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NVivo11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文本分析研究

2022-06-24任啸宇

吉林金融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编码现代化节点

任啸宇

(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吉林 长春 130022)

一、引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在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开启了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梳理分析,了解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思想脉络与总体要求,方能谱写好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本文运用NVivo11分析工具,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人民银行等公开网站,梳理得到2018年1月以来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29个相关政策文件。通过研究当前政策的内容要求与实施方向,进一步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着力点,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政策文本研究分析

(一)词频统计分析

利用NVivo11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文本搜索与分析,并通过词频高低来初步判断政策导向和关注重点。词频越高说明其在政策中所代表的内容越重要,同时词频统计也可为后续的政策编码提供参考依据。表1中关键词“农村”、“农业”被提及的次数最多、加权占比最高。在29份文件中,农村和农业分别被提及1765次和1602次,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更好解决“三农”问题。

表1 词频列表(前20位高频词)

“产业”、“创新”、“脱贫”、“科技”等关键词的词频均在400次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大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才能加快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创新与科技相辅相成,借助现代科技力量,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进而增加农业的竞争力,最终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重要思想阐述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生态”这一关键词共提及360次,可见中国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的,而非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则必须汇集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因此人才是关键、资金是保障。一方面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吸引社会各界加入到乡村建设,这样才能打破乡村人才瓶颈的制约,不断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另一方面应加强金融对农村农业的资金倾斜力度,打通资金流通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建设性力量。

(二)政策话语分析

1.文本编码结果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该《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1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容新增与完善,因此可参考本次《意见》中的一级标题选为父节点,部分二级标题选为子节点,共形成4个父节点、19个子节点,然后根据政策文本相关内容编码至相应节点,每编码一次便形成一个参考点,参考点数值代表某一节点编码的次数,即若某一节点的内容分散在多个政策文本中,则需进行多次编码,从而得到最终相应次数的参考点数量,相关编码结果见表2。

表2 父节点整体编码情况表

从政策来源数量上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所涉及的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中占比较大,参考点数量也是排名较为靠前的,可见上述三项任务目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发展侧重点。父节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来源数较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的政策文本最早起始时间为2018年1月,彼时我国还正处于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历史节点,对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后,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还未明确具体工作任务方向,因此前期发布的政策文本对此内容的涉及少于其他父节点内容。

2.编码内容分析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正式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目前党中央已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详细的规划与安排,为后续如何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1)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现代化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他领域的现代化也就无法得以顺利实现,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表3所示,从参考点数量来看,农业绿色发展(数量为38)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内容。面对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国情,只有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力度,才能实现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转变,进而提升永续利用水平。此外,推进农业现代化还需重点培养新型农业主体,发挥专业服务优势,大力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布局,才能实现农村建设有变化、农业发展有方向、农民生活有盼头,真正实现“‘三农’稳,天下安”。

表3 “推进农业现代化”子节点编码情况

(2)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真金白银,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如表4所示,子节点“强化资金保障”参考数量为最高(数量为66),可见强化资金保障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要基础。面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薄弱的情况,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成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策中还重点关注了农村教育、乡村医疗和养老配套,对未来改善教育环境提升人才质量、建设健康乡村提升健康水平、健全养老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奠定坚实基础。

表4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子节点编码情况

(3)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从表5来看,人才队伍建设的参考点数量为57,可见若要走好走稳乡村振兴道路,只有做好人才激励和保障工作,源源不断地汇聚天下人才,方能早日解决好“三农”问题。同时,还应不断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表5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子节点编码情况

三、结果讨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NVivo软件的词频统计和编码技术,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文本内容,进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方向与任务要求。

一是夯实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巩固脱贫成果,党提出“四个不摘”的要求,同时加强了对脱贫人口的动态监测,通过扶志与扶智,不断提高其内生发展能力,保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二是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当前农业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之一,一方面应立足当地特色,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打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另一方面应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运用科技力量改善传统农业农作方式,走农业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双赢”之路。

三是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补齐城乡差距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发展。当前农村地区发展速度但质量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明确需求、做好规划的前提下,提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四是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人才队伍搭建发挥才能的成长平台,并通过健全考核机制、用好考核结果,引导各级党组织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行。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乡村全面振兴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因此需要全党全社会集中资源、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特别是要注重人才培养与资金保障,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坚持教育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之下,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但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脱贫人口再次返贫,是党中央国务院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可见,教育是减缓贫困最根本、最持久的力量,教育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更是提出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因此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引导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之中,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可探索对报考农林类院校或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专业且毕业后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潜在生源尝试采取差异化奖助学金政策,如进一步延长偿还贷款期限等方式,进而引导鼓励更多业务领域的人才汇聚在乡村建设之中,不断推动乡村发展,进而解决当前人才缺失的制约。

二是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资金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好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并重点关注资金用在哪里及后续按时足额偿还,使资金最终实现闭环流通,进而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如何引导有限的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乡村振兴中多样化金融需求,也必将对我国金融业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涉及面广且时间跨度长。一方面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大额中长期投融资优势,按照机构职能定位深度研究业务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痛难点问题,如粮食安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可尝试采用试点的方式,以市场为依托,为试点项目提供融资融智支持,不断创新融资模式,降低资金错配风险,充分发挥大额中长期的资金支持优势;另一方面,以六大国有银行为代表,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及众多农商行为主要构成的商业银行体系,可充分发挥下沉网点多、服务面广的特点,提升金融供给能力,为农村个人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贷款服务,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落地。

三是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如何为缺少担保能力或抵押物的涉农主体(如农户、小微企业等)有效地提供信贷资金,解决融资难、首贷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受部分涉农主体担保能力的限制外,更多的原因还在于信用评价机制的“真空”。征信作为金融与市场桥梁中介的重要一环,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起到重要作用,但当面对农村地区存在的“白户”产生信贷需求时,传统信贷模式又可能因缺失相应的信用信息而无法有效满足其需求,进而加剧了融资难的系列问题。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着重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的问题。同时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目前来看,解决信用评价机制“真空”,提升涉农主体贷款获得度,可充分利用区块链自有特点组成由“国家牵头,金融机构、征信监管机构、涉农产业链上下游”加入的联盟链(区块链类型之一),利用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联盟成员之间共同维护更新同一数据账本,进而实现成员间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对信用记录良好、产品销路好的涉农主体提供信贷资金,降低银行风控难度的同时,也可推动农村地区信用评价机制的建设。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正式施行,作为国家从法律制度层面进行的顶层设计,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总的来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继续做好政策引领、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等工作,可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过程中或将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助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编码现代化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边疆治理现代化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