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6-24云宇龙
云宇龙,廖 璨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云宇龙,廖 璨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近年来,在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背景下,各级各类高校注重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强大助力。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5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学界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文献发表数量平稳增长、研究主题日趋明晰、研究热点不断聚焦。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推进非传统安全教育教学,注重教育教学的模式创新与基础夯实,为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提供实践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图谱分析;进展与趋势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2.06.0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2)06-0069-07
收稿日期:2022-03-18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HNJG-2020-0202)
作者简介:
云宇龙(1990—),男,湖南岳阳人,湘潭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从事国家安全教育与政策研究。
廖 璨(1998—),女,湖南怀化人,湘潭大学硕士生,从事国家安全教育与教学研究。
引文格式:云宇龙,廖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6):69-75.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安全、发展两件大事,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离不开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价值、重要内容、政策要求等有机融入全社会宣传与教育活动中,以“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1)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参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1).)。2015年7月1日,我国颁行新的《国家安全法》,该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1]因此,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与能力,成为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作为承担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需要在推动实现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方面走在前列,不断提高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早在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把国家安全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层面,明确了高校在组织编写国家安全专门教材、推动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打造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20年9月,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大学阶段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与实施要求等。近年来,在国家政策要求与高校教育教学需求变化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学界围绕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我们把握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探寻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与教学全过程的现实机理与问题,从而助力高校发挥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优势,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由于高校教育与教学活动在价值上具有“统一性和必然性”以及在实践上形成前者引领后者、后者支撑前者的局面[2],本文主要从高校教育教学相统一角度收集研究文献,以把准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系统研究情况。具体而言,以中国知网(CNKI)2015年2月20日—2021年12月31日(2)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中,最早发表的、直接相关的成果为张帅颖于2015年2月20日发表在《中州大学学报》上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因此本文的起始检索日期从2015年2月20日开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期刊论文和博硕士学位论文为数据来源,以“主题=‘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or主题=‘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学’or主题=‘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or主题=‘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为检索条件共得到313篇相关文献,其中学术期刊265篇,博硕士论文48篇。基于上述文献检索结果,进一步筛选文献,剔除与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这一主题无关的文献,得到236篇与研究主题契合度较高的可供计量分析的参考文献。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法,借助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v5.8.R1)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探寻知识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拐点,并通过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3],即通过知识图谱直观反应该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变化。
二、基于文献统计分析的总体研究情况
(一)文献发表趋势分析
如图1所示,2014年4月我国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以来,尽管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相关研究的文献总量偏少,但年发表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这说明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但关注度和重视度日益提升。从增长幅度来看,2018年此领域的文献发表数量是上一年发文数量的2.6倍,出现第一次较大幅度的增长;以此为基础,2019年的发文数量保持稳定增幅。增幅明显且数量稳定的文献产出,说明2018年印发的《实施意见》不仅指明了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还调动了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宣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高校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动性。
图1 文献发表趋势
(二)研究机构及作者统计分析
文献发表机构和作者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位于前列,文献发表数量较多的作者也是来自上述政法类、国关类院校,例如,刘跃进、张金海、问鸿滨、闫忠林(见表1)等。目前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的研究主要来自于高校的哲学、管理、法学以及专门的安全教育研究机构,高校以外的社会机构对此关注和研究较少。进一步分析研究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发现:研究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密度较低,仅为0.0064,合作发表的文献数量较少,单一机构发表较多,作者间的合作方式也主要以校内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为主。
表1 研究机构及其作者文献发表数量统计
(三)高被引文献统计分析
高被引文献既可以反映单篇文献的影响力,还可以体现在整个研究领域中对于某一具体议题或问题研究的聚焦程度。表2是已有研究的前10位被引用文献。其中,从单篇文献被引次数情况来看,2015年4月发表在《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2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和2018年2月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第2期的《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被引用次数最多,均达到48次。从高被引文献的关注议题来看,主要从培养国家安全意识、创新教育教学路径、建设与发展相关学科等方面,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机融入高校教育教学过程。
表2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前10位被引用文献
三、基于关键词分析的研究进展情况
(一)关键词频次和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通过分析一个领域内相关文献的高频次关键词来找寻学科关注的热点。关键词的中心度是该关键词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出现的频率,中心度越大,越能够表明该关键词代表的研究内容的中心地位。如表3所示,除检索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外,频次和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有“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新时代”“国家安全”“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意识”等。这表明学者们的研究主要立足新时代,顺应国家安全的新需要,聚焦大学生群体的学习新需求,通过优化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构建完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机制,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不断形成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二)关键词聚类和研究主题分析
本文借助CiteSpace的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并绘制图谱[4],共得到9个关键词聚类,分别为国家安全教育日、学科建设、国家安全观教育、国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实践路径、价值。这些关键词聚类体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关注热点,集中探讨了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价值指导、保障支撑与实现路径等。基于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将研究热点进一步聚焦于明晰价值意涵、推动课程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三个方面。
表3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前10位高频关键词
图2 关键词聚类图谱
第一,明晰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价值意涵。学者们以颁行新的《国家安全法》、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等为契机,立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时代要求,论述了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论证了进行持续探索研究的必要性。例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与长久之计,因此要把握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完善教育体系[5];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学在推动课程创新改革、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6];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应该以理论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作为价值归依[7],等等。这类聚焦目标、理念、问题等的研究成果,既有助于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价值导向,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促使大学生了解和系统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他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将其外化为实际的爱国行为。
第二,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基于聚类关键词“#3国防教育”的分析可知,国防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与知识宣传的主要渠道。相关学者的调查研究显示,当下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偏低,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较为淡漠[8]。对已有文献的总结发现,由于大多数高校国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以及学分设置偏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学习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比较敷衍,学习效果难以保障。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学者认为课程要与时事政治形势相互渗透,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内容穿插进课堂教学中,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宽课堂的教学范围和授课形式,并要重视校园氛围的营造和师资队伍的建设[9]。在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应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与广阔外延,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与课程情境,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国防类、军事类、思想政治教育类等各类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推动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高校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第三,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学者们根据现实需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各领域、各维度的内容充分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内容融入的全面性与可行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视作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求将安全与社会发展联系思考,有效地拓展了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边界,丰富了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教育教学的知识与素材来源[10]。在当前“大安全”格局下,相比传统的军事战争、外交冲突和政治风险等,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风险更加突出且需要有效防范化解。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公共安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公共安全危机,加剧了公共安全的脆弱性[11]。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将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文化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融入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学中。譬如,学者闫娜等人基于网络时代背景指出网络空间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2]。学者朱康认为人们必须通过“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暴露的种种问题,意识到生物安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普及生物安全知识刻不容缓[13]。学者张永良提倡要在高校切实推进生态安全教育,弥补生态安全教育短板[14]。胡惠林教授基于文化安全之于国家安全的保障地位与作用,提出中国必须在全球化进程中重视国家文化安全研究[15]。概言之,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朝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融合、发展与安全相统筹的方向发展。这种与现实要求更加契合的研究导向,吸引学者们开展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研究,从而进一步优化已有的教育教学内容。
(三)关键词突现和研究趋势分析
借助CiteSpace绘制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3),分析该领域表征演化动态,探索其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些词语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以2018年为分界点,主要经历了以优化国防教育为主导的探索融入阶段和以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为主导的全面融入阶段。
图3 关键词突现图谱
在探索融入阶段,主要围绕优化传统的国防教育展开。2018年前,突现强度较大的关键词是“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意识”“军事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国防教育是高校长期落实和践行国家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根据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训练大纲》,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主要分为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传统国防教育重视军事安全,以维护领土和主权、抵御外部侵略等为主线。这种教育形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但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全面、多层次的国家安全观;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国防教育理念与总体国家安全理论逐渐脱节。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伊始,有学者对高校的国防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多数大学生意识到国家安全应该是总体安全,但学生对非传统安全知之甚少,从而指出有必要将非传统安全融入传统国防教育体系中[16]。基于国家安全形势的新特点和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很多学者提出改革高校国防教育。譬如,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内容融入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中,并提高军事课地位和采用多元、现代、灵活的授课形式及活动方式[17]。部分学者意识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意义,推动高校国防军事理论教育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与时代要求接轨。但在这一阶段,学界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研究关注度较低,发文量相对较少。在融入形式的研究上,融入教育教学的路径单一,主要围绕改进国防军事教育教学活动展开;在融入内容的研究上,重视传统安全和外部安全,对非传统安全和内部安全的重视度相对较低;在融入机制的研究上,缺少对融入保障、评价机制的研究。
在全面融入阶段,学者们致力完善“大思政”视域下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2018年以来,突现强度较大的关键词有“新时代”“互联网+”“思想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从政策要求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青年进行意识形态塑造、国家安全教育培养的主阵地。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推动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势在必行。从实践背景来看,新时代的国家安全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安全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进一步影响着当代青年的思维导向、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而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青年的意识形态进行侵蚀和破坏,加剧了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威胁[18]。因此,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和影响深远性以及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开始成为研究热点。有学者立足于解决好融入“教什么”的问题,构建围绕国家安全基础理论、国家安全历史、国家安全形势 、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制度的教育教学体系[19]。还有学者就“如何融入”“融入保障”的问题,给出了“3个融入原则、5个理论体系、3个联动环节”的答案,以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教学框架、教育体系“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20]。在此阶段,学者们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致力于打破融入壁垒,融入内容更加全面和系统,融入方式更加多元,并充分考虑融入的长期作用和效果保障等问题。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研究的整体进展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发文趋势与政策导向的关联性增长。其二,跨校、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共同体在逐步形成。其三,研究和分析方法更加多元和严谨,部分学者开始尝试运用实证与混合研究方法得出和检验结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分析框架,为高校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从研究热点来看,一方面,“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等关键词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成为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关注热点。另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研究主题,集中在明晰融入价值意涵、推动课程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助于增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效果。
从研究的趋势变化来看,2015—2021年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2018年的探索融入阶段,学者们主要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原有国防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第二阶段是2018—2021年的全面融入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围绕“大思政”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构建与完善而展开,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有机地融入高校教育教学。
(二)研究建议
第一,加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强化智力支撑。推动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和培养国家安全人才的重要前提。2018年《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现有相关学科专业开展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开设国家安全学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国防大学成为获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但由于国家安全学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二级学科领域广阔等原因,使其相比一般的传统学科而言,建设和发展难度更大。因此,“立足于形式上‘从无到有’、内容上‘从有到新’、突出中国本土特色”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21],是高校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要明确自身在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注重培养国家安全专业人才。特别是要在夯实国家安全理论基础、加快国家安全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统筹推进国家安全二级学科与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第二,推进非传统安全教育教学,增强针对性。从政策层面来看,随着《指导纲要》的实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要求超越传统的军事、外交和政治安全等范畴,注重将现阶段国家安全所包含的12个重点领域与不断拓展的新型领域安全内容(3)根据《指导纲要》,12个重点领域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新型领域包括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等不断拓展的领域。融入其中,不断突出非传统安全的教育教学导向。从我国所处的时代环境来看,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越来越重要,需要加强宣传,引起公众重视,增强维护非传统安全的社会合力。从近年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并开始关注非传统安全教育宣传的重要性。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应多元化,如在高校相关课程、讲座和实践环节中加入非传统安全的知识、案例与要求等,重视非传统安全的教育教学宣传,从而形成防范化解非传统安全风险、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与强大合力。
第三,注重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保证实际效果。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需要注重探索创新,保证实际效果。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破解了过去学者们由于受笛卡尔原则(4)笛卡尔原则中的两条重要原则是: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参见: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6.)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国家安全系统关联性和涌现性的难题,强调从总体、全面和发展的角度把握国家安全问题,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视角。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研究应当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本身所蕴含和要求的总体、系统和辩证观点,不断推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加快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立足古今中外的国家安全思想、观念、做法及其蕴含的教育教学内涵,结合当前国内和国际安全热点问题和发展态势,实现教育教学内容多元化与形式多样化,从而促进高校师生群体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四,夯实教育教学实践基础,筑牢长效机制。尽管目前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如何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实现路径,但对融入之后的效果保障机制还缺少必要思考。因此,需要进一步从以下两个方面夯实实践基础,保证融入机制的长期有效。一方面,关注如何夯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硬件”基础。着力思考和解决如何推出打造一批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精品课程,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完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教育水平和能力;聚焦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国家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综合利用集成平台优势,挖掘利用高校教学与科研优势等。另一方面,强化融入的“软件”基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探索如何通过开展相关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满足高校师生对于了解国家安全形势、学习国家安全理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等需求,切实增强其国家安全意识与能力等。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s of Integrating the Holistic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 in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YUNYulong,LIAOCan
(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411105,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for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all level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integrating the holistic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 in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which has provided a strong boos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adhere to and implement the holistic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 By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CNKI database since 2015, it is found that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formed rich achievements in integrating the holistic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 into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 publications has increased steadily, the research topic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lear, 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have been constantly focused.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disciplines, promote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and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and provide practical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national secur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holistic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progress and trends
[编辑 武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