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难酬 整合教学
2022-06-25谭娟
谭娟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诗文阅读“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对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评价要求为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其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古诗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其重点和难点。通过开展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可让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古诗词,较好地认知与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行之有效的应用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整合教学
前言: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机械地背诵并且效率不高。而新课改下的古诗词教学则是提倡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鉴赏,从而真正读懂古诗词,真正理解诗词内涵,并在掌握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应用。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就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本文通过抓诗题、查背景、体情感、知手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究,有效指导学生读懂古诗词、学会鉴赏古诗词。
一、抓住诗眼,初步感受
古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突破点,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诗眼的分析,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初步体会古诗词的内涵。
首先,要学会从诗词的题目中揣摩诗人的情感倾向。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其次,要学会从诗题中体会所暗示的写作内容。诗题不仅预示着诗人的情感,也暗示着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诗题上分析诗歌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根据内容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破山寺后禅院”是诗人的写作对象,瞬间映入脑海的是幽深寂静的景物,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
二、注释分析,了解背景
很多时候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及情感把握不到位,是因为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特定的写作背景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处境中,也就难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通过注释分析,在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个人遭遇等基础上理解就会容易得多。
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注释,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如杜甫的《春望》中,注解中明确说明这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春天所作,当时安禄山起兵叛唐,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发出了沉重的忧伤和感慨。可见,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其次,要引导学生从注释中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注释中明确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蒙元的元帅、汉奸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其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三、分析景物,探究情感
古诗文最常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叙事缘情”等抒情方式,将作者的感情倾向、审美意趣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出来。所有好的古诗文作品,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等。因此,鉴赏古诗文,分析其情感倾向,就必须从景物入手。只有在景物所描绘的意境、意象本身蕴含的内容把握准确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绪。
如晏殊的《浣溪沙》一词中,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儿、归来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风光和惜春之感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悼惜残春,感伤时光易逝的思想感情。
四、分析方法,弄清作用
诗人在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情感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相应的修辭、表现手法等,为此,在对诗歌鉴赏中,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以及修辞,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反衬等表现手法;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方法。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示人,通过文章既赞李云又赞自己。其次,要引导学生对修辞的作用进行辨析。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浮云”常用来比喻奸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说明其心态是积极的,这为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能抵住保守势力的种种打击,打下了心理基础。
总结:
总之,古诗词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是亘古以来的文化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要想从根本上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便可从强化古诗词鉴赏教学入手,通过提升学生对古韵文化的解读能力来提升其文化底蕴,从而使之畅游在汉语文字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情操,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富德.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施策略[J].青海教育,2022(Z1):54.
[2]李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