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作业变革
2022-06-26何小梅
何小梅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语文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出发,从当下着手,积极设计适合年段学生年龄特点的综合实践课程,在课程实践中变革作业形式,真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切实践行“双减”政策,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着眼于未来,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提供支持,让学生思维和能力获得融合发展。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课程改革与育人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保障。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切实履行“双减”政策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整合课程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合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整合作业,是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引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综合实践课程化,探索育人方式新变革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整合学科资源、校本资源,进行整体思考和设计,为学生整体性思维与能力发展提供有力帮助,实现活动设计课程化,从而避免活动零碎化,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发生。我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缘起,资源整合让课程提档升级
2020年6月,泸州市江阳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签订“五育融合”示范区建设,推动了区域整体实施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提升全域品质教育向更高目标迈进。城西附小作为首批高品质建设学校、江阳区“五育融合”基地校,正着力整体、系统、深度推进“五育融合”,真正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教师也正努力探寻学科融合,构建“五育融合”视野下的课程群。“节气之美”课程1.0版就是课程群中的一个小课程项目。课程完整实施一年后,我班学生进入四年级。这一年,我计划将二十四节气与青葵园种植相结合,将“节气之美”课程进行提档升级。恰逢国家“双减”政策落地,我将“‘节气之美青葵园种植课程”课程设计与语文家庭作业进行有机整合,对“双减”背景下的课程设计和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课程实践,任务驱动让学生乐研深思
“‘节气之美青葵园种植课程”,是在基于过去一年的“节气之美”课程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实施的一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过去一年的研究中,学生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自然节律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四年级一学年中,“‘节气之美青葵园种植课程”将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与种植相结合,引领学生以二十四节气为线,在种植实践中认识时令种子、蔬菜,感受节气时令变化,体验劳动与丰收的苦与乐,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共融发展的育人目标。
“‘节气之美青葵园种植课程”的课程实施从两条线并行。一是依托每周一节劳动课,开展节气知识、劳动技能探究学习,进行种植实践活动。二是依托种植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以具体任务为驱动,学生在课外开展项目研究。
以目标、任务为驱动的项目研究,让学生研究热情高涨。青葵园蔬菜种植,是一个时间较长的实践活动。菜园里计划播种一个月成熟的菜苗和需要两三个月才成熟的白菜。短期成熟的菜苗,采摘后拿去售卖;而到期末时,则采摘成熟的白菜包饺子全班分享。在这个大目标的驱使下,孩子们对种植、观察、浇水等都特别用心。售卖蔬菜的任务是每个孩子特别期待的任务,为了完成售卖任务,孩子们自发地讨论方案,在自发的思考探索中,收获得更多(见案例节选)。
丰收的喜悦(节选)
……
采摘的同学是最兴奋的,因为他们除了采摘,还承担着售卖的任务。这可是大家都翘首以盼的任务呢!
十四小班的三个孩子和老师一起采摘着自留地里剩下的小白菜和上海青。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青和小白菜采摘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这次得全部采摘完成,给白菜留足生长的空间。几个孩子找来菜篮子,分装了两种蔬菜。一边分装,一边商量着怎么有礼貌地向老师推销蔬菜。我时不时给他们一些建议,于是他们找到了蔬菜的两个卖点:一是原生态,纯天然,吃得放心;二是这已经是最后一次采摘,资源非常稀缺了。
他们信心满满地去各办公室推销蔬菜。遇到家里不做饭的老师,遭到拒绝,他们也不气馁,继续向其他老师推销。
六年级办公室的赖老师对孩子们的上海青非常感兴趣。听说孩子们打算卖10块钱,赖老师笑着说:“可以打个折不?”什么叫打折?孩子们有点蒙。赖老师继续说:“打个8折吧!”孩子们向我投来求助的眼神。原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打折。
我问:“你们学过小数了吗?”
任怡帆幸福地说:“学过了!”
“10元打八折,就是用10元乘0.8。”我说。
“我们不会做。”孩子们有点难为情。
原来,他们还没有学习到小数的乘法。好吧,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吧!
“10块钱打8折就是8元钱。”我说,旁边的老师也在热心地教他们。
“哦!我懂了!”李哲恒恍然大悟,“幸好没有低于7块钱!”
“那10块钱打7折是多少?”我继续追问。
“就是7元啊!”
“打5折呢!”
“就是5元!”
嗯,看来,孩子们今天又学到了一点数学知识呢!
……
在课程设计中,以任务为驱动,开展项目化研究,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和探究。任务驱动下的探究活动,更能促进学生完整性思维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也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多元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双减”政策下,我们可以将课程与学科作业相整合,优化作业结构,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让作业多元化、個性化,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形成创造能力和个性。B52EC3E3-C785-4129-931E-A31B1AA1E66F
(一)借助美术课堂,设计个性班牌
在“‘节气之美青葵园种植课程”的实施初期,为了营造青葵园种植的仪式感。我建议孩子们为我们的菜地命名,并设计一块班牌,孩子们都来了兴致。
为了能入选,孩子们自发地请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色彩、图案搭配的指导,自己再结合着班级文化进行精心设计。美术课后,科代表把大家的设计稿子整齐地放到我的办公桌上。我邀请几位同学担任评委,从55份设计稿中挑选出了几份较有创意的设计,挑选其中的元素重新整合,最终形成了我们青葵园的班牌(见图1)。
作业布置与其他学科相整合,既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个性化,又能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在融合学习中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学生融合性思维发展十分有益。
(二)结合习作练习,记录漂流日记
在“‘节气之美青葵园种植课程”实施中,结合着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训练——
写观察日记,我们开启了为期一学期的漂流日记活动。我精心手绘了漂流日记的扉页,写下了第一篇日记,为孩子们做出示范。漂流日记有专门的语文班长负责安排和检查,每天由一个同学负责写青葵园漂流日记,对青葵园蔬菜生长进行观察记录。孩子们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认真记录了自己的观察所见、所思(见图2)。
写观察日记是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把它与课程相结合,既能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又能扎实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程实践中,充分将课程活动与学科知识点相融合、精准设计,也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途径之一。
(三)设计研究项目,解决真实问题
在课程实践中,到目前为止,我根据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设计了四次针对具体问题的小项目研究作业。如调研二十四节气中适合种植的蔬菜、认识种子、蚂蚁防治、青虫防治等。
在一次观察白菜生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白菜叶子上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洞,叶片上残留着绿色的颗粒状东西,大小不一。我告诉孩子们,那是菜青虫的粪便。于是,孩子们对菜青虫产生了兴趣,围着我问了好多问题:老师,菜青虫有毒吗?菜青虫有多大呢?菜青虫除了吃白菜,还吃其他东西吗?……我一一解答着孩子们的问题,同时告诉他们,种菜的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要除虫。如果菜叶上的虫子不清除,蔬菜就不能健康成长。顺势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调查研究除虫的方法,寻找一种最健康、最有效的方式,帮助青葵园的白菜除去虫害。并设计了项目单(见图3),以帮助孩子们顺利开展研究。
学生的每次项目研究过程都为当周的“每周一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既节省了完成习作作业的时间,又能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成长。
在具体课程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调整。根据真实问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发展的问题和任务,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研究热情,从而实现课程与学生兴趣的统一、课程与生活的统一、课程与成长的统一。
课程设计和实施是学生素养发展的有力辅助力量,“双减”政策落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一线老师必须从当下着手,切实践行“双减”政策,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着眼于未来,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提供支持。两者结合,则可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能力养成提供更多可能性。
(646099 四川省泸州市瀘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B52EC3E3-C785-4129-931E-A31B1AA1E6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