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二语写作研究文献计量分析(2010—2021)

2022-06-25牛芳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二语领域研究

牛芳园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

1 研究背景

为梳理国内二语写作研究现状,廓清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不少有关英语写作的综述类文章。常畅、常海潮[1]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2019年国内二语写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他们指出研究内容涉及写作理论与教学诸多方面,但缺乏系统性;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但写作过程取向不足。张军、程晓龙[2]对近十年的同伴反馈研究进行了综述。白丽芳、王建[3]对近二十年的作文自动评价系统进行了综述。综上可以得知前人的研究多从某一角度论及,很少从整体性出发对这一领域做出综述。鉴于这一研究现状,该文借助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在徐锦芬、聂睿[4]用该软件分析2004—2014年国际二语写作研究动态的启发下,通过搜集和筛选2010—2021年核心期刊文献,并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二语写作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

2 研究问题与方法

该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国内近十年二语写作研究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即热点话题和发展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2)国内近十年来二语写作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是什么?

该研究收集的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核心期刊CSSCI 数据库。发表时间起点设置为2010年,终点为2021年,数据库更新的最后时间是2021年8月。以“英语写作”“二语写作”“外语写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经过人工筛选,剔除与主题不符合的文献,如汉语二语写作、会议通讯和广义英语教学等,最终选定600 篇有效文献用于此次研究。

该研究首先从整体发文情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利用CiteSpace 软件及描述性分析手段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角度对二语写作发文趋势、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的数据回答该研究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而为将来的二语写作研究提出建议。

其次,虽然我国对少数民族学生采取了特殊的高考招生政策,但是在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方面,并未制定相对完备的政策,使得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不能按时就业,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因此,要增加有关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和法规,加强政府在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同时,用人单位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建立良好的就业环境,吸引人才,增强人才积聚力。[12]如建立“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企业和学校的良性互动,缓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

3 计量结果与分析

通过CiteSpace 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共同说明国内二语写作近十年的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表征了某个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CiteSpace 可以帮助识别关键词的时间分布,体现阶段里研究热点的活跃程度,从而描绘各研究主题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该文使用CiteSpace 从600 篇文献中检索突现词,整理出2010—2021年国内二语写作研究文献突现词信息表(见图4)。

3.1 整体发文趋势

学术文献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情况。图1 显示,2010—2021年(截至2021年8月8日),国内有关二语写作研究在知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动态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来说,从2010年到2014年,发文量经历了先匀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过程。从2014—2020年,发文量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波动下降。2021年因为数据不完整,所以数量最少。在波动下降的过程中,2011年、2015年、2017年为峰值,发文量分别为86 篇、80 篇、73 篇。整体而言,二语写作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表现为缓慢下降态势,这与二语写作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甚相称。说明国内二语写作研究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相关领域的学者密切关注,挖掘新的研究角度和切入点。

图1 2010—2021年国内二语写作发文量

3.2 研究热点

根据已得文献,基于CiteSpace 5.7. R5 演算结果,描绘和说明国内二语写作研究发文量、 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研究方法。

表1 中关键词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频数越高且中介中心性指数大于等于0.1 的,证明话题度越热。而在图2 中圆圈越大,字体越大的主题话题度越高。频数在20 以上,且中介中心性大于等于0.1 的关键词有“英语写作”“写作教学”“二语写作”“学术英语写作”“英语写作教学”和“写作能力”。该研究将意义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归纳,得到一个二语写作研究的热点话题,即“写作教学”。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存在鼻部、鼻咽部、喉部等病理改变,局部病理改变以鼻中隔偏曲、鼻炎、咽喉炎、咽喉部滤泡增生为主,见表4。

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与凝练。通过用CiteSpace 对搜集的知网600 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可以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清晰地把握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和方向[5]。图2 是用CiteSpace 5.7.R5绘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表1 是高频关键词中心性和频次统计分布列表。

如图3 所示,排在前十的聚类分别是:#0 写作教学、#1 英语写作、#2 学术英语写作、#3 二语写作、#4 英语写作教学、#5 二语水平、#6 教师反馈、#7 写作焦虑、#8 修辞关系、#9 同伴互评这10 大关键词聚类, 反映出近十年国内二语写作核心期刊主要围绕这十大关键词群组展开。由于部分聚类概念过于宽泛,下面将重点探讨教师反馈、写作焦虑、修辞关系这三大核心领域。

图2 2010-2021年国内二语写作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1 2010—2021年国内二语写作研究高频关键词中心性和频次统计

3.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3.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我与王述金是在2005年相识的,那年,我到他家去调查巫音,申报省、市非遗保护名录。我说:“沮水巫音有可能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说不定还能代表保康,出国表演呢?”六十多岁的王述金,听我这么一说,开心得像个孩子。没想到这句话,他却牢牢地扎在心里。

②写作焦虑

图3 2010—2021年国内二语写作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意见》明确,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①教师反馈

教师反馈在近十年国内二语写作领域的热度依旧很高。研究对象主要涉及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研究内容主要有:第一,教师反馈焦点与策略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牛瑞英、张蕊的个案研究中发现,教师反馈的焦点依次为语言(9%)、内容(10%)和结构(1%) , 以及正面反馈、负面反馈和直接反馈、侧面反馈等。结果表明为了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在提供反馈时会平衡正面和负面反馈及内容和语言反馈的数量。第二,教师反馈与其他反馈形式的比较研究。纪小凌指出,学生们在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利用率上,基本保持一致, 对这两者的选择往往与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关系,即写作水平与同伴反馈的利用率成反比, 但与教师反馈的利用率成正比。还有学者认为与教师反馈相比,同伴反馈方式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借鉴内容素材,交流思想,因此在内容主题方面的提高十分显著。但同时由于同伴间缺乏信任,大多数学生还是更信赖教师反馈。

Modic改变:终板及终板下骨的炎性水肿信号改变,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不少于1个Modic改变定义为阳性[3]。

关键词聚类是指将该领域复杂网络中领域特征明显的词语作为聚类对象, 在复杂数据挖掘中提出算法进行词语的聚合与分类[6]。聚类标识用以归结研究聚焦点。每一个聚类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联系相对紧密的独立研究领域[7]。聚类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者发掘二语写作领域的主体结构和研究内容。在使用CiteSpace 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了如图3 所示的聚类分析图谱。

焦虑作为写作个体差异中的情感因素,成为了近十年国内的热点研究话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郭燕、秦晓晴做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写作焦虑测试报告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他们谈及写作焦虑主要由课堂教学焦虑、构思焦虑、回避行为及自信忧虑四个因素构成。郭继东讲到写作自我效能负向预测写作焦虑, 并通过写作焦虑的中介作用预测写作成绩。其他相关研究文献主要围绕诱发写作焦虑的因素和写作焦虑与自我效能或是写作成绩的关系这两大方面展开。

③修辞关系

如果写作水平能体现作者的语言使用能力,那么,修辞水平则表现了作者对写作内容的思维和组织能力。两者在二语写作教学中缺一不可。但国内在二语写作领域,有关修辞研究的论文仍然较少,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学习者写作修辞能力构成研究。有研究表明英语写作修辞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修辞发明、布局谋篇、文体与发表。现有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的写作修辞能力总体上不强,在合理性、叙述性、议论性、驳斥性、修辞性等逻辑诉求参数上表现相对较差。另一方面是有关文本中的修辞格分析。刘东虹、陈燕做了段落承题方式与修辞关系的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学习者在段落续写中英语修辞意识较强, 更多地采用直接方式承题。对于较容易发挥的普遍话题则较多地采用间接类的修辞关系,如联合关系。

从材质的角度来看,现代拼布艺术面料有很多种类,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纯棉面料。毛毡材料在拼接和缝合过程中更加方便,因为其优异的韧性和边缘不易散逸的特点。“拼”是拼布艺术的重中之重,目前的拼布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拼贴、拼凑和拼接。毛毡材料可以为拼布艺术提供更多可能性,使用毛毡材料作为基础,将其他传统技艺添加到其中,画龙点睛。

如上所述,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聚类图谱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和确定写作教学、 教师反馈、 写作焦虑及修辞关系这四个广受关注的核心领域。

3.3 研究发展趋势

可见,嘉、万曲学确实有着明显的理性化倾向,使得该时期的文人曲家不再盲目跟从一味推尊式的明初旧说,转而以实际例证来客观讨论元曲的高下得失,既对前人的失误之处进行了反拨,也起到了进一步明确元曲佳、妙所在的指示作用,实则并未损伤元曲的应有高度,反而巩固了其范式性的经典地位。

图4 2010-2021年国内二语写作研究近十年突现词信息

如图4 显示,2015年前的突现词为 “写作”“语料库”和“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的突现周期较长,表明该阶段的二语写作研究多从实证角度展开。从2014年起到2018年,“学术写作”“大学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等突现词的出现,表明二语写作研究对象焦点的变化。其中“商务英语写作”持续的时间最长,表明其研究热度较高。从2017年至今,出现的突现词有“准确性”“思辨能力”“同伴反馈”“学术英语写作”。这些突现词涉及到了对文本、二语写作主体、评价系统及特定风格内容的文本的分析。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实证研究从多维度方面展开并持续至今。

3.4 研究方法

从中国知网搜索的600 篇核心文献中随机抽取的12 篇文献,可以大致看出在二语写作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手段和分析方法(见表2)。

表2 研究方法分类表

在12 份样本数据中,定量研究方法有6 个,定性研究有1 个,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有5个。从2011年到2015年,定量研究方法占据主要地位,且多采用问卷调查、写作成绩测试、对语料数据的分析等研究手段。从2016年到2021年,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转变。有4 个样本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有1 个样本数据采用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多以结构化访谈、 反思日志等形式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定量研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研究方法开始呈现多样化,包括定量和定性混合研究和纯定性研究,以及在两种方法范围内使用多层次、 多样性数据来解释影响二语写作的各种因素和变量。可以预计未来在二语写作研究领域里从研究课题到研究方法会更加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趋势,使得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够更准确、更真实地体现国内二语教学和研究的总体发展方向。

数理统计是以数据统计为基础,以数据分析为重要手段,以数据的实际应用为重点环节,可以明确展现出数据存在的特点,因此在统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理统计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等工作中,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效用。

4 研究结论

上述对国内近十年二语写作研究的总体特点、热点话题、 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总结发现为这个领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几点思考。

4.1 打造学术共同体

从近十年的发文量可以看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二语写作的文章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说明二语写作研究在外语教育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有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打造学术共同体需要学界更加重视二语写作教学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二语写作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组织能力,修辞能力,批判性思辨能力的促进作用,并在影响力较大的核心期刊更加广泛地共享和交流学术资源和最新研究成果。

4.2 研究内容应具备创新性

从研究热点来看,国内的研究话题多集中在写作教学、教师反馈、写作焦虑、修辞关系这四个方面。从研究前沿看,体现为从写作主客体展开的多维度实证研究。Matsuda 提及今天的二语写作更恰当地被描述为“跨学科”,因为该领域在解决第二语言写作和作者读者问题时超越了各种学科和体制结构,包括语法和词法学、语义和语用学、修辞学、心理和心理语言学、社会学、语料库、跨文化学、认识论和认知论等。作为跨学科性质的领域,可以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这一话题领域进行挖掘,提出更具解释力、说服力和更接“地气”的二语写作理论。也可创新现有理论的应用,如采用动态系统理论[17]对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探析,以揭示写作的时事动态心理和行为过程,为二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启示,通过将不同学科视角的融合进而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

4.3 研究方法应实现向定性、历时研究的转变

目前国内二语写作多基于对写作群体的共时性实证研究,采取定量的方法分析写作成绩,研究对象面向大规模写作群体,缺少对于写作个体的写作过程进行追踪的历时研究。研究手段上,定量方法也占据主导,定性分析方法尚未得到深入发展。多样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特别是从整体量化研究(比如非控制实验,控制实验研究)到多层次质性研究(比如个案追踪研究,课堂行动研究,民族志研究等)为研究二语写作从教到学提供了既有统计效度又有高解释度的研究成果。因此推动该领域向前发展应实现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转变; 由定量研究向定性研究转变;由共时研究向历时研究转变,进而更好地实现研究共性现象与个性特征的互补。

猜你喜欢

二语领域研究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2020 IT领域大事记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领域·对峙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