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美术作业设计
2022-06-26苏佳丽
苏佳丽
[摘 要]作业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然而,许多美术教师不重视作业设计,导致学生对美术作业提不起兴趣,直接影响美术教学的效果。为了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应对美术作业进行优化设计,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动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美术素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2-0051-03
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更多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传授,忽略了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意潜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尹少淳教授曾指出:“美术教师已经习惯了传授知识与技能,虽然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那么,在美术课堂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美术素养和能力呢?对美术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是一个有效途径,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从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计分段式作业
传统的美术课堂,通常采取上半段由教师讲解、下半段由学生自由绘画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作业就是让学生画一幅画。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无法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不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分段式作业,即将美术作业分成多个任务,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在每一阶段的教学中不断增加作业的难度,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分段式作业中,加深对所学美术知识的理解,掌握绘画技巧,享受到绘画的快乐。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想想 说说 写写 画画》一课时,教师设计主题为“爸爸妈妈下班了”的分段式作业,让学生将父母下班后回到家里做的事画出来。这份作业一共分为三个任务,学生需进行三次绘画,可以由简单的图画逐渐过渡到图文搭配。学生要边学习边思考,想象后再绘画,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绘画的理解。这样的分段式作业,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又能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图形搭配文字来进行绘画表现的方法。如学生可以画这样的三幅图:首先是下班前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状态与神情;接着是下班后,爸爸妈妈的脚步跨入家门槛时的情景;最后是爸爸妈妈回家后的劳动与休息状态。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组织学生将这三幅画装订起来,制作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趣味绘本。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进行添加,这样可以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设计合作型作业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交流、实践、探究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美术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而进行合作学习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完成合作型的作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分享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懂得管理、分工与责任。当然,在学生完成合作型作业时,教师要注意提高作业的适配度,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类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审美意识的提升。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穿穿编编》一课时,教师设计小组合作进行拆装的作业,让学生自由组成6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作品的穿编。先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穿编作品的观摩和学习,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2名组员研究穿编的方法并进行记录,2名组员进行拆的操作,剩下的2名组员依据相关的记录进行重新穿编。在完成合作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在小组完成穿编任务后,教师开展作品交流活动,学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小组的合作经验。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他们将自己对美术学习的感悟表达出来,展示自己对艺术的个性化理解。同时,通过分享交流,学生能够发现他人与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进而完善或纠正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型作业因为形式新颖,内容多样,所以学生非常容易接受。通过合作,学生不仅能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还能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设计制作型作业
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但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为了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在设计美术作业时不仅要别出心裁,还需要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新颖的制作型作业。这样可吸引学生围绕美术主题,自己准备材料,自主设计作业内容,制作出符合美术主题且又独具特色的美术作品。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动物面具》一课后,教师布置一项DIY制作型作业:“本周五,我们班将举行一场面具舞会,要求所有参加舞会的同学都要带上自己DIY的动物面具。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自己选材、构思,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动物面具。”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激动,表示很期待面具舞会,对制作动物面具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下课就开始思考、选材、设计。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家中养的小猫,做了一个小猫面具;有的學生想起动物园里的老虎,做了一个老虎面具;有的学生看到街上的流浪狗,做了一个小狗面具……学生的作品丰富多样,别具一格。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并对自己的作品予以说明,从设计思路、制作材料以及过程等方面做详细的介绍。利用作品交流活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IY制作型作业,不仅形式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亲手制作中体会到创造的快乐,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美术学习发展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
另外,小学生上课时总是坐不住,喜欢动来动去,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他们的双手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他们美术素养提升的过程。
四、设计中国风作业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与发展的基石,更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中,不仅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然而,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学生对各类西方节日和文化如数家珍,却对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因此,在进行美术作业设计时,教师不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逐渐感悟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树立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海洋怪兽》一课时,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国外动画片中的怪兽”。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设计美术作业,让学生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怪兽呢?教师先让学生用圆形的模具进行构图,在材质方面选用复古的牛皮纸,然后模仿书法的构字特点来绘画海洋怪兽,并利用红笔仿照书法篆刻的方式添加名章。就这样,一幅幅独具中国古风韵味的美术作品便呈现在教师面前。从过程来看,牛皮纸、书法、印章等极具中国风的元素被学生运用在作品中,增添了作品的內涵,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非常丰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资源和素材。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设计独具特色的中国风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和吸收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这样在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同时,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设计生活化作业
美术教育与学生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术作品既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生活的滋养下,美术文化在不断地创新、丰富以及发展着。因此,从小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作品中融入生活元素是十分有必要的,美术作业设计也应当如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要鼓励学生善于搜集生活中的各类美术材料,按照自己的体验去实践、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从而更好地为美术作品赋予生活气息和生活趣味。这样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瓜果的想象》一课时,教师从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生活中的西瓜变成了一座房子,会是什么样的呢?也许有一天,你真的拥有一辆南瓜汽车或者香蕉游艇,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熟悉的水果蔬菜可能就不仅仅是我们见过的那样,它们也许会变成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且任意的一个物品。那么,你眼中的水果蔬菜会变成哪一种物品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它描画出来。”将水果蔬菜和生活中的物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绘画,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还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又如,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想象中的飞机》一课时,教师先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制作飞机模型的材料,如塑料瓶、纸盒、废旧包装以及一些小零件等,然后让学生自己亲手设计并制作出一架个性化的飞机模型。这样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得到了回收与利用,还化身成为美好的艺术品,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美术作品,提高美术创作水平。设计生活化的美术作业,不仅能充分展现美术课程的价值与内涵,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
六、设计亲子类作业
对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发挥家长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无论在生活体验上,还是审美能力、动手创作等方面,家长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应遵循“一切皆是课程资源”的理念,以开放的视野,让家长成为美术作业的参与者、指导者。也就是说,教师要设计出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作业,让他们共同经历作业完成的过程,给学生带来全新的美术学习感受。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当地的生活实际,设置共同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亲子类作业,也可以设置一起测量、制作、实验、调查、参观、考察等亲子类作业。在完成亲子类作业的过程中,有助于家长对美术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等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后继发展提供方向与建议。如教师设置这样的亲子类作业:“请同学们和家长配合,创作一幅基于乡村资源、呈现丰收主题的美术工艺画。”要求家长与孩子先收集一些农村常见的作物种子,如玉米、水稻、小麦、黄豆、芝麻、葵花子等,然后将这些种子进行拼凑、组合成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显示的寓意要与丰收有关。如有的学生和家长将作物种子拼成太阳的图案;有的学生和家长将作物种子拼成“丰收”的字样;有的学生和家长用小豆拼成一个农民的样子,再用禾苗的叶子表示一块块田野,很有创意……在完成亲子类作业中,家长会有自己的观点,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会在讨论中逐步形成一致的意见。可见,设计亲子类作业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增进学生与父母间的情感交流。
总之,对美术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时,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画”变成“我要画”,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同时,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延伸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充满创意的作业中尽情挥舞想象的翅膀,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只有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他们才会将作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进而享受美术创作的过程。
[ 参 考 文 献 ]
[1] 杨茵雯.创新作业设计,提升美术教学品质[J].小学教学参考,2017(30):50.
[2] 殷莺.美术作业“变形记”:基于核心素养下美术作业设计研究及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2):85-87.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