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6-26孙忠梅
孙忠梅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时常用枯燥乏味来形容它,谈到学习此科目也与困难联系密切。数学的形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学中的数字是应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古代人们用结绳的方法计物体的数量,当数量不能为整数时就用半个绳结表示,应要求的需要又产生了分数,中国古代则用算筹来表示分数。圆是极特别的图形,中国的《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是较早的数学著作,一长同中则是圆的真实写照。无论古今数学都是应生活而生又回归生活的一门学科。逻辑思维这么强的数学学科是有它独特的学科素养的,不能脱离生活,它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不是深不可测的学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将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发挥出来?这些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一、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应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数学的计算题是作业中必不可少的,这好像是数学学科的招牌特点一样,数学计算题是数学作业中的主要部分。从一直六年级,作业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计算,396份调查问卷中也显示出计算的人数是156人次,大家对计算题的重视一目了然的。可是就是这样的大力度的练习,学生并没有取得好的成效,在2020年12月的抽查的四年级期末测试卷中计算的准确率非常的低,也就只有百分之十的同学能达到计算准确无误,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计算失误丢分。而且计算题不只是体现在计算题上,基础知识填空,应用题解决问题到最后都是要通过计算来做出准确的答案。从教数学多年越来越觉着数学是无情的科目,计算不准确就会丢分。所有努力等同于0。
那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作业题型应该涵盖的面广泛些,将计算的相关题型都训练到,整数乘整数时,要中间有0末尾有0,整数除法时也要分几种情况分别练习,分数加减乘除,小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等类型,应该每种类型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哪里不会算哪里,巩固性的长期训练,直至一种题型彻底掌握了,在进行下一题型的训练。有梯度的逐步加大难度。而不是今天做两道加法,明天做两道减法就完事了。一次作业的准确发现不了学生的普遍掌握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检测才能发现学生计算的瓶颈和薄弱环节。然后根据情况对症下药,方能见效。
二、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各位任教数学的教师,数学作业中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这一特点的习题类型是数学的应用题,对396名教师进行调查,数学应用题的预留达到153人,覆盖面大且广,可是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行还是会丢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着是学生对应用题的题意分析理解不透彻,只是表面的阅读老师作业中留的文字内容。没有情景生活再现。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提高学生的解决能力呢?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作业题型中应用题补填条件的类型题,还有自己编问题的题型。这些题型反其道而行之,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可是现在这类题留的比较少,通过作业的实际调查显示,近乎没有。所以教师是都在留可孩子的能力没有提高,未能達到我们预计的教学目标及效果。可以尝试让学生出题,编题,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的不经意的思考,就会无形之中提高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能力。
三、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深知这部分的知识属于空间几何内容,没有形成良好的空间认知,不利于学生日后的空几学习。可以将此类课上成了手工课,提前让学生在家课前预习时准备了牙签和轻土。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提前预习练习试做一下。观察总结特点。让学生制作长方体的框架的主要步骤是先确定小圆球。即八个顶点,然后用牙签将其连接起来。制作过程中学生,发现所有的立方体都是这些特征。但是,区别在于12条棱长的长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是12条棱长都一样长。有的是四条一样长。所以就有了长方体和立方体之分。当学生们完成一个立体图形时,另一个立体图形自然也就能顺利完成了。在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八个顶点,12条棱掌握的非常好。知道八个顶点和12条棱就是立体图形的关键。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之后,让他们在框架上糊上表面,形成真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在剪纸粘贴的过程中发现,前后两面、上下两面、左右两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从而强调在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种必须有二倍。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一样的,再求面积时只需求出其中一个再乘以六就可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记忆深刻。让学生在自己的框架上进行美化,将彩条沿着棱长粘贴,学生在贴彩条时计算着棱长总和。在贴彩条时学生又加强理解了长方体是又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组成的。在计算棱长和时,学生发现四长四宽四高之和为棱长和或一个长、宽、高之和的四倍,方法多样,运算灵活。体积是个抽象的概念,我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时,依然使用了他们制作的框架,我让他们将自己做好的框架放到角落里或者是抽屉里。让学生体会并感受空间的大小。从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就是它的体积。教学容积这个概念时,让学生在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上的面揭开,将里面装入沙子。让学生感受,因为“装”才有“容”。这样容积的概念也就一目了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在计算时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所占的空间是一样大的,摆放在角落里所占的空间是一样的。我的整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概括总结形成的。学生乐于参与、兴趣高、学意浓,更主要的是他们掌握的透彻,运用的灵活。
我的数学本着归于生活、直观教学、动手操作、形象生动、要想把数学课上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热爱上数学。那么我们在课前的作业上必须要做足文章,备课时要做好准备,课前预习要让学生自学探究什么问题,课后的巩固部分时时刻刻都要体现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会计算会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要从数学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可不止是计算这么简单,也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数学成为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工具学科,而不是逻辑思维极强的理论学科。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研专项课题,省专项重点课题《中小学作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论文,课题编号:JYB132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