能解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这说明有效的培训至关重要[12]。调查发现,80.00%的人工作后没有定期接受培训,这可能与时间、经济不允许或自认为经验丰富有关。但仍有42.14%的人愿意定期参加培训,以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认为培训不仅可以使其更好地服务母婴,还可提升自身价值,这与月嫂技能和个人素质决定服务质量的研究结果十分契合[13]。
3.3 母婴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有待转变
本研究显示,一半以上的母婴护理人员对工资、工作强度、工资与工作强度的性价比比较满意,这与大多数人月收入为>6 000~7 000元,高于2020年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呼应。但仍有34.29%的人表示只想短期内从事母婴护理工作,这可能与母婴护理人员不被信任、不被尊重、职业归属感不强有关[6]。
4 对策
针对本研究结果显示的母婴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少相关资格证、缺乏培训、长期从事母婴护理工作态度不坚定等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便充实母婴护理人员队伍。
4.1 加大政府宣传和培训力度
政府可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母婴护理技能培训,派专人走进社区进行免费培训的宣传,动员各类劳动者参与进来。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布了《关于公布婴幼儿照护等103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的通知》,其中就包括母婴生活护理。该文件明确规定经培训、考核取得专项能力证书的,将按照规定给予相应补贴。这一惠民政策的颁布,也有利于为母婴护理行业输入大量技能型人才。
4.2 严把母婴护理人员考核关
岗前培训只是让母婴护理人员掌握知识,但知识的掌握情况需经过考核验证。可选取从事妇产科护理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母婴护理行业专家及金牌母婴护理人员组成考核团队,对常用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入户服务,需继续学习直至考核合格。只有在模拟操作中考核合格,才能在真正的家庭服务中做得更好,让服务对象更放心、更安心。
4.3 实行一对一传帮带机制
经过岗前培训的母婴护理人员在正式入户服务前,先跟随经验丰富的金牌月嫂入户服务两周,接受一对一指导。在这两周内,可通过先观看再工作的方式,在金牌月嫂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从不能独立到完全独立,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利转换。通过一对一指导,不仅可以让新手母婴护理人员不再恐惧第一次入户服务,而且可提高其操作技能。
4.4 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入母婴护理行业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并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试点实行。第二批职业技能等级证就包含了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这也为提高母婴护理人员质量打开了新的局面。依据这一政策,自2020年起,全国职业院校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母婴护理技能培训及考核工作,以我校为例,从2020年至今,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有260名学生,这些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会涌入母婴护理服务市场,填补高素质母婴护理人才的空白,这也与崔戴飞等[14]的研究一致。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实施,将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强技能的复合型母婴护理人才。
5 结语
综上所述,母婴护理人员面临许多问题,其服务质量和队伍建设需不断完善,可通过政府、学校、个人3方共同努力,培养高质量的母婴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家庭、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