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群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之我见
2022-06-26潘文彬
潘文彬
摘 要:性病 艾滋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传染病其中之一。自从我国1986年发现艾滋病后就呈现迅速扩散状。到如今已经全球艾滋病人数超3700万人,而我国在2020年低艾滋病人的数据为105万人,而性病世界上每年由100万人感染,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感染人数有一定的差别。在我国高校HIV感染者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因此我国大学生群体日益成为艾滋病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已成为我国防艾滋病的重点,在高校一些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也成为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1.引言
艾滋病在我国已呈现出快速度、多渠道、多层面中毒流行事态,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的三种传播途径,并且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传播。本次通过数据查询来介绍我国大学生的为性病 艾滋病重点区、高校对大学生性病与艾滋病的教育程度以及对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建议展开汇报如下;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国高校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方法是通过网上查询资料获取
2.2.1文献资料法
本人通過利用台州学院图书馆,以及教科书相关内容,查阅了与中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关的期刊和书籍。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以健康教育为关键词检索近五年来的相关学术论文,将收集到的期刊、书籍、学术论文进行归纳整理,认真学习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为本篇论文的书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我国高校大学生性活跃度和原因
3.1我国大学生群体性活跃程度高,且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
2006年~2009年,6个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点结果显示,15~24岁青年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在18岁之前。且有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中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率不到30%。我国每年25岁以下女性流产案例超500万,且存在多性伴侣情况的人达50%,以上众多因素共同导致大学生性病 艾滋病的感染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
3.2我国大学生性观念开放的因素
高校大学生是青少年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较为敏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少,同时在西方的性自由观念的影响下使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倾向。
4.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性病及艾滋病健康的教育
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性及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遏制艾滋病在学生人群中的蔓延和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性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基本知识、对待艾滋病地态度以及健康行为习惯地宣讲为主。来介绍艾滋病的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泪液、尿液、汗液等,而具有传播意义的只有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而其他体液含艾滋病病毒的数量甚低,不足以构成传染。而许多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较高,而对无偿献血、非传播途径、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知晓率较低。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性病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已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尚需强化。
5.对我国大学生性病及艾滋病教育的建议
5.1扩大性病和艾滋病的教育规模、拓展教育深度
目前高校内性病及艾滋病等一些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或者校红十字会操作实施,比较单一化,缺少其他部门的配合。我认为一些教师谈到性可能会躲避。但是随着现代大学生思想地开放,教师对性一方面的知识可以开放的讲,而且要讲的透彻,扩大性病和艾滋病地教育规模、拓展教育深度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清楚这些传染病的危害,以及那种途径会传播,要做哪些措施等等。
5.2利用多种途径尤其时新媒体开展性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科技不断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对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依赖性越来越低了。在新环境下,现状的大学生群体更喜欢通过网络进行获取信息,这时新传媒技术开展性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就显地格外重要了。高校开展的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但是目前高校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和乏味,网络刚好能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它可以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学生进行自主式的宣传教育。
5.3 加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以往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对性的基本概念、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但由于宣传内容方面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在预防艾滋病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多模糊认识,从而使得健康教育的远期效果欠佳。鉴于青年人群正处于性病及艾滋病的高发年龄段,且对于如何预防及自我保护行为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因此在进行继续开展性及艾滋病 知识宣传的同时,迫切需要根据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及其自身特点的差异性,加大预防及自我保护行为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基本知识、健康行为习惯、性道德教育内容的普及。
综上所述,目前的我国大学生成为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严重群体,因此性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一大问题,只有动员更方面的力量,构建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现代的发展特点,让学生获取性教育知识来源多样化。除此之外,要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可及性,降低社会歧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了解危险行为的概念和保护的重要性,使得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传播中得到遏制,从而使得我国性病和艾滋病人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