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
2022-06-26郭健
郭健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人们也更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激发内在潜能、发展自我实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基本发展规律,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制订更加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唯有如此,学生才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授课,在课堂上与教师携手、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教学的概念,从六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以此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创新,渗透核心素养。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地促进新媒体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并根据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努力优化教学方式,不断与学生进行合理的配合与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透彻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知识的印象,从而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对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深远的意义。
一、新媒体教学的概念与优势分析
新媒体教学主要是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合理对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出全新的改革方向,为教师与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新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更加注重借助外力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媒体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教师,跟随教师的备课思路,一步步实现基础知识的认知与学习。近年来,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我国已逐步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高效地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有效地结合现代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合理地渗透进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高中数学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在新时代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基本知识的阐述与介绍,应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创新现代教育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新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研究与钻研,可以清晰地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与总结,极大地提升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
(一)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的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授课计划与教学模式的选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基于新时代的基本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合理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只有自身先树立了体验式教学法的意识,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够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向更高的层次,对学生各项基本能力的提高也有极大的导向作用。
比如在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教材中第二章“分数指数幂”相关内容时,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就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思维拓展与提升,与同学共同深入探讨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开阔自身的视野,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对相应的试题进行条件转换,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研究,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便会对“分数指数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与认知教材中所出现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性记忆,极大地发挥了体验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对学生自我的成长与发展也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不能單纯地按照一贯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在目前的高中教育过程中,教师机械地对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这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合作学习不但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还能激发部分学生的内在潜能。
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直线的斜率”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每个小组去研究本章的内容,然后让小组的成员进行深入的讨论,并且在讲台上讲述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分析,讨论相关的答案。教师再基于教学的根本目标,合理地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发散思维,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外在能力。
(三)借助翻转课堂,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在传统背景下,教师往往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也应该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采用新奇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二第四章“平面几何初步”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内容时,可以有效地借助翻转课堂,在视频讲解过程中随意穿插一些视频中重点强调的问题。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会不定时弹出相应的问题,需要学生及时、有效地回答并继续,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偷懒、抄袭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极大地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发展。然后教师有效地结合分层教学,合理地借助翻转课堂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化的拓展学习与研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进行自我能力提升。翻转课堂在满足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满足各个教学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极大地提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率。2F63B74E-B423-4DE3-ADBF-8F0335865E03
(四)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问题导学的氛围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努力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找一些经典的例题,结合教材内容的阅读与思考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可以根据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推测物体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吗?以此供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使学生能深入地对问题进行研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借助问题导学式教学,学生能通过解决相应的问题,很好地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有效地理解重难点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模式,再辅以教师的总结与分析,有利于学生自身解题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在基于问题导学背景下,增加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被提问的机会,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问题导学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率。
(五)教师应积极地树立导学互动教学的意识
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会存在压力较大的问题,并且高中课程种类较多,课程安排比较紧凑,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够快速地转变课堂角色,极大地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应该借助导学互动的教学意识,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既能快速实现课程之间内容的转换,又能提前根据教师的引导,快速进入课堂听讲与记忆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合理地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教育,促使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正确回答对应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三第三章“概率”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对于部分需要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教师只需要给这部分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夯实基础。而对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而言,简单的例题无法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就可以注重引導这部分学生借助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寻找二次根式在各种问题中的运用与解题技巧,以及二次根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既是对优等生的能力锻炼,也有助于后进生补弱、巩固基础,对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教师应该积极地借助学案导学,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优化改革,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地优化学案导学设计。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前,教师需要全面审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内容,结合本章节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在教材中挖掘出具有可研究性的问题,然后在学案导学过程中,对学案模块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首先在学案的首部,教师应该采用简洁的语言,将本章节的重点以及难点知识呈现出来,紧接着教师要设计出本章节的教学计划以及学习目标,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审视教材,设计出具有研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导学案对教材基本知识进行学习与认知。学案的尾部教师可以根据学案导学问题的难度,设计几道基本的练习题,供学生对预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最后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个模块,供学生反映自身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学习本章节内容后所产生的想法和建议。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践行,教师对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对高中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训练,合理地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这样一来,会使学生逐渐树立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最终会极大地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奕喆.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0):1134-1135.
[2]牟伦全.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2019(6):1251-1252.
[3]张丽艳.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1245-1246.
[4]孙志成.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0):1252-1253.2F63B74E-B423-4DE3-ADBF-8F0335865E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