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批:统编版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新视点
2022-06-25乔桂英骆青青
乔桂英 骆青青
摘 要:旁批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备受关注的内容,可以分为鉴赏式、启思式、评点式和拓展式等类型。经过相关调查,发现教学中旁批内容编排缺少导向性,且形式单一,使用比较随意,学生阅读体验因旁批的“提示”而被限制等问题。合理使用旁批,应该重视旁批使用的方法指导,树立文体意识;抓住旁批与阅读的矛盾点,找到思考的切入点;围绕教学主线,合理选取旁批。
关键词:旁批;助读系统;自读课文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凭借,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这一过程的重要媒介。语文教材主要由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和作业系统组成,旁批属于助读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语文学习需要主动联系已有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但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缺少深入思考新、旧知识联系的主动性。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自读课文中旁批的出現,就是从教材编排角度解决学生难以建构认知结构的问题。旁批作为一种支架性的材料在教材中呈现,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提供了线索,在自读课文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旁批分类及各类型旁批在教材中的分布特点
1. 鉴赏式旁批
鉴赏式旁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文中重点或精妙语言的分析品味;二是点明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批注,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例如,教材九年级下册《溜索》这篇课文的旁批:类似这样干净、洗练的语言,文中处处可见。仔细品味。此处旁批点明了课文的语言特色:干净、洗练。学生在阅读时自然会注意到在品味语言时理解文本。这种类型的旁批能帮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以及选入文本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启思式旁批
教材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自读课文中的关键、精妙等处设置了启发学生思考的旁批。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的旁批:“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引发学生思考“花”的真正内涵。另外,教材中还有一些比较开放的旁批。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台阶》这篇课文的旁批:台阶的高低象征地位的不同,所以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你怎样理解这种心态?这些旁批没有标准答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得出自己的见解,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读课文的这类旁批,具有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
3. 评点式旁批
评点式旁批主要针对文章内容写出阅读感受,引导学生阅读体验的方向。这类旁批,有反映现实生活或人性本质的,还有引发情感共鸣的,虽然在文中出现的并不多,但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材中的体现。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台阶》这篇课文的旁批:面对生活,执着而坚韧,这就是朴实的中国农民。对父亲形象做出点评,让学生认识到像父亲一样的中国农民在面对生活现状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对这类旁批,需要深入研读文本,才能领悟简短评点的深刻内涵。
4. 拓展式旁批
拓展式旁批是指旁批内容并不指向教材内的阅读,而是指向教材外的内容,且有些旁批有补充说明的意思。拓展式旁批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既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又能拓展阅读,使课内和课外融会贯通、动态结合。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课文的旁批:课下不妨找来《死》这篇文章读读,体会鲁迅先生此时的想法。此处的旁批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转向课外的阅读,将文本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鲁迅。在自读中使用拓展式旁批,不仅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还可以扩大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通过对教材中各类型旁批的统计发现,各类型旁批的数量并不均衡,启思式旁批呈现压倒性的优势,而拓展式旁批只占据非常小的一部分。教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旁批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随着九年级教材中议论性文体的出现,鉴赏式旁批也出现递减现象,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在不同年级的侧重点。由此可见,旁批在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
顾黄初在《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中这样评价助读系统的作用:如果说,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出声的教师”(音像教材除外),那么这位“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导学材料。旁批作为自读课文中存在的导学材料,就是让学生在自学时找到文本的重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旁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旁批的使用情况,笔者编制了调查问卷,从认识、使用、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对山西省内市、区、县城的3所学校共306名学生和32名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中旁批的使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 旁批内容编排缺少导向性且形式单一
旁批虽然能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但是各种类型的旁批随意出现,设置缺乏逻辑性,旁批内容也缺乏导向性,经常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情况,导致教师和学生在使用中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学缺少主线。另外,旁批多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较为单一,在使用中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尤其是有关文本重点内容的旁批。
2. 旁批的使用比较随意
学生的旁批使用频率较低,使用方式也有待改进,使用效果评价不高。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启发式旁批缺乏深入思考,对鉴赏式旁批和评点式旁批迁移较少,对拓展式旁批的课下积累更少。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自由”状态,对旁批的使用缺乏理性思考,使用较为随意。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这首诗有且只有一处旁批:“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玩吗?上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此问题向学生提问,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思考,能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比较少,并且回答时语言组织较为混乱,显然是学生在课下阅读时并未受旁批启发,没有认真思考此问题。
3. 学生阅读体验因旁批的“提示”而被限制
旁批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些学生的观点与旁批存在不同的认识。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台阶》这篇课文的旁批:面对生活,执着而坚韧,这就是朴实的中国农民!旁批直接点明了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大部分学生是认同此观点的,但也有学生认为父亲不仅是坚韧勤劳的,同时也是比较逞强的,因为“我”和母亲并未觉得台阶低,只有父亲坚持认为台阶低,坚持要建新房子,后面还因为逞强导致受伤,建完高台阶新房子的父亲也并未感觉到开心,反而是若有所思。这一看法不同于旁批观点,但是却言之有理。旁批容易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父亲是坚韧的”这一思维定式,思考会被旁批束缚,也会听从于旁批而懒于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若以教材为尊,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就会受到限制。
除了学生的认知与旁批存在分歧外,有些旁批还会替代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教材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旁批:“望”是领字,所领起的景物远非目力所能及。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旁批虽然意在让学生对“望”字进行思考,但在题干中已点明“望”字的作用,再对学生提问,使学生的思考空间十分有限,影响了阅读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观由“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但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需要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教材既是教材,又是教具,在“教教材”的同时也在“用教材教”。但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教教材”的理念上,机械使用旁批,导致和加剧了旁批使用的种种问题。因此,需要基于“用教材教”的理念提出旁批的使用建議。
三、旁批的使用建议
1. 重视旁批使用的方法指导,树立文体意识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读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知识得以迁移与拓展。为此,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教授给学生旁批的使用方法。例如,鉴赏式旁批如何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启思式旁批如何探寻答案,拓展式旁批如何根据提示进行课下积累等。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文体意识,抓住众多旁批中最契合该文体教学价值的,使所有同文体的旁批形成联结。例如,写人记事类文本,应当让学生掌握通过具体事例、精妙的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议论性文本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有关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一类的旁批,增强学生的思维素养。
2. 抓住旁批与阅读的矛盾点,找到思考的切入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旁批导向与学生阅读体验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不是放任学生,否认旁批,也不是在旁批和学生阅读体验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而是要正确看待旁批的作用。不同的学生阅读文本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旁批体现了教材编者的理念、意图,但是它本质上也是一种阅读体验,或者是一种相对成熟的阅读体验。因此,它可以引导学生的阅读,但不能取代学生的阅读。教师不能因旁批忽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而是应该转变教学思路,以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为中心,抓住旁批与学生阅读的矛盾点,作为把握文本的突破点。如果学生的阅读体验偏离文本,可能是缺少阅读经验或不了解相关背景等,这也是学生需要理解的文本中的疑难点。教师可以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看到旁批导向的合理之处,对阅读体验进行自我判断,从而获得更深的阅读体验。
3. 围绕教学主线,合理选取旁批
教材中旁批数量较多,在有限的课时中不必使用每一处旁批,教师需要在备课时围绕教学主线合理选取旁批,在教学设计中恰当使用旁批。而剩下的旁批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处理,如果没有疑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解决;如果有疑难,教师可以在教学时予以点拨。提纲挈领,重其所重,既能够利用旁批解决主要问题,达成主要教学目标,又能够节省教学时间,高效利用旁批,使自读课教学事半功倍。
旁批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改革的创新点之一,教师应该重视并用好旁批,使旁批成为引导学生阅读活动的有效助力,实现教材编写的意图。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础教育提升计划专项课题——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活动设计与使用情况研究(ZJ-17004);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互联网 +教育专项课题——“互联网 +”环境下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HLW-20075);
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建设(SYYJSJG-1706)。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 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