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高中化学实验优化策略研究
2022-06-26石林森
石林森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通过实验,学生也能进一步对化学抽象概念以及化学反应原理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广泛深入,无疑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将围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详细探讨如何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全面优化与创新,以期能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带去更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化学;创新实验;优化策略”
引言
高中化学,涉及到一系列化学反应,并且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是繁多且杂乱的。在此背景之下,势必就需要用到实验教学法结合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整个实验教学的效果更显著,促进教与学二者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借助互联网注重实验前预习,培育学生的实验兴趣
良好的预习效果,将使得实验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学生与教师预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使得预习的内容更加丰富,预习的手段更趋向于现代化。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微课便被很多教师与学生广泛应用于预习环节,且微课也不辱使命,充分发挥出来其独特的优势,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前熟知实验所需要的用具、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等等,为接下来学生有的放矢的投入到实验过程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附带思维导图为学生全面梳理整个实验,将下一步实验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且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通过微视频,教师还可以提前向学生展示具体实验过程。当学生看到实验结果的时候,虽然学生还没有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的实验兴趣就已经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为接下来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过程之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针对“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在正式开展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微课鼓励学生基于以往知识大胆对-2、+4、+6价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猜测并且试想一下,怎样才能顺利的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学生们纷纷在预习环节就开动脑筋,全身心的投入到与此实验相关的思考与探究活动中来。尤其是通过教师录制的演示实验视频看到浓硫酸与铜片共热之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和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海绵的时候产生气泡的现象,同时品红溶液的颜色消失如此神奇事情的瞬间,学生想要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不仅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而且还显著提高了预习的质量,可谓一举两得。
二、借助智能化技术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效果
实验教学开展效果如何,通过实验是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其实与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联。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出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之中,有针对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其中。一方面能够完全促使传统单一、沉闷的实验教学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将全面调动起学生眼睛、耳朵、大脑、手部等器官的协同运行,学生的课堂体验将变得更为独特,同时实验的教学质量也将获得明显的提升。此外,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之下,教师还能清晰且直观的为学生展示实践操作流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立体且更显层次化特征,而且整个化学实验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也得以凸显。在实验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在现有实验模拟软件的辅助之下,带领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反复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重难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促使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得以显著提升。
例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由于本实验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学生圆满完成实验任务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這时候就需要在课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可以在相应的实验模拟操作软件上以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自主探究,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并且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很好的拓宽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之中思维的宽度,而且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基本完全掌握了整个实验过程,对于促进学生深入感受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紧密融合,或者与其他学科教学过程相互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提出的最新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教师应充分发挥出来主观能动性,坚持新理念为导向,并且不断研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在实现激趣教学目标的同时,促使每一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率都有空前的提升,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红.”互联网+”背景下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1(25):159.
[2]庄敏琦.”互联网+”背景下实验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福建省化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优秀参赛作品为例[J].化学教学,2017(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