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路径
2022-06-25晁源韩玮
晁源 韩玮
[ 作者简介 ]
晁源,男,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
韩玮,男,河南南阳人,洛阳理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
[ 摘要 ]
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高素质人才成为潜在的重要需求,大学生的全面综合培育,更应当成为当前及今后关注的领域。思政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培育的关键内容,必然需要加强其教育模式的创新,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借助全新的思政教育载体推动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及拓展能力,实现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据此,本文基于思政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功能,以及在其教育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发展路径。
[ 关键词 ]
思政教育;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30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属于社会高素质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也具有着蓬勃的朝气,这对于社会志愿者服务质量发展,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高校属于大学生的成长及培育平台,拥有着独特的教育实践优势,加之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及能力基础,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占据极大先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志愿者服务价值。不仅如此,志愿者服务还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培育,与社会人才发展培育目标高度契合,这也使得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值得被广泛关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彰显思政教育价值,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综合培育目标。
1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思政教育功能
1.1 社会调节功能
思政教育贯穿于社会价值及人才培养,挖掘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价值,将极大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合作及包容,实现社会有机的自我调节功能,切实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个体及群体的境遇,真正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支持。同时,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在幼年时代通常受到家庭的全面呵护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自主意识和执行能力不强,在社会生活中面临重重困难。而在大学生中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将有效地发挥出培育载体功能,激发大学生自我认知及思考能力的发挥,帮助其快速地适应集体生活,并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学会如何舍弃个体利益而照顾集体利益,逐步塑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完成自我完善。比如,借助2022年北京冬奧会等契机,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从国家角度和层面彰显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风貌,最终使其赢得社会的认可,展现国家形象。
1.2 个人引导功能
在高校思政教育渗透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平台的优势,在实践行动中逐步培育认知、情感及价值,为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积极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及氛围,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方面,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可以借助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产生正确自我认识,在活动中逐步明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锤炼和形成道德水平及知识结构,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感知社会。此外,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过程,还将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及参与能力,实现学生生活阅历的积累。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培养引导元素,应推动知识与能力二者之间的相互统一。当前,社会在多元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更需要加强高校的教育阵地建设,从教育和引导的角度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利用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持续引导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做好社会风尚的传播者、信仰者和践行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方式,引导大学生努力扣好人生中的每一粒扣子,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1.3 成长激励功能
大学生的培育属于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教育及实践积累,逐步使其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及个人价值,利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能力,注重在成长过程中将团结、互助、友爱等价值充分彰显出来,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更具魅力和价值。与此同时,借助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渠道,还将致力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等的培育,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存在感、责任感,让其能够将所想、所思、所学奉献给社会,以此来带动更大范围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另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所具备的示范教育功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象化、生动化和多元化,为学生的成长开辟出第二课堂,强力引导学生的共鸣,在榜样力量的作用和影响下,让大学生更乐于投身于志愿服务。
2 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效
2.1 逐步引领当代社会精神时尚
在全新的社会教育时代,大学生思想开放、追求时尚,而这些特点也使得思政教育模式必须做出改变。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一种灵活的概念,其核心正是适应了大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心理,并且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时尚,在满足大学生内心想法及精神需求的同时,能够与流行和新颖等形成统一的标志,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时尚标签,发挥着融合精神层面及内在思想的融合作用。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公共志愿者服务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服务的主要群体,能够将社会、团队、荣誉、奉献等概念融为一体,让广大大学生志愿者具备“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良好体验,净化思想和提升境界。
2.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渠道
通常而言,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发展纵深,也在很大程度上传达着民族精神,包括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奉献精神及传统美德,这是对公民素质及形象的重要呈现。大学生正值蓬勃发展的时期,利用丰富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转化为行动,体验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魅力和价值,丰富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层次。
2.3 创造了社会动员方式及机制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其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成果,顺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及行为变化,不仅能够提升和谐社会发展动能,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锻炼平台,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平台中,满足无私奉献和提升自我的要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我国志愿者服务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特别是成为当代大學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其社会化的动员及转型模式,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主力军,有助于提升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形象,让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锤炼品质、培育精神,也创造出了全新的社会动员方式及机制。
2.4 拓展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形式
高校教育历来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领域,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高校人才的培育逐步进入质量化发展轨道。而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教育的内容之一,同样需要拓展深度,积极构建全新的文化生活形式,让大学生能够从校园文化生活中吸取营养,将他们年轻有为、行动积极、充满朝气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政府、社会及学校的支持下,迅速扩大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竭力推动文化教育、校园生活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切实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针对性,创设更加多元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高校校园文化注入活力与魅力。
3 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路径
3.1 强化组织建设,突出整体发展
基于思政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必要实施重点的筹划与管理,明确其活动宗旨、内容以及方向,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显示出组织性和整体性特征。一方面,高校党组织应当积极发挥管理协调职能,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组织中扮演关键角色,既需要落实好教育筹划,又应协同开展好党建活动,让大学生党员在活动中展现模范带头作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主导,增加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切实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也应当落实好相应的服务引导功能,由高校团委及学生会等组织机构,落实好各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审批、监督、考核等工作,全面依据社会志愿者服务的需求,逐步建立完善的培育、扶持等服务基地,落实好志愿者骨干队伍的培养,建立相对完善的志愿者服务机制,能够使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优化,真正提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另外,高校还可以根据现阶段的实际特点,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教学计划,编著大学生志愿服务教材,并依据“志愿服务文化节”“志愿服务文化周”等形式,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常态化。
3.2 扩大服务宣传,增强管理协同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够切实为大学生提供思政教育载体,通过学以致用的转化机制,增强思政教育的拓展性和实效性。因此更应当依赖于广泛与深刻的宣传,增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活力,全面增强组织管理的协同性,以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注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硬件环境营造,注重志愿者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将志愿者服务宣传渗透于各个场所,如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食堂等,在耳闻目睹中产生对志愿者服务的浓厚兴趣,并从不同的形式及渠道中了解志愿者服务的内涵及知识,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并在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营造“必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注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软件环境塑造,即利用好高校校园宣传服务平台,如校园网、校园广播、BBS等数字媒体,充分加强志愿者服务相关知识宣传,切实让志愿者服务平台相伴于大学生日常,并为其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契机,同时利用好微博、微信和QQ群组等渠道,广泛宣传志愿者服务典型人物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感染大学生,让志愿者服务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自主行为。
3.3 重视基地建设,创新服务品牌
大学生属于社会中的一支先进集体,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正能量,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及力量源泉。在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时,同样需要给予其关注和重视,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提供发展壮大的便利,如加大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优化各种形式和渠道的宣传推广等,让大学生感受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并在基地中发挥出优势和特色,切实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融合。真正让志愿者服务品牌获得提升,发挥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本质优势作用,如组建“法律援助”“家电维修”“食品安全宣讲”等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4 注重活动考核,建立长效机制
与一般社会志愿者服务相比,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以大学生为主体,能够使志愿者服务活动更加有组织、有个性、有优势。与此同时,要想真正发挥出大学生志愿者的内在潜力,仍然需要尝试做好长效机制的构建,尤其是落实好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的考核,明确和总结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成效,并在此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此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性及常态化。比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尝试建立认证体系,利用专业有效的制度机制落实管理,将其作为志愿者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依据。通常而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并无过度的时间及空间局限,因此需要实施科学、规范及系统的管理,从而实现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跟踪反馈,切实客观地对大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进行评价。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属于社会的先进群体,具有年轻化、高素质、高学历等特点,属于国家未来实力跃升的人才保证。为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思政教育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高校应通过教育规范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培育出合格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一种有效载体,能够在其中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有助于思政教育内容的延伸与实践,让大学生更真切和直观地了解思政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有益的活动内容,最终使得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优势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石智岗.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才智,2020(21):82-83.
[2]孙丹霞. 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 教师,2021(7):3-4.
[3]周方思.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 时代报告,2021(27):126-127.
[4]于影,朱芷萱.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4):96-98.
[5]张洁.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 大众文艺,2020(19):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