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人物节目创作及传播方法探析
2022-06-25刘国兰
摘要:电视人物节目是电视节目创作和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的采访手段、拍摄手段、制作技术等和过去已经有很大的区别,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电视节目传播方式和受众的接受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但是电视人物节目创作的核心方法却仍然未变,创作人员须掌握好这些方法,确保采访、拍摄、制作环节顺利进行,然后根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的特点进行传播,以实现电视人物节目的教育、宣扬等社会功能。文章通过作者的创作实践,从选题策划、表现形式、具体创作方法、传播方式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对如何做好电视人物节目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一些基本方法,以供电视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电视;人物节目;节目创作;节目传播;节目采编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7-0175-03
一、电视人物节目的选题策划
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是电视人物节目选题策划的第一要素。而典型性、代表性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时代主旋律。这些人物可能是具有先进事迹的优秀人物,也可能是平凡的普通老百姓。笔者最早参与拍摄制作了两个电视人物栏目,一个是《盘江风流》,采访拍摄的是当地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这类人物节目无疑能够起到宣扬精神和激励受众的作用。另一个栏目是《普通人》,选题对象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物,讲述他们的平凡故事,反映他们的普通生活。这一类电视节目同样能从平凡普通人的身上挖掘闪光点,带给受众启示和思考,也可以从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去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精神。
二、电视人物节目的表现形式
电视人物节目的表现形式有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纪录片、电视访谈、电视公益宣传短片等,几种形式的表现手法各有特点。创作人员可以根据选题和采访拍摄条件等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形式进行创作。
(一)电视人物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节目表现人物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人物,其不足是受时长的限制,不能多角度、多侧面、深层次地予以表现。各级各地电视媒体都会在新闻节目中开设人物新闻专栏。
笔者主创的电视新闻人物节目有《天南地北金州人》,用新闻系列报道的形式采访拍摄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籍在外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每条新闻三至五分钟。电视新闻人物节目制作的难点在于要在非常有限的篇幅去表现一个人,所以更考验节目创作人员的即兴采访、提炼、总结等业务能力。
(二)电视人物专题片
相比新闻,专题片的优势是具有充裕的篇幅,可以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读人物。专题片是一种常用的人物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其不足是采访拍摄制作周期比较长,时效性不如新闻节目。
(三)电视人物纪录片
电视人物纪录片是在一个或多个较长的时间段,对人物的日常生活工作进行跟踪拍摄、记录。它通过对人物言行、生活工作片段的记录来展现人物全貌。纪录片在电视节目中最具艺术价值,采访拍摄制作难度也最大,花费的时间最多。
笔者主创的电视人物纪录片《杨明全和他的“小康生活”》,用近三年的时间分阶段跟踪记录了本地一村委会主任杨明全带领村民们种桃树、发展水果种植业,最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四)电视人物访谈节目
访谈节目主要通过电视记者或主持人与被采访拍摄对象的谈话来表现人物。电视访谈节目大多在演播室内拍摄,现场安排有观众,其特点是现场感和互动性强。笔者创办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有采访报道本地优秀艺术工作者的《金州文化传播者》。
电视访谈节目创作的难点在于拍摄场地的选择受限,对记者、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采访谈话能力、控场能力等要求高。
(五)电视人物公益宣传短片
公益宣传短片比电视新闻节目时长更短,往往在几十秒到一两分钟以内,用高度浓缩的画面、极其精练的语言,采用电视公益广告制作包装的手法展现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精神,比如“时代楷模”系列公益宣传片。电视人物公益宣传短片的创作难点在于对电视制作技术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要求比较高。
三、电视人物节目具体创作方法
(一)具备编导意识
电视人物节目的基本特性是真实,即必须是真人真事。要求参与创作的工作人员具有编导意识,包括画面拍摄人员、撰稿人员、主持人、记者等。这里说的编导意识和电视剧、电影的编剧、导演不同,电视人物节目编导并非是编剧和导演,而是指在真实性的前提下,创作人员要对整个节目最后所呈现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创作过程中要明确节目应选取哪些素材,拍摄哪些画面,撰写哪些文字,用哪些艺术手法等,对所有环节进行全面把控的人就是节目编导。而具体负责单个环节的人员也要具有编导意识,比如摄像人员,在拍摄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清楚每一个画面表达的有效性,通过画面语言来表现人物。电视人物节目制作的一大难点也是画面拍摄,一是拍不到丰富的画面,二是拍不到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画面。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画面和文字“两张皮”的现象,所以摄像必须具有编导意识,才能拍出好的画面。
(二)注意讲好故事
电视节目要讲好故事,电视人物节目更要讲好人物的故事[1]。讲好故事节目才有感染力,才会让受众印象深刻。没有故事的人物节目会流于罗列人物的经历、成就等,显得干巴枯燥。在电视人物节目创作中,要通过深入采访,挖掘人物身上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通过文字、声音和画面来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再现已经发生的故事。
纪录片《杨明全和他的“小康生活”》講了这样一个故事:杨明全带领村民们种桃树,一开始并不为大家所接受,杨明全就和村委班子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种桃树,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后,用真实的例子说服村民们一起种植。但是村民们种了两年,桃树还未挂果就遇上了冰雹灾害,有一户村民把自己种的桃树全部砍掉了。三年后其他村民家的桃树挂果丰收,这户村民非常后悔,要补种已经比其他人晚了三年。纪录片把杨明全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颇多周折表现得更加真实和生动。
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电视访谈节目都可以结合各自的表现形式特点来讲故事。新闻节目和专题片讲故事的方法具有共同点,大多选择采访再现的方式,区别是故事的长短和数量。纪录片可以再现故事情节,也可以跟踪记录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相对于其他几种形式,访谈节目讲故事比较有优势。人物在现场讲述自己的故事,其真实性和感染力会更强,好的访谈节目往往会打动现场观众和屏幕前的受众。
《金州文化传者》栏目中讲述了一名舞蹈老师苟士情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苟士情出生在一个偏僻乡镇,后来到县城读书。为了能上舞蹈培训班,她向父亲要了120元报名费,跟父亲说这个报名费包含培训期间的饭钱,但实际上培训班并不解决吃饭问题。苟士情只能偷偷拿上家里的锅碗和米,再带上一些家中坛子里的油到培训班煮稀饭吃。后来父亲发现坛子里猪油减少,知晓了这个事,对天天吃稀饭的女儿心疼不已。还有一次,为了练习扳腿,苟士情把绳子一头套在脚上,另一头叫小伙伴帮助拉,小伙伴把绳子绑在树上跑了,她的腿被吊在树上半个多小时,被放下来后几乎没有了知觉。这些小故事生动有趣,把苟士情对舞蹈的痴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访谈节目还可以通过短片的形式讲述故事,在访谈中穿插相应的短片可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让故事更具现场感和冲击力。电视人物公益宣传短片由于时长极短,在讲故事方面略有不足,但从语言、画面以及音乐中仍然可以找到故事的线索。
(三)捕捉抓好细节
细节展现是决定电视人物节目质量高低的一个因素。细节有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电视人物节目中的细节可以是画面的细节、语言的细节、音乐声音的细节等,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画面细节。比如人物在某个特定场景下的表情、眼神、行为动作等,这些细节往往通过特写镜头表达。还有一些人物生活场景的细节也能助力展现人物形象。
比如笔者采访一位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的人物,通过他的辛勤工作,结对帮扶对象已经脱贫走上了致富路。但是他还时刻关注着,担心帮扶对象因病返贫。在一次回访贫困户过程中,记者跟随拍摄,来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呈现在眼前的是干净、整洁的庭院,庭院周围半高的围墙上栽种了多肉、月季花等城市人喜爱的观赏植物。摄像拍下了这些细节,观众看到这样的生活环境,就可以感受到这家人的生活状态,知道帮扶对象并没有返贫,而这位脱贫攻坚工作者的工作成效也得到了侧面展示。
电视人物节目中的语言细节比较难以捕捉,人物对话很多都是即兴的、不经意间发生的,纪录片难以捕捉到这种语言细节。当然新闻节目、专题片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方式捕捉到语言细节,比如在拍摄过程中让收声设备持续工作。对于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公益宣传短片来说,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每一个片子会有一首主题音乐,而每一个场景可以选择一段能够增强表现力的音乐,哪怕只是一个音效,也可以称为音乐细节。
(四)做好提问和对话
不管哪一种形式的电视人物节目,都离不开采访提问和对话,当获得人物的第一手简略资料后,创作人员就要开始准备采访提纲,明确要采访哪些内容。而采访流程是提出问题、抛出话题,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得信息,并整理和领悟这些信息。所以,问题和话题的拟定至关重要。话题定得好,就会获得更多有效、有质量的信息。就提问形式来说,应该采取开放式、客观的提问,这样会给采访对象发挥的空间,也更能表达其真实的想法和情绪。用“是不是”“对吗”这样的闭合式、主观式提问,得到的往往是“对”“不是”这样简单的回答。对于话题来说,要围绕表现人物来拟定更加开放的话题,比如讲述人物最能打动受众的经历、故事等。在采访、谈话中,记者、主持人与被采访对象要进入一种交流的状态,不要急于追求自己想得到的答案,而要通过面对面、平等、真诚的交流,采访到客观的事实和结果。采访谈话要收放自如,开放式话题并不意味着漫无目的,甚至偏离主题。记者、主持人要善于把控话题,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始终围绕主题进行交流。记者、主持人还要随机应变,在现场采访中事先拟定的题目、话题可能并不适宜,采访对象的情绪也可能发生變化,采访对象也可能给出期望之外的更有价值的信息,记者、主持人要善于捕捉这些变化,适时调整,以获得提纲、计划之外的信息。
四、电视人物节目的传播
电视人物节目创作目的是实现宣扬、教育等功能。
(一)几种形式节目的传播特点
电视人物新闻节目时长短,采写花费时间少,时效性强,能以最快速度传播,受众也比较多。电视人物专题片、纪录片以及访谈节目由于篇幅比较长,创作花费的时间也长,所以传播速度比较慢,它们属于受众较窄的节目,但是其艺术价值比新闻节目高。特别是纪录片,虽然不适合大众传播,但它仍然是电视节目创作的一个标杆,是电视节目创作人员追求的一个目标,它有小部分忠实的受众。公益宣传片短小精悍,适合大众传播,传播力比较强,影响力比较大。
(二)传播途径的选择融合
在媒体高度融合发展的现状下,电视人物节目的传播早已不再是通过单一电视频道进行单向的、一次性的传播,其传播途径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且可以多次传播。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所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强,舆论引导力强,能令受众信服,节目比较完整,便于让受众了解人物全貌。但是大屏播出节目对受众的观看时间、观看渠道等有一定限制。新媒体形式活跃,便于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手机等小屏观看,且互动性强[2]。但受众往往看到的只是一个片段,而不知整体和全貌。现在很多主流媒体都建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公众号、APP等,这也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具有公信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加大传播力度,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就电视人物节目本身的几种形式来说,新闻节目和公益宣传短片在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上比较容易传播,受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观看途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传统媒体播出的新闻、宣传片搬到新媒体上,创作者要根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的不同特点和受众的接受方式、观看方式来制作节目[3]。电视人物专题片、纪录片、访谈节目比较适合在电视上进行大屏传播,新媒体小屏、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就不太适合。但这几种形式的节目也可以搬到网络上进行传播,喜欢的受众可以随时在网上点播,而不受制于传统电视频道只能在固定时间收看。
五、结语
电视人物节目做好选题策划后,可以选取新闻、专题、纪录片、访谈、公益短片等形式来创作,创作方法的关键是要讲好人物故事,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展现人物精神,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传播,引领时代风尚,弘扬时代精神,带给受众精神享受和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 李谦.电视节目中人物的呈现与塑造:以《艺术人生为例》[J].电视研究,2016(5):62.
[2] 尹广富.电视节目如何有效实现新媒体传播:以系列专题节目《黄山探秘》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8):141-142.
[3] 张鹏.浅谈电视人物节目的创作[J].现代视听,2009(S1):107.
作者简介 刘国兰,学士,主任编辑,黔西南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