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专业舞蹈教材功能性延伸之初探
2022-06-26陈婉如
陈婉如
摘要:目前我国的专业舞蹈教材1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如何加深这些教材的功能,扩大教材的适用范围,来推进中学生舞蹈教育的发展,是当下需要被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利用已有的成套舞蹈教材,通过教育目的的更变,遵循科学的编排原理,完善相应的教学设备(包含基础设施和专业教师等),从而实现专业舞蹈教育到大众舞蹈教育的转型。我国舞蹈教材功能性的延伸探索,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育资源与成本,充实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激活了专业舞蹈教材的生命力,还对我国中学阶段的舞蹈教育乃至美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舞蹈教材;舞蹈美育;中学生
当今基础舞蹈教育和专业舞蹈教育的关系分析
舞蹈教育一般分为的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舞蹈教育面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通常是具有普遍性的基础舞蹈教育;狭义上的舞蹈教育主要面向技巧与技能性较强学生群体,一般指是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舞蹈教育。
群众舞蹈教育和专业舞蹈教育具备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我国推行分支型教育机制,在接受基础教育时,每个人都有享受各方面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由于人们无法预判今后专业的选择,所以在接受基础教育时,应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专业及领域,寻找最感兴趣的、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专业舞蹈教材的转型正是为了积极向这一规律看齐,达到在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对于舞蹈专业兴趣的目的,并给舞蹈专业提供后备人才力量。如果学生没有选择舞蹈专业,也可以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内模仿能力,间接的推动舞蹈艺术发展。(如图1)
目前,我国专业舞蹈的教材在舞蹈种类上较为齐全芭蕾舞、中国古典舞(包含汉唐古典舞、敦煌古典舞等)、少数民族舞蹈(藏族、蒙古族、傣族等,甚至还包含跨境民族的教材)、现当舞教材、体育舞蹈(国标舞、艺术广播体操)以及爵士街舞等。在基本功训练教材包括男女单独的技巧性训练教材。
由于舞蹈艺术具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特点,在教育途径上多为言传身教,缺少书面的舞蹈常识、多的是实践性技术技巧,这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舞蹈的传播,也不适应基础舞蹈教育的教育环境。转换舞蹈语汇,使得专业舞蹈教材不仅仅只停留在专业领域,主动向素质教育靠拢,总结规律、多加思考,寻找舞蹈更多的可能性。
一、舞蹈教材转型遵循的原则
美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 是运用人类的审美经验和美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的过程。傅毅從《舞赋》中提出“修仪操以显志”的舞蹈目标。这与当下舞蹈教育的与基础教育相适。
在教材功能转换的过程中,需要清晰的教学目的,不能急于求成,要从美育的实际需求出发,从中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第一:把美育放在第一性的位置上,经济效益放在第二,舞蹈教材转型要准确把握舞蹈本质,杜绝一味追求教材畅销和短暂的效益;第二:要区别于专业性的舞蹈教材,不能过分强调舞蹈技巧,要发掘舞蹈本质带给学生的启发,拒绝当专业舞蹈教材的搬运工;第三:由于舞蹈教材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和教育意义,舞蹈教材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对舞蹈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过程进行规范,尤其是评判机制;第四:舞蹈教材要兼备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双美学的原则。基于这几点可以保证舞蹈教育本质不变,在素质教育中有效率,长久的教育价值等。例如《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首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在幼儿、儿童和青少年中普及中国舞蹈艺术而编制的教材),1~13的等级划分还遵循了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以及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编排教材的原则。除此以外该教材还具备严格的考核制度,来保证舞蹈教育的教学质量。
郭声健在《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中提出: “艺术教学的内容必须是完整的、真正的艺术,而不是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知识或技能,更不是历史、文学、品德等其他学科的内容; 艺术教材的编写必须符合艺术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 艺术教学的方法必须是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具有艺术与审美特征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注重学生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对艺术的表现与创作。
二、舞蹈教材转型对中学生维度与中专的舞蹈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的心理处正处在最为独特的时间段,也是三观建立和对真善美定性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审美追求充满着对新鲜感的向往。因此运用好合适的舞蹈教材来配合美育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针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问题有着与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功能。这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在学生表现能力和创能力上舞蹈教育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在中学维度方面:初高中的舞蹈教育要重点培养舞蹈的实践专业方面,以学会跳舞,针对解决学生的舞蹈体验感、简单区分舞蹈同其他肢体语言等问题。当学生完成一段舞蹈的时,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心理会得到极大的满足,精力的宣泄从而减轻文化课业的压力。舞蹈教育在这一维度还有利于中学生对于艺术美的标准判定,引导中学生具备符合当下社会积极的审美意识形态。舞蹈教育是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形象思维能力。
在中专维度方面:中专的舞蹈教育要注重舞蹈教育的文化建设、培养高尚的舞蹈艺术思维,为今后的舞蹈艺术事业的进步奠定理论和美学基础。一味地追求技术技巧标准整齐划一,忽视舞蹈本身,会背离的舞蹈本质,从而“匠人”型人才充斥于社会,“匠心”型人才越来越稀缺。中专教育在保证原有的专业性优势上加入文化知识部分,教材编创最好可以符合中专生的生理特点和逻辑特点,不仅要继续加强舞蹈这一领域的知识内容,还要加强姊妹学科领域乃至科学的领域的普及,让中专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不掉队”。
舞蹈教材的理想目标是提升学生使得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舞蹈教育对学生群体的鉴赏能力、模仿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舞蹈艺术将带给当今学生乃至人类对文化的认知,在情感上的丰富,思维上的活跃,从而影响于整个社会。
结论
不论是面向群众的舞蹈教材,还是针对专业舞蹈的教材,都是以录像、纸质版教材配合的呈现结果。教材在录制时,要具备多角度视野,帮助学习者学习教师教学。在推行过程中要配备专业的舞蹈教师,保障教学质量。教材不应一直居于舒适圈内,积极地主动探索,努力发展才能一直永葆青春活力。教材和教师更重要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理解美学,最后践行美的理念。舞蹈教育的背后是舞蹈的本质和教育本质的契合,在这一基础上,舞蹈教育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舞蹈具备科学类学科独有的教育优势,它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来源于生活并以美回报以生活。分支型教育模式下,对于中专和中学,两者的教育目的大不不同,尤其是对于中专本就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来讲,思想层面的美育则更加急迫,如果培养出与专业能力相匹配的专业素养,提升中职学生综合能力,同样也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权.论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培养与重点栽培[J].嘉应学院学报,2021,39(02):94-98.
[2]庞小强.当代青少年舞蹈美育教材(出版物)现状评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2):78-82.
[3]陈依雯.普通高校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初探——以2001至2010年国内出版物抽样调查为案例[J].音乐大观,2014(06):186.
[4]耿攀.舞蹈教学现状及其发展探究[J].大舞台,2012(04):114.DOI:10.15947/j.cnki.dwt.2012.04.124.
[5]庞小强. 中国青少年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