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时代信息素养对出版机构发展的赋能
2022-06-26付弘宇
摘要: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延展和变迁,信息素养与出版工作之間的关联也愈发紧密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从一线出版业从业者、出版团队、出版机构三个层次,从提高出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辅助制定关于出版机构发展的重要决策两个方面,结合图书出版的具体工作内容,详细分析信息素养对出版机构发展的赋能作用,并从出版管理单位、出版机构、从业者自身几个层面就如何提升信息素养水平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旨在论证信息素养对于出版机构的重要性,为信息素养更好地融入出版工作、进而推动出版机构和出版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本文尚未涉及对这种赋能作用在限定条件下进行量化评价的可行性及相关方法和技术,该主题将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信息素养;出版机构;赋能;图书出版;出版业从业者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8-0242-03
一、引言
信息素养概念最早出现于1974年,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的观点,信息素养的内涵在不同时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人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安全、人机交互与协作、信息创新、信息思维和终身学习等高阶素养开始成为衡量人能否适应智能社会发展的新的关键指标”[1]。
图书出版工作涉及信息资源的获取、过滤、理解、利用以及信息化工具的使用等,涵盖了信息素养内涵的各个方面。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新型的智能信息处理工具不断涌现,可以用来实现信息资源的自动化处理和并行处理,确保出版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另一方面,信息创新、信息思维等高阶信息素养能够辅助出版机构制定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决策,从而确保出版机构在数字化转型等出版业的关键性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信息素养对出版机构发展的赋能作用。
二、信息素养如何赋能出版机构发展
信息素养赋能出版机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下文结合具体的出版工作进行详细分析。为了论述清晰,以下所述的出版工作主要针对图书这一类出版物。
一线出版业从业者:利用网络资源和智能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出版团队:利用协作工具,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出版机构:提升服务水平,辅助决策制定。
(一)一线出版业从业者:利用网络资源和智能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图书出版工作大致包括选题策划与组稿、书稿的编辑校对、图书的营销推广等环节,下文具体分析出版机构一线从业者如何凭借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出版工作各环节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赋能出版机构发展。
1.利用网络资源确定选题策划方向
选题策划工作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选题方向,这需要策划编辑对图书市场的变化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如今,各大网络书店(如京东、当当等)大多会公开发布一年之内的销售排行榜,而且可以根据具体时间、专业领域等进一步细分,策划编辑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整理,并运用相关工具(如可视化工具)进行分析,就可以对市场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此外,第三方公司可以提供更具综合性、更详尽的市场调研数据,而策划编辑也依然需要具有较高的数据分析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第三方数据,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2.利用信息化工具发掘潜在作者
策划编辑确定好选题方向后,接下来是组稿编辑的工作——基于这个(些)方向寻找契合的作者。这就需要组稿编辑善于运用网络搜索工具。目前最简单、方便的网络搜索工具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具有快速整合“一网打尽”的优势,而它的缺点也同样突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即有价值的信息与大量无意义甚至带有误导性的信息混杂在搜索结果中。组稿编辑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甄别和分析能力,以便高效地从这些看起来毫无规律的结果中发掘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
此外,组稿编辑还需要关注和了解针对垂直领域的网络资源,如专业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在垂直类资源中,有效信息的集中度更高,而且每条有效信息具有更高的平均价值,更易于发掘契合度高的作者。
3.制定合理的数字资源建设方案
在确定了选题策划方向并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作者之后,编辑的下一阶段工作是与作者交流关于选题的具体思路,涉及选题的主题、要素、对象、特色等。在这一阶段,编辑应在与作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选题的各方面潜力,而数字资源的建设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编辑需要通过相关网络资料的整理和学习,较全面地了解各类数字资源(如微课、题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相关技术的优势、劣势等,才能担负起作者(数字资源内容提供方)与机构内部数字出版部门(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方)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在与作者的沟通中,基于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考虑读者的使用效果和技术上的实现难度,明确对各类数字资源合理的、最低的建设要求;另一方面,在与数字出版部门的沟通中,在满足最低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尽量争取实现更好的效果。
笔者曾经出版过一部配有增强现实在线资源的技术图书,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多次与作者和数字出版部门双向沟通,深切体会到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大大缩短了三方的磨合期,保证了图书出版进度。
4.利用数字化编校工具和资源,提高编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成熟的文稿编辑和校对人员应善于利用数字化编校工具和资源,本文主要论及以下两类。
第一,黑马、方正等智能审校软件。这类软件可以自动发现电子文档中的部分多字、错别字、外文单词拼写错误等。限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发展水平,这类软件还有着诸多不足(如误报率较高),编校人员应善于发挥它们的优势,辅以适当的人工调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术语在线”等在线数据库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类软件。“术语在线”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着力打造的术语知识公共服务平台,涵盖了该委员会历年来公布的规范名词、发布的科技新词、出版的海峡两岸对照名词和工具书等全部审定成果,还融入了相关官方机构发布的规范成果,其包含的总数据量近百万条[2]。科技图书编辑(和科技期刊编辑)利用“术语在线”及类似资源,可高效率、高质量实现书稿(和论文)中的专业术语规范化处理。
此外,《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传统纸质词典都已发布官方软件,编校人员利用这些软件工具可快速确认错别字,区分易混淆的字词,确保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正确性,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5.利用数字化营销方式,实现图书的精准营销
近年来,出版机构纷纷搭建起专属的私域流量,包括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快手账号等。营销编辑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私域流量的价值,即分析用户的各类使用数据,判断用户喜好,实现精准营销。
(二)出版团队:利用协作工具,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下文分析出版机构内部团队整体的信息素养如何为出版机构发展赋能。
出版机构内部通常会根据面向读者层次、专业领域的不同而划分为若干团队(如事业部、编辑室或工作室)。对于重要图书的出版,如国家级、省部级的出版基金项目,也会成立阶段性的项目团队。团队规模可少至两三人,多至几十人。团队成员通常涉及策划编辑、文稿编辑、校对人员、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等多种岗位。团队成员之间需要保持紧密、高效的协作,因此有必要根据协作需求选择适当的软件工具,提升协作效率。而协作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尤其是选择环节,要求团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由于协作工具(如钉钉、企业微信等)的功能设计大多是基于通用性目标,很难满足具有出版行业特色的具体协作需求,而且即便同在出版行业,甚至在同一出版机构内的不同团队都会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不可能存在完美匹配,因此出版团队整体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和需求分解等能力,才能够使团队需求与协作工具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匹配,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此外,出版团队可以邀请出版机构内部的信息中心或者聘请机构外部的软件公司,共同对现有协作工具未能满足的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在现有工具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使其更加契合团队的协作需求。
(三)出版机构:提升服务水平,辅助决策制定
从出版业的行业发展角度,出版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同时,私域流量建设和图书版权保护等工作也愈发受到出版机构的重视。下文从这几方面论述信息素养(主要是机构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对出版机构发展的赋能。
1.分析信息技术与出版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制定出版融合相关决策
根据对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出版融合就是将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形式、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数字出版新阵地,并与传统出版融合为有机整体。因此,如何为出版机构制定合理的相关决策,实施出版融合项目,真正推动机构的融合发展,对出版机构的管理者和项目具体实施者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该社作为一家教育出版企业,立足于自身“服务教学”的核心定位,在出版融合发展早期就开始布局相关项目,以“文泉学堂”知识库为基础,对相关平台产品进行重组和升级,面向不同的师生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前端应用,推出“文泉学堂”深度融合系列产品矩阵,实现了知识服务的应用落地,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3]。
2.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高质量的私域流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融合,出版业的营销方式一直在不断创新,从微信公众号营销、直播营销到短视频营销,从第三方平台营销到私域流量营销……出版机构能否在下一波行业营销创新的浪潮中占得先机,这考量着出版机构管理者的信息素养水平。
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该社以计算机类公众号“书圈”为主体的私域流量矩阵正在实施“智能客服”计划。计算机类图书的读者都需要配套的程序源代码等资源,希望加入作者的答疑微信群。而传统的加客服入群、提供密码下载等都需要非常高的人力成本,而且缺乏对用户属性的甄别,难以开展后续的流量转化。研发中的“智能客服”小程序能够基于用户大数据的分析,较好地识别用户的教师或学生属性,及其关注的专业领域、学习过的课程、阅读过的书单,并根据用户的阅读记录加入兴趣标签[4],实现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智能服务,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和流量变现率,打造高质量的私域流量。
3.分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制定版权保护相关决策
区块链技术特有的不可篡改性推动了其在审计、数字取证、版权保护等应用领域的发展,其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为数字资源(数字图书、视频、各类文档等)的版权保护。对于处在大力发展阶段的出版融合来说,数字资源是整个出版融合体系的核心,其数字化形式和网络共享模式在助力出版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版权被侵犯的高风险。因此,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版机构有必要在出版融合相关项目的需求获取阶段,将数字资源版权保护的技术研发也纳入为项目的重要需求,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就要求出版机构的管理者与机构内部的信息管理部门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版权保护相关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的分析,从而作出契合技术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决策。
三、提升出版业从业者的信息素养水平
从出版管理单位,到各家出版机构,再到每一个出版业从业者,只要相关各方都对信息素养有足够的重视,从自身做起,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就可以助力出版机构乃至整个出版业可持续发展。
(一)出版管理单位应发布鼓励性政策
我国出版管理单位一向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如每年度为从业编辑提供的在线继续教育资源都包括若干信息素养培训课程,而且课程内容实用、新颖。在此基础上,出版管理单位还应发布鼓励性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出版机构和从业者的积极性。例如,在行业范围内定期开展与信息素养相关的知识性、技能性竞赛,对出版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政策支持,等等。
(二)出版机构应加强相关培训
出版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确保时效性,并兼顾广度和深度,既涵盖信息技术的整体发展、应用及其与出版的融合发展,也包括各类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从业者个人应坚持自我提升
如本文引言部分所述,“终身学习”属于信息素养中“高阶素养”的范畴。每一位出版业从业者都应坚持学习,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一方面,在工作、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随时随地汲取新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慕课等学习资源,系统性地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
四、结语
无论信息素养的内涵如何变迁,信息素养与出版工作之間的关联始终紧密,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从出版管理单位、出版机构到所有出版业从业者都应重视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积极调动、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将信息素养与各层面的出版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信息素养的赋能作用,推动出版机构和整个出版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笛薇.专家谈|联合国和教育部强调的信息素养是什么?评价指标有哪些?[EB/OL].茁壮树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 s/L4PeKmbat5_dBFyOHYNx3A,2021-08-11.
[2]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关于我们[EB/OL].术语在线,https://www.termonline.cn/about.
[3] 庄红权,温韫辉.科技出版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探索[J].科技与出版,2021(12):53-56.
[4] 冯志强,祁蕊,陈景辉.基于新媒体矩阵的出版机构私域流量搭建[J].出版广角,2021(15):22-25.
作者简介?付弘宇,硕士,编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融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