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2-06-26钟志伟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7期
关键词:周长双减过程

钟志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双减”政策是聚焦于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合理分布课后时间、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促进个人兴趣爱好发展的崭新教育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双减”政策的要求与教学活动高度融合,从课堂学习活动入手,最大程度地将课堂时间返还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分享与练习,创建平等、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探索活动中做到主动且持续,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同时,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要进行认真反思,在反思与完善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探索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联系实际并灵活应用等。而目前多数教师并没有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没有足够重视“双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落实。虽然学校在努力完善教学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课堂效率依然不理想。据调查,数学课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大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处理好教材中素材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受限,课堂上不够专注,丰富的数学知识不能被学生消化吸收,数学知识实践应用成为天方夜谭。第二,部分教师仍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认真落实课改要求中的“以生为本”以及“双减”政策要求,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第三,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出现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现象,忽视了作业的多样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二、“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的要求

(一)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行为是决定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如若教师仍以传统应试教学观念设计教学活动,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习结果与成绩,使学生成为提线木偶式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其情感、态度、思维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促进学生发展,充分认识到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重中之重。真正有效的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发展,从学生感兴趣的视角出发,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引导他们在争辩、探索和思考的碰撞中,汲取数学知识,获得学习方法,并将知识与方法内化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科学地活化教材内容

为了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与要求,结合教学大纲,将知识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整合。在教学设计过程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达到对教材的最有效的利用:第一,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第二,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结合起来,创设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第三,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简单的知识深入化;第四,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中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创设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自主探索环节,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全面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综合技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学生学习规律、基本知识掌握过程,设计具备适合情景语境的教学活动,有效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通过营造真实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此外,灵活多样的作业设计不但能避免练习的机械性和单一性,还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练习的效果。因此,在作业布置内容方面,应注重“四轻四重”,即:轻数量重质量,轻死记重理解,轻结果重过程,轻机制重创新。作业形式上注重实效性、实践性、趣味性、多样性。

三、“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趣实结合,创新趣味化的教学过程

为真正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应积极创建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探索知识,掌握方法,以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如若学生长时间处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一味地被动掌握数学知识,只会增加学习压力,让自身产生消极情绪。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活动比较跳跃,这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挖掘。教师通过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游戏中激发内需,更好地经历探索的过程,激发思维的碰撞,挖掘知识的本质,并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以“眼力大挑战”的闯关游戏贯穿课堂始终。在第一关“明察秋毫”中,通过“比比谁的面积大”,比较两组图形面积的大小。在这一关中,让学生复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渗透了割补法。在第二关“独具慧眼”中,教师将长方形框架拉动后变成平行四邊形。在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中,激发了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欲望。接着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等,使学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火花,展现出多种不同的思考方法。为接下来的对比优化,进一步解决问题生成了丰富资源。在第三关“火眼金睛”中,教师设置了找陷阱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探索了:为什么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不用底乘斜边。学生再一次体验了转化思想,找到问题本质。整个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

又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玩“我是小闹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猜测时间。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猜测,使他们更深入地体验到秒的长短,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的教学过程可以进一步地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经调查表明,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更容易获得知识,所以游戏教学是实现寓教于乐的有效途径,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科素养。

(二)问题提出,建构探究式学习模式53FE68D1-B585-4AE3-BF06-B831F90F248A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经历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小学生在学习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适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课堂,引导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更好地专注于课堂当中。通过问题提出后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亲历探索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解“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根据“周长”二字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后提问:什么是周长?学习周长有什么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学习。首先让学生探索:什么是周长?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让学生在“照片变形记”的故事情境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探索出长方形照片、缺角照片、修剪后照片的周长,使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照片周长的变化,找到周长概念的本质。然后让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学习周长有什么用?教师就地取材,让学生观察教室中有关周长的应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到:公布栏金色边的长度就是公布栏的周长,黑板铝合金边的长度是黑板的周长……很快学生就体会到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周长的知识。最后老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课后解决:如果让你算出教室地面的周长,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就这样,整堂课展示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总结方法—提出新问题”的学生自主探索模式,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渗透,探究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三)动手操作,设置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在课堂中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主动地探究,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因此,教学中应适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生活情境,设置有效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主动探究。

如:在教学容积单位“升与毫升”时,教师首先设置问题:一个未拧紧的水龙头,1分钟浪费水多少呢?1小时浪费水多少呢?1天呢?1年呢?让学生进行课前实验,然后让学生将1分钟浪费的水带入教室,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些水的体积是多少呢?从而引出容积单位毫升,再让学生分小组用量杯进行测量。然后用计数器算出1天、1年浪费的水的体积,从而引出容积单位升。接着让学生通过猜测一盒纯牛奶、一瓶改正液、一瓶矿泉水、一瓶止咳糖浆、一个一次性杯子等的容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容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就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际操作、认真讨论、大胆猜测、精确验证等过程,他们在看、听、说、做等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体验了数学探索的乐趣。

又如,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十分之一元等于0.1元后,教师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从米尺中找出0.2米,从1瓶矿泉水中找出0.3瓶,从1千克白糖中找出0.5千克。学生通过小组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了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体验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多维度地挖掘知识的本质,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学生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同时,获取了新知识,从而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借助媒体,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数学课堂有更大的活力。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生动、真实地呈现出来,从根本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参与度,从而使课堂的气氛不断升温。而教学资源的多元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把原来晦涩难懂且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原来繁琐的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有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三)”一课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空间感知能力较弱,对于“从用多个正方体组合成的几何体的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分别看到哪些图形”这种经常出错的题目,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使知识一下子就生动形象起来,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五)优化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

教师应秉承“双减”原则,重视数学课堂练习环节的展开,通过优化课堂练习的形式,切实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堂练习的设计应科学合理,转化固有的题海战术,积极创设形式多样且具有趣味性的内容,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具有层次性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使学生善于思考,实现知识的内化,调动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在巩固学生知识基础、减轻课后压力的同时,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产生。

比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中,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时,经常会出现小数点没对齐的情况。例如:12.35+6.4,在笔算时学生往往将十分位上的4和百分位上的5对齐,个位上的6与十分位上的3对齐,却没有将小數点对齐。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设置“小卡车停在哪儿”的练习,让学生指挥一辆载着小数6.4的小卡车停下来。通过趣味练习将数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完成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结束语:

打造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改革内容,教师应积极按照“双减”的要求,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回归教育常识,舒展教育姿态,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从学生的年龄、个性、发展的视角出发,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环节,借助现代新颖的教学设备以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真正使双减政策落地生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本文系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龙头课题《“五 Q”幸福树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PXZHLT2021-008)研究成果。】

( 337200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第二中心学校)53FE68D1-B585-4AE3-BF06-B831F90F248A

猜你喜欢

周长双减过程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周长面积变变变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