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心理课堂教学实践
2022-06-26蔡珠銮
蔡珠銮
“五育融合”是一种培育“完整的人”的全人教育路径,是对五育并举的超越,五育融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更高质量的整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是“五育融合”的主阵地,在进行“五育融合”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科学性和情境性原则,有机融合和多维融合原则。心理课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课堂活动方式,可以作为育内融合形式的实践载体,其基本“五育融合”心理课堂教学形式构建为美育为导—德智为纲—体劳为续。
“五育融合”最先见于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表达了作为“教育方针”的“五育并举”主张;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它是一组能力而不是一种能力,包括:语言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等八大智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非整合式的存在,而是相对独立式的存在,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学生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五育融合”的主阵地。“五育融合”可分为两大形式:跨育融合和育内融合。所谓跨育融合,指在真实情境下利用项目、主题等方式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过程。所谓育内融合,即从某一育切入,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引领五育,践行五育。朱宁波认为,指向“五育融合”的教学是指教师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整体发展的育人理想,基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围绕一定的学科内容展开组织实施并进行合理教学评价的实践活动。
一、“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如何让“五育融合”进课堂?李政涛指出,首先应该带着“五育融合”的眼光来解读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因此,在进行“五育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要思考教学过程的展开逻辑是什么,所进行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应该围绕“五育融合”眼光下的课标要求、学情要求展开,以保证“五育融合”课堂的科学性。
(二)情境性原则
“五育融合”应该在真实日常中发生,生活就是“五育融合”最好的例证,因此需要对“五育融合”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建立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要将融合的阶段、步骤、载体和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渗透,进而自然而然地带动德智体美劳的融合。
(三)有机融合原则
“五育融合”的教学课堂是一种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的课堂,在一堂课中不是要做到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元素的面面俱到和平均用力,这样会导致将一堂学科课硬生生地转变为综合实践课,进而阻碍融合的效果。因此“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课堂不是僵硬地抓住德智体美劳不放,而是根据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的需要有所侧重和突出,做到有的放矢。
(四)多维融合原则
课堂教学的“五育融合”不仅存在于教学设计中,还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板书、课堂评价和课堂互动等一系列课堂生成资源,整个课堂构建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决定课堂“五育融合”的质量。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构建过程中碰撞出的“五育”的融合火花,并及时地作出反应,顺势而为。
二、“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形式
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心理课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课堂活动方式,可作为“五育融合”的育内融合形式进行实践,其基本融合形式构建如下:美育为导—德智为纲—体劳为续。
(一)美育为导,课前动心
心理课需要学生在一种彼此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团体氛围中,放下个人防卫意识,敞开心扉与其他成员探讨、分享和交流。研究表明,所有生命形式都有维持自身内在平衡的生命调节系统——内稳态,而“美的事物”能促成生命内稳态有效调节。在课堂教学导入部分,利用音乐之美、图片之美、韵律之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较好的身心状态尽快融入心理课堂,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鉴赏美,进而营造宽松、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带着“美”的情感进入课堂,触动学生内心。如在《我是家庭一分子》一课中,以family音乐作为暖身和導入,通过亲人、家庭相关音乐的歌名播放和竞猜,在学生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之美,同时引出课题。习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为导,调动学生课前情绪,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享美乐美,进而以美育人、以美育心,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懂得欣赏中国之美、世界之美,以此增强学生内心的文化自信。
(二)德智为纲,课中走心
以美为导、动心融入之后,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发展特点和学情实际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此教学内容应以德智为纲领,着重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和智力发展。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走心体验,进入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为个人内在的精神力量。在《我是家庭一分子》一课中,family的引申义“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即“爸爸妈妈我爱你”,所以精心设计两个活动“f-a-m时光定格”和“i-l-y大行动”,体验式教学引发走心的心理课堂:①“f-a-m时光定格”通过身体雕塑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付出,体验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建立角色意识,以德育为主,明确自身责任,学会感恩;②“i-l-y大行动”通过绘画的表达性艺术手段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适应家庭、关爱家人,养成学习自律的好习惯,简笔画的绘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绘画内容的分享表达,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两个主体活动环节“五育融合”的元素主要体现在:在德育方面,通过这节课从“小家”看“大家”,从“小德”看“大德”,它的背后是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在智育方面,主要是学生对绘画内容的表达分享,这背后是学生智育思维的渗透和培育达到育德启智的目的。
(三)体劳为续,课后入心
德智为纲、走心体验之后,为巩固学习效果,促进深层领悟,心理课可适当布置家庭作业,所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以身体力行、社会体验为主,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发展体育技能和劳动能力。结束课程而不结束教育,通过多形式、多维度的课后作业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生活,让课程教育内容入脑入心。《我是家庭一分子》一课的课后延伸为“family作业”,即在本周时间内,把自己所绘制出来的具象化想法(如做家务、与父母谈心、照顾弟妹等)付诸行动,在落实课程内涵、激活课程生命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因此,体育和劳育在“五育融合”育人模式中的独特地位和交叉关系,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生活延伸,发挥“以体带全”“以劳带全”的功能,推进课堂、课后的融合教学,达到以劳育美德、以动健体魄的目的。
将德智体美劳有重点、有目的、有效益地融进心理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而落实素质教育,切实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在进行“五育融合”各环节的心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五育融合”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需要教师甄别融合点,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相应的融合点;同时,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不是脱轨独立存在的,而是应该以真实情境为载体,有机融合在一起。
综上,“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原则为:科学性和情境性原则,有机融合和多维融合原则,心理课堂的“五育融合”模式为:美育为导—德智为纲—体劳为续,在四大原则运行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五育融合”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教师重新思考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育人价值,有效发挥课堂教学和育人的主阵地作用,从而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培养。
(361001 福建省厦门市梧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