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2022-06-25汪秀丽

南北桥 2022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 作者简介 ]

汪秀丽,女,安徽黟县人,中共黟县县委党校教研室,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本科,研究方向:政治理论教育、生态文明研究。

[ 项目名称 ]

“本文为2021 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成果,编号:QS202181” 课题名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 摘要 ]

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現实着眼未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前进方向和行动遵循,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深刻认识,并为解决全球环境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关键词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历史价值;世界价值

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26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生态环境,可能载文明之舟,亦可颠覆文明之舟。生态兴则文明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突飞奋进,但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复兴战略高度,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重要路径,更是21世纪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推进各国共谋共建全球生态治理的必然选择。这一思想已成为我国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

1 理论价值:展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创新生命力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共同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阐释其生态观思想的重要论著。其中,“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等标志性论断警告了人类不要轻视自然的反作用能力。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最根本的关系,是当下我们研究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产生于新时代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必然也要从根本上研究好这对最基础的关系。

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运用“生命共同体”一词来揭示人与自然之间更深层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具有代表性的科学论断和标志性观点。因此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在新时代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

1.2 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之后,“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陆续提出,不断丰富两山理论内涵。

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宝贵理论财富,其创新实质就在于其化解了工业时代中好似鱼和熊掌对立关系的发展与保护间的问题,打通了二者实现转化的通道与路径,使之成为经济发展重要要素参与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了向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高质量转化,拓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科学认识。这为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3 自然生态各要素间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来科学概括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运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揭示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他们互为表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生死依存。正是基于生态系统各要素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必须运用整体系统思维来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这一创新思维改变了过去传统切割式碎片式生态治理思维,也避免了“九龙治水,各自为政”带来的弊端,对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提供了理论与方法论上指导,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治理的方法论。

1.4 环境与民生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等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诠释了我国生态价值观和民生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创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享,提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品质的理论基础,彰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5 中国与全球治理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环境问题已成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世界,视野广阔,站在全球高度为全球生态治理开出药方,解决环境危机,还世界于清洁美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冲突中,必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只有整个人类意识到要打破地域国界,形成命运共同体,才能从根本上共谋全球生态治理。这一创新思想宏观上展现了理论的高度与广度,时代性与世界性的独特理论魅力,同时也彰显了总书记宽广的胸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五方面内在关系,并提出一系列创新思想内核,为我们新时代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处五个方面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因此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展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 实践价值: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前进方向和行动遵循

2.1 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发展是时代不变的主题,是新时代我国解决当前与今后所有问题的关键。而绿色发展则是我们突破发展瓶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和前进方向。改革开放40多年来,由于传统的发展方式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无异于是竭泽而渔,饮鸩止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走“三生”文明之路。

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相互融合,这就要求一、二、三产与生态资源、自然要素深入融合,打通三产之间的界沟,增加产业赋能,实现两山理论的转化。既保护自然生态,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

现阶段,地方政府都积极谋划区域发展,积极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当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插上翅膀。黟县积极发挥生态、文化、旅游的三大优势,以“旅游+”助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推进三大产业与生态的有机融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城市文明之中。黟县用实践证明生态文明之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必由之路。

2.2 党的宗旨使命: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美好生活需要”一词,以此来说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不仅发生了迭代升级,追求高质量高品质,同时蕴含需求领域在不断拓展延伸。“人民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优美生态环境已成为幸福指数重要评价指标,日益成为老百姓的重要精神食粮和健康食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不论在哪个时期,始终是不改初心,坚守使命。所以新时代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解决问题,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重要支撑点。如黄山市党委政府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原则,积极打造培育的新安江山水画廊项目把生态保护与山水旅游有机结合,使当地老百姓既富了腰包,又似生活在一幅山水画卷中的优美环境之中,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党的执政宗旨得到充分彰显。

3 历史价值:对“三大规律”内在发展认识的拓展

3.1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生态民生价值导向

新时代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我们党执政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心由过去侧重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转向为新时代“好不好”问题。人民群众更加渴望生活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下吃着健康绿色有机食品等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风向标作用。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了执政理念的继承与拓展,即体现“变”与“不变”。“不变”的是:我们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何时人民立场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根本。“变”的是:我们党应时代主题和主要任务的调整而不断丰富党的执政内涵,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以适应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展示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科学认识又提升了一个新阶段。

3.2 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谋篇布局

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三次伟大飞跃,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总结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规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认识。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齐抓的“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再到新时代下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之中,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虽未直接体现,但其中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体系、加强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地位以及党政同责等重要内容都是社会主义建设宏观布局的丰富和深化。

3.3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携手共谋共建共治

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人类共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新性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标识之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国内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指南,同时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具有世界普遍适用性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论,为世界各国克服当前疫情负面影响,摒弃国家制度差异而携手共谋共建共治全球生态治理与保护,促进各国经济社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和中国方案。

4 世界价值:贡献了中国方案与智慧

4.1 倡导国际合作共赢,为世界贡献智慧

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使世界各国人民正饱尝恶劣发展带来的环境危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基点上的国际合作共赢观理论,为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既提供了理论指引又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绿色发展观、系统治理观等也展现了很强的时代性、世界性与普遍性价值光辉,是其世界价值的充分体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观的全球视野。

4.2 展现大国担当,贡献了榜样力量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从世界格局出发,为更好推进全球治理与解决全球环境危机,身先示范,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主动承担国际义务责任。2021年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指标的承诺对一个还未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任务是极其艰巨而紧迫的,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负责任、讲担当、积极参与和示范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大国形象。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治理本国生态环境提供了智慧支持,同时也引领各国以中国为典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榜样力量。

5 结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时代价值深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丰富拓展,以其独特深远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历史价值和世界价值为中国与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理论源泉和时代生命力,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再次展现时代价值魅力。

面对未来,建设生态文明是千秋根本大计。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使命担当,我们要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还老百姓山清水秀,还世界于清洁美丽。

参考文献

[1]黄娟.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依据与重大意义[J]. 湖湘论坛,2020,33(4):5-15.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

[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4]汪功平,马寄. 内涵·特质·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释读[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1,42(2):7-13.

[5]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21:170.

[6]任铃,张云飞.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160.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请文明演绎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漫说文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