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小学应急教育实现路径探析

2022-06-25马心如缪心如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生

马心如 缪心如

摘  要  现代社会,各类突发事件在小学生群体中屡屡发生,小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社会经验和应对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明显不足。作为一种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应急教育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传统的师讲生学的应急教育教学方式收效甚微,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开展“互联网+应急教育”,是弥补当前应急教育短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应急教育;互联网+应急教育;安全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7-0154-04

0  引言

日常生活中,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出现,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小学生是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弱势群体,其社会经验和应对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明显不足。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极易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生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面向小学生的应急教育,一直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受自2020年初开始肆虐至今的新冠疫情的影响,应急教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校是小学生接受应急教育知识、提升应急能力的主要场所,然而在现在的学校教学中,学校用于应急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学生进行演习的机会屈指可数,学生的应急自救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低龄学生群体仍然手足无措。

1  实施应急教育的必要性与意义

1.1  应急教育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

如果将救援物资调配、救援人员投入视为应急管理的“硬件”,那么进行应急教育则是与之相配的必不可少的“软件”。开展必要的应急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自救能力,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容易成为突发事件的受害者,因此,从思想层面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尤为重要。低龄学生掌握的急救知识较少,自救能力相对较弱,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甚至情绪崩溃。通过应急教育演练,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能切实提高他们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此外,通过开展应急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与脆弱,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好地珍惜生命。

1.2  应急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小学生作为突发事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之一,其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保驾护航。有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校园安全事故中,小学阶段死亡人数最多,死亡率最高,占62.41%,且96%的安全事故发生在校外[1]。由此可见,脱离了监管区域后,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面临极大的考验。面对突发事件,到底是“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诸如此类问题,需要通过应急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3  应急教育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小学生的安全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开展应急教育在提升小学生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未来全体公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从全社会来看,应急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应急素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2  我国小学应急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我国初等教育领域,政府、社会与学校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应急教育开展。从21世纪初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以规定和指导学校应急教育的开展。此外,政府还向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应急教育资源,督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教育演练。在社会层面,各类组织启动应急教育相关专项活动,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深入校园,通过开展应急知识讲座等提升小学生的应急能力。在学校层面,目前已有不少学校能做到将定期开展有关应急教育理论课和及时组织演习结合起来,还有部分学校结合地方特点开发校本课程。不难看出,我国应急教育在现实中已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并且越来趋向于成熟化。然而,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仍发现许多问题。

2.1  师资相对短缺,应急教育活动尚不成熟

目前多数学校缺乏专业的应急教育师资和系统化的规划,很多学校只是将应急措施停留在表面,应付所谓的检查,并未实际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实际调研中,通过对问卷进行回收分析发现:76.3%的小学生反映他们并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应急教育方面的授课,也没有系统的文本资料;学生在学校所接触的应急教育,仅仅限于教师在班会上的讲解,而这种相关主题的讲解,一学期也不超过三次。由此可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尽管很多学校响应教育部门要求开设了相关的教育课程,却无法保证基本课时量,这样一来,即使学校有较为丰富的应急教育资源,它们也无法被有效利用。

2.2  活动持续性相对不足,阻碍应急教育深入推进

当前,许多学校开展应急活动仅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或者是当某一学校的突发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时,学校便会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而当热度消退时,对应急方面教育的重视度也随之降低。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有大约3/4的学校管理人员认为校内应急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大多时候是为了所谓的巡查。由此可见,应急教育开展的持续性不足,难以深入推进。

2.3  区域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影响应急教育开展效果

不同学校在应急教育开展过程中产生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急教育理念树立的不均衡;二是应急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发达地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相较而言更为先进,因此,其更注重发展式教学,即在保证基本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应急意识。相关课程的开展方式也更加多样,应急演练的设施设备等资源配备也更加齐全。而欠发达地区则更注重学校的基本教学,缺少相关的应急教育资源支持应急教育的开展。这就导致应急教育效果存在地区差异[2]。

2.4  应急作业变家长作业,重视度仍待加强

目前,我国主推的安全教育平台是各大中小学开展应急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平台已经“变质”。如今,安全教育平台上的主题活动已经从原先的学生学习知识变成了家长作业。为了保证学生的参与率,学校布置家长完成,应急教育沦为形式。在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许多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平台的任务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不愿意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学习。

3  “互联网+”助力应急教育的价值所在

当今,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融入为学生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平台,这不同于传统的被动灌输的教育模式,教学的一切落脚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如何真正增强应急教育的效果?如何做到尽量“低投入高产出”节约教育资源?如何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然,“互联网+应急教育”将带来新的思路。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就本文所提的应急教育问题而言,互联网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3.1  提供更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高效整合资源、大量存储信息,能够将各方的资源收集整合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触同一知识的不同方面。不仅如此,互联网还能对知识进行加工,改变知识的存在形式,使原本的书面知识以更有趣、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所缺乏的。因此,面对应急教育缺乏师资和系统化资源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搭建资源聚合平台,建设面向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不同表现形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不同形式的应急教育和不同需求的教师与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应急教育提供支持。

3.2  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促进学生应急能力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虚拟角色扮演、游戏场景体验等功能屡见不鲜,各大网游也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发展,这都是人机之间交互性的体现。当使用互联网设置的功能进行教学时,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对活动的角色、场景等进行选择,自觉参与其中,在活动完成中增强成就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达到做中学、学中乐、乐意学的目的。此外,通过互联网的交互性,学生之间能实现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大家可以一边同时进行一项任务,一边实时交流,这不失为一种新的合作方式。

3.3  提供开放性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为主,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教育空间局限于学校。而互联网的存在使得教学的内容和空间得到必要的补充,内容可从多方获取,并对其进行加工以适合学生的方式呈现;学生不必局限于学校进行学习,依托互联网平台便可随时随地学习。

整体来说,目前学校普遍存在应急教育资源短缺和学生多样化需求难以满足等情况。通过互联网搭建开放共享的学习空间,不仅可以将学校的应急教育活动从实体课堂拓展到网络环境,丰富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还能够解决学校应急教育课时不足等问题,并通过多样化的资源呈现方式与活动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4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降低应急教育成本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成本。在互联网时代,将教育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发布到网络上,所有人员都可共享,那些从前需要找报社、找出版商的情形一去不复返。如今,每人一台电脑便能工作,学生用互联网便能学习,许多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阅读电子书、观看网络教学视频等。正是网络的共享性带来资源的多样性,从而解决了传统教育在资源、时间、手段等方面的高成本问题。

当今,尽管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但应急教育仍存在被忽视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应急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缺乏大型的应急教育资源平台,而学校对于应急教育主题的相关知识宣传报道、科学答疑也过少,再加上学校应急教育的内容较为空洞,教学形式单一,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更无法培养学生应急的技能。

4   “互联网+”视域下应急教育学习平台建设策略

应急教育平台的搭建在当下看来是大势所趋,既符合“互联网+”理念,又可与学生实际和学校教育相融合,以表现形式多样为创新,推进应急教育与互联网的密切结合。一个专注于为小学生提供应急教育相关培训知识的新型平台,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应急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乐趣。概括而言,使用应急教育平台进行应急教学可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4.1  通过分类服务提供多样化应急教育支持

突发性应急事件不仅包括地震、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交通、治安等社会突发性事件,用电、火灾等个人防护事件,非典、禽流感、新冠等公共卫生事件,也包括网络诈骗等网络应急事件。因此,使用应急教育平台对应急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化分类并提供相应的应急内容和自救措施,可以满足不同学生随时获取的个性化需要。

4.2  在活动参与中促进学生对突发问题或事件的积极思考

传统情况下,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被动接受知识,更多地表现为对应急知识的简单记忆,缺乏自身的主动思考和见解。在搭建应急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开发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活动参与中制订方案,寻找自救方法,不仅可以在活动参与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在主动思考中促进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进而提升应急能力。

4.3  在虚拟场景的体验式学习中促进学生应急能力的提升

在搭建应急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VR技术,基于现实环境搭建虚拟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在不同地理环境或紧急事件中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并且可以及时根据模拟演练评估反馈的结果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进,以重复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对应急知识的掌握及对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可以大大增强演练效果,甚至可以达到让受训者真假难辨的程度,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现实模拟训练所需要的成本。

4.4  在线上合作与分享中提升个体自我成就感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应急知识的兴趣,平台可以提供他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数据,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学习荣誉,以提升自我成就感,也能看到他人的学习成就,从而不断激励自我。此外,大家还能进行实时交流、分享心得,进行好友间的PK等,有利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对应急知识的深度理解。

5  结束语

当前,小学生应急教育仍然是教育领域的短板,而“互联网+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发展的前沿,如何将二者结合,是值得深刻思考的现实问题。当互联网成为应急教育传播的载体、应急教育教学的有力工具时,其在小学生中产生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应急教育培训平台,让小学生的应急教育场所从传统课堂拓展到网络环境,不仅可以丰富应急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还能够极大地拓展应急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改善学校的应急教育现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 推行学校安全韧性教育,孕育学生安全健康素养:我国学生安全工作2015年大总结[EB/OL].(2015-12-31)[2016-02-04].http//mp.Weixin.qq.com/s?_biz=MjM5NDUwMjk0Ng==&mid=402657187&idx=1&sn=783232e4a0b8c702a422ba43c3e3ff36&mpshare=1&scene=23&srcid=1231EzMW5Qpka0idtFBvk9iT#rd.

[2] 彭鑫.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的不足及应对措施[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8):23.

作者:马心如、缪心如,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250014)。

猜你喜欢

互联网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