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
2022-06-25刘晓琪
[ 作者简介 ]
刘晓琪,女,山东淄博人,江苏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项目名称 ]
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20 年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逆行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弘扬研究”(202010320001Z)的阶段性成果。
[ 摘要 ]
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与高中思政课在价值层面、理论基础、实践导向上具有逻辑一致性。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有利于引导高中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激发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此,必须立足四本必修教材,把握好四大核心素养,讲好抗疫思政课。
[ 关键词 ]
抗疫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43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疫斗争,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结合开学、新生入学教育,深入宣传伟大抗疫精神。将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是教育、引导、培育新时代青年学生这一时代课题的应有之义。
1 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三重逻辑
1.1 价值逻辑的一致性:彰显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信仰等共同特质,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深层表达,是一个民族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彰显伟大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扬爱国情、立强国志、践报国行。抗疫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化表达,是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集中体现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抗疫实践中。所以,将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宣传好伟大抗疫精神,是彰显伟大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1.2 理论逻辑的一致性: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历经百年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在伟大抗疫斗争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胜利,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高中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宣传好伟大抗疫精神,教育好广大高中学生。
1.3 实践逻辑的一致性:坚持党的领导
抗疫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根本倚靠,是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根本支柱。面向世界,面向人民,再次有力诠释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高中思政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是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关键课程,坚持党的领导是其“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基本指向,讲好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跟广大高中学生讲清、弄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为什么能”。
2 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旨归
2.1 引导广大高中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迅速决策、冷静指挥,有条不紊地应对突发事件,给恐慌的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人民找到了“主心骨”,充分安定民心、汇聚民力,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疫合力。共产党员充分践行了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站得出来,豁得出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党旗始终在抗疫一线飘扬。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課,讲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抗疫故事,让高中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
2.2 激发广大高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这场与疫情的殊死搏斗中,246支国家医疗队和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近一半是“90后”“00后”,“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在高中思政课中讲授伟大抗疫故事,宣传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引导高中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奉献的伟大,将美好的青春嵌入时代画卷,在未来的生活中做一个向善、向上、负责、奉献的时代新人,向榜样学习,将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自觉深植于心、付之于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2.3 促使广大高中学生自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诞生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扛在肩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疫情爆发以来,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落实“抗疫为了人民”“抗疫依靠人民”的行动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疫情防控要求,不计成本,为中国人民筑起一道道生命屏障。在高中思政课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将“以人民为中心”潜移默化地传承、发展下去。
2.4 培养广大高中学生更为广阔的全球视野
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展开抗疫交流,第一时间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面对国内巨大的抗疫压力,中国向32个国家派遣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思政课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课程,我们要将中国支持国际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所作所为摆在学生眼前,向学生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抗疫态度,向学生传达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使学生在历史与现实并存、国内与国际兼具的思政课堂中构建全球视野。
3 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就要切实把握好四大核心素养,以课堂为阵地,以抗疫为抓手,立足四本必修教材,讲好抗疫的大思政课。
3.1 结合教材内容讲授伟大抗疫精神,提升政治认同
提升政治认同就是引导广大高中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即通过抗疫故事,讲清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一框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理顺党中央对疫情防控部署的时间线,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发生以来亲自指挥,多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并作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控救治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在讲述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在抗疫理念、行动、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对比进行课堂教学。例如,相较于一些国家致力于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导致本国确诊病例数居高不下,我国坚持上下联动、全民抗疫,不计代价、不怕牺牲,不放弃任何人;我国疫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付出巨大努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对许多疫情严重国家施以援手,体现了大国担当。在对比中,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坚定“四个自信”。
3.2 结合疫情防控中的科技运用,倡导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在抗疫过程中,我们切实把尊重规律、崇尚科学的精神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全过程。教师要将这种科学精神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科学的世界观和求真务实的方法论。
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框中,重点阐述矛盾分析法,跟学生讲清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可以以武汉2020年4月8日解封的视频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于“武汉封城”这一举措意义的思考。封一座城,保一国人,将感染人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病例集中起来,集中发力、集中救治,为我国疫情防控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让学生领会把握主要矛盾——疫情,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武汉疫情,这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招。在救治新冠病人的过程中,一人一方量身定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各地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分阶段复工复产复学。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框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仍然主动公开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仍然向国际社会派出医疗专家组、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呢?使学生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明白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应当用全局眼光看待疫情,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 运用疫情防控中的具体举措,培育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法律、崇尚法律,目的是让学生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践行法律。疫情期间,依法防控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在“全面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一课中,启发学生思考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不外出”“公共场所戴口罩”“大数据跟踪行程”等是否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在自主思考、同伴交流、老师点拨的过程中,明白在特殊时期这些要求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对公民的要求,更是公民应该履行的“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使学生自觉树立权利与义务相平等的原则观念以及遵守法律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教师可以进行情景式教学组织。设置情景:某人拒绝佩戴口罩,拒不出示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瞒报行程并试图闯入车站,遭防疫工作者阻拦后动手殴打工作人员。请同学扮演执法者,对这种违反抗疫要求的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阅读相关材料,进行课题讲授,使学生明白,这种行为严重违反防疫要求,公安机关视其行为轻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对其作出刑事处罚。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感受“严格执法”的威力,避免法律成为“纸老虎”,切实感受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要义。
3.4 描绘疫情防控中的公共参与,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是某个人的战役,不是某个职业的战役,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战役。在“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中,引用十余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事例,展现中国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彰显在公共参与背景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充分彰显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之心,找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必胜之道,践行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必胜之行,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務、参与疫情防控的责任意识。同时,要结合抗疫精神,在高中思政课中重点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肯定和寄语,讲述青年在抗疫战场上的“迎难而进”“逆行而上”的故事,利用先锋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扬爱国情、立强国志、践报国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9-09(02).
[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N]. 人民日报,2021-09-30(01).
[3]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党的文献,2021(4):3-7.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2021-11-17(01).
[5]谭来平,张丽光. 弘扬抗疫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道德与法治课弘扬抗疫精神的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1):82-83.
[6]习近平.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9-09(02).
[7]习近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 奋斗,202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