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2022-06-24陈绮方颜柳花廖晓君冼智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活动度

陈绮方 颜柳花 廖晓君 冼智炫

(1.佛山复星禅诚医院肾内风湿科,广东 佛山 528031;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的一种,病因尚未明确,往往会侵犯机体如骶髂关节等的中轴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以及其他外周关节等位置,部分患者且伴有关节以外的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长期病程时间中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基于此,在患者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缓慢患者脊柱功能的下降,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提高其生活质量。随着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越受关注,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优势病种中的运用越受重视。本研究主要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收治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中,性别:19例女性,16例男性;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2.26±5.28)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8年,平均病程(3.69±0.82)年。治疗组中,性别:17例女性,18例男性;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2.53±5.22)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9年,平均病程(3.75±0.72)年。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1],有相关病理学表现或X线片表现;(2)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无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3)患者自愿入组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内脏疾病患者;(2)关节畸形严重者;(3)合并干燥综合征等其他风湿性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1)情绪宣教: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2)药物宣教:为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和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3)姿势指导:指导患者睡硬板床,如何正确行走,指导患者坐立的正确姿势。(4)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做好补钙。(5)功能训练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功能训练,通过脊柱伸屈训练来缓解疼痛。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技术 (1)中医情志护理:评估患者心理健康情况,采用以情胜情法、语言开导法、认知疗法等,让患者缓解心中的悲愤,以宽慰的方式协助患者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对于疾病有正确的认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中医辨证护理:①肝肾阴虚型。保证病房的通风与干燥,饮食上采用补气血之物,禁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可以使用杜仲煮猪腰、黄精炖鸡。生活上要保证睡眠和休息,不可过分操劳。②阳虚型。保证病房内环境干燥,温度适宜,饮食上多应用高蛋白和高营养的温热性食物,禁生冷食物和瓜果。③寒湿型。做好患者保暖,避免房间潮湿阴冷,饮食上以温性食物为主,可在冬季进补羊肉,多食用红糖粥和肉桂等食材烹制的食物。④风盛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温水泡脚,保持房间干燥、空气新鲜,避免冷风入体。治疗上可以使用活血化瘀、止痛补肾药物。⑤痰瘀痹阻型。保证温度适宜,做好保暖,但是禁食用生冷食物,治疗上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为主,使用中药治疗期间,可以多服用姜汤与温酒。⑥寒热错杂型。环境上降低刺激,避免噪音干扰,饮食上禁辛辣,多食用清凉食物,加强身体锻炼。(3)康复训练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扩胸运动、转体运动、侧体运动、后踢腿运动、上抬胸腰椎运动。侧重训练受累关节,以轻微疲劳为度。(4)穴位按摩:主要刺激督脉穴位、夹脊穴、局部阿是穴等穴位为主,以达到舒筋活络、调整阳气,改善脊柱功能的目的。

2组患者介入护理治疗4周后,对比护理前后的疗效。

1.4 观察指标(1)评估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胸廓扩张度、墙枕距、晨僵时间。(2)评估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不良情绪,包括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量表均含20个评估问题,分4个等级评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不良情绪(焦虑、抑郁)越严重。(3)评估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应用国际AS评价进行评估,包括:①病情活动指数:脊柱颈背部和髋关节疼痛肿胀程度、触压痛以及疲劳程度;②躯体功能:穿鞋系鞋带、弯腰拾物、起身、站立等活动时疼痛程度;③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腰椎侧屈后仰活动的改善程度;④患者总体评价指标:患者自身全面评价疾病的活动度。上述4个评价内容每项均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运用10 cm水平刻度尺,等分10分,患者根据自身病情程度在刻度标尺上标出分数,“10”表示非常疼痛,症状难以忍受,“0”处表示无任何疼痛,症状好转。分数越低则患者的症状恢复越好。(4)评估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分数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处理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数据,计量资料(胸廓扩张度、墙枕距、晨僵时间、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病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患者总体评价指标、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表示方式为(±s),组间差异性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胸廓扩张度、墙枕距、晨僵时间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胸廓扩张度更大,治疗组墙枕距、晨僵时间更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胸廓扩张度、墙枕距、晨僵时间比较(±s)

表1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胸廓扩张度、墙枕距、晨僵时间比较(±s)

2.2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治疗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s,分)

2.3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比较 2组护理前的病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患者总体评价指标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病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患者总体评价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比较 (±s,分)

表3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比较 (±s,分)

2.4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2组护理前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4 2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难治愈性、迁徙性和反复发作性,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需要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2,3]。中医护理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方式,在中医优势病种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4]。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我国约为0.26%,疾病的高发群体是青壮年,由于疾病病程时间较长,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容易出现不良情绪[5,6]。因此临床开始探索中医护理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案,发现更好的辅助治疗模式,有效地改善患者活动功能与生活质量。

据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胸廓扩张度大于对照组,墙枕距小于对照组,晨僵时间小于对照组,治疗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病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患者总体评价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护理技术对比常规护理模式,更有利于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功能,缓解病情加重,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原因考虑如下:中医学中将强直性脊柱炎纳入“痹证”和“腰痛”的范畴,在《黄帝内经》中提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并且将人的情志分为7种变化[7]。中医护理技术强调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护理压力,提升治疗信心,改善患者气血通畅性,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疾病的康复[8]。中医护理技术强调中医辨证护理,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从多途径、多环节治疗,针对不同证型开展护理,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进行调节和治疗,有助于加快改善患者的症状[9,10]。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但早期介入功能训练,能有助于缓解病情的恶化。中医护理技术尽早的介入,通过运动疗法与穴位按摩治疗,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刺激患者督脉穴位与脊柱旁穴位,目的借助督脉总司阳气的作用,激发患者自身的阳气,达到促进局部以及全身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温肾壮阳、通督止痛的效果,配合患者的主动脊柱功能运动,提高脊柱关节的活动度,缓解僵硬与疼痛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中,可有利于缓解患者晨僵情况,改善脊柱功能,对其焦虑抑郁情绪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行使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