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中学初中历史新课改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6-26田孟金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田孟金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目标方向出发,乡村中学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如何立足学情践行课程改革方案,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并深思的重要课题。作为乡村中学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清晰认识到新课改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与改革策略,抓好教学细节,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打造开放、趣味、实用的历史新课堂,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会学历史,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关键词:乡村教育;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不断反思乡村中学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基于以生为本根本原则,为了构建全新的历史高效课堂,亟需响应创新实践精神,遵循“教情”与“学情”,设计适宜乡村中学的多元教学方案,用好新教材、紧跟新课标,改变传统历史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参与度,促进有效互动,保障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一、以生为本,指导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总是过于强调追赶教学进度、灌输历史知识,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当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把握新课改要求的“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将历史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比如学习《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夏、商、西周的兴亡始末,本节课提前设计导学案,指导课前预习:梳理教材知识点,总结夏、商、西周兴亡的根本原因。自主预习的过程应体现由浅入深原则,如兴起的时间、灭亡的时间,重要事件等等;课上在给学生预留充足的交流讨论时间,阐述预习结果,提出各自的疑问,促进课上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综合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兴趣着手,激发参与动机

把握核心素养根本目标,历史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以此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调动参与动机。过去,历史教学过程略显枯燥乏味,学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照本宣科的授课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缺少互动交流,影响整体学习效果。对此,教师亟需结合乡村中学初中历史的教学实情与学生实情做出调整。比如学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时,在研究“洋务运动”之前,先复习上一单元学过的两次鸦片战争事件,回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再从内忧外患着手,理解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结合主要教学内容,如介绍史实、了解人物、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以及失败原因等等,整合相关素材,课上播放一段微课视频,展示与洋务运动相关的图片与纪录片,这样既导出了基本的历史知识,也能拓展視野,激活学生参与兴趣,仿佛亲历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从直观到具体,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了解洋务运动的始末,唤醒民族意识。

三、合作学习,推进思考探究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活主体意识,推进思考探究,则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准备教案,布置任务驱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小组活动,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学习《秦统一中国》时,本节课采取分组讨论模式认识与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结合秦始皇相关的历史事件思考问题:“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围绕这一问题,也就引出了与秦始皇有关的如六国统一文字货币、统一度量衡以及民族大融合,还有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焚书坑儒等一系列罪过,大家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去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完成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促进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发展。

四、多元互动,渗透人文情怀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多元互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认真观察、阅读、思考与讨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融入历史长河,感受人文情怀,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目标之一。仍然以《洋务运动》教学为例,课上结合洋务运动的功与过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失败的原因以及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最后结合当前中国华为公司遭遇美国无力制裁的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互动交流中深刻体会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每个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历史到当下,让学生深刻体会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深受人文关怀的滋润,感知学习历史的价值与魅力,进而保持学习动机。

五、沉浸体验,深化历史认知

为了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学习体验,还原历史情境,乡村中学初中历史教师应善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整合生动、趣味的教学资源,带给学生沉浸体验,深化历史认知,提高学习有效性。比如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时,教师提前准备历史纪实影片《鉴真东渡》,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题:“为什么要鉴真东渡?”“唐朝中外交流的原因是什么?当时的态度如何?”“你认为鉴真东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学生结合视频的真实场景,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再进一步探究中外文化交流在唐朝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由此给后世带来的深远影响,通过探究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与辩证分析观念,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探索乡村中学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具有现实意义,以此为着力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与新方法,有利于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广泛、更全面地获取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深化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全胜.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21(12):139-140.

[2]文纯芳.关于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趣味性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7):97.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