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火灸配合超激光早期干预对面神经炎预后的影响

2022-06-24莫贤晓陈洁红陈世飞李朗莉黄景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雷火神经炎面神经

莫贤晓 陈洁红 陈世飞 李朗莉 黄景明

(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248)

面神经炎是临床上发病率颇高的一类面神经疾病,患者表现为单侧面颊部肌肉松弛无力,患者的鼻唇沟及额纹消失或变浅,且眼睑无法彻底闭合,伴有口眼歪斜等症状。面神经炎患者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早期因为面神经炎处于急性期,治疗以消炎、消水肿为主,不适宜过早针刺,特别是电针;因此临床上面神经炎早期多以药物或者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炎症控制,而超激光通过对人体的神经和痛患局部照射,起到治疗神经性、炎症性及创伤性病症。在早期使用超激光疗法治疗面神经炎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患者后期恢复周期仍较长,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3]。近年来,中医学理念逐渐运用在面神经炎的临床治疗上,《黄帝内经》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雷火灸作为中医适宜技术中的常用治疗方法,在面神经炎治疗上有广泛运用且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将雷火灸与超激光2种方法联合运用在面神经炎患者的早期干预上是否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缩短面神经炎的康复周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月于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43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雷火灸联合超激光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2020年4月—2021年1月开展的,将该时间段内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3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如下所示:对照组男13例,女9例;年龄24~76岁,平均(45.85±2.61)岁;疾病类型:左侧面神经麻痹4例,左面神经炎1例,右侧面神经炎1例,右侧面神经麻痹16例。观察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1~71岁,平均(45.14±2.33)岁;疾病类型:左侧面神经麻痹2例,右侧面神经疾患9例,左侧面神经疾患1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4]:(1)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面神经炎,符合面神经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并且发病1周以内;(3)入组患者均结束面肌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患侧的面肌功能等级是Ⅲ~Ⅴ级;(4)研究开展之前,所有患者和家属均明确表示对本研究的目的和过程是知情的、同意的,并且均明确表示是患者本人和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的。排除标准[4]:(1)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合并造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4)合并意识障碍,无法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口服或静脉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必要时使用抗病毒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对照组采用超激光治疗,使用日本进口的SUPERLIZER HA-2200LE1(东京医研株式会社,国械注进20172260116)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照射患侧的下关、翳风穴,每日照射治疗1次,每次的照射时间是20 min,以5~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停用,后期以电针+中频脉冲电治疗为主,观察患者的恢复时间。

观察组采用超激光联合雷火灸的治疗方法,超激光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雷火灸的治疗方法如下:对灸条是否完好、是否受潮进行检查,而后将灸条放置在灸具中,将灸条充分点燃。取患者坐位,采取横行法、纵行法对患侧面部进行灸疗,直至皮肤出现发红、发热症状。而后采用螺旋法对患侧耳部进行灸疗。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和监测患者皮肤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了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则要立即停止治疗,并同时予以对症治疗。每次雷火灸的治疗时间是20 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5~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停用,后期以电针+中频脉冲电治疗为主,观察患者的恢复时间。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判定临床疗效的标准[5]: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面部运动功能恢复至正常,且患者的面部表情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面部在静止状态时是基本对称的,但面部运动时存在不对称的情况,并且面部存在一定程度的痉挛;无效:患者治疗后的面部功能恢复情况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或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甚至患者治疗后的病症较治疗前加重。

(2)面神经功能: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时间点,评估2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使用的评估工具是简易面神经功能量表[6],量表中主要包括2个方面:①静态对称性评分,②随意运动对称性评分。评分标准是量表静态对称性评分越低、随意运动对称性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х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20/21),高于对照组的72.73%(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面神经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在静态和随意运动时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改变,而观察组治疗后的面神经功能静态对称性评分更低,随意运动对称性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s,分)

3 讨论

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受损所致的面部肌肉瘫痪,患者为单侧面瘫,患侧有流涎、讲话漏风、口角歪斜等症状。面神经炎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最常见病因,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虽然该病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会对患者的外貌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部分患者会因患有面神经炎引发系列的并发症,导致严重的负性情绪[7-9]。因此,对于面神经炎患者,临床上要开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尽可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比较单用超激光与超激光联合雷火灸2种方法在面神经炎治疗上的临床效果,经对比研究发现,采取雷火灸与超激光2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患者获得的总体效果更为理想。一方面,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这说明此种治疗方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面部运动功能。另一方面,用雷火灸与超激光联合治疗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充分体现了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临床价值。超激光是治疗面神经炎的一种常用方法,此种治疗方法可以对神经节起到阻滞性作用,同时可以扩张血管,进而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面部血流阻力指数,还可以减轻面神经缺血程度,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促进神经水肿的消除和面部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并且,超激光疗法的操作简单,创伤性小。虽然超激光疗法的治疗优势突出,但恢复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此,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学将面神经炎归为“中风”的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和阳明、太阳经有关,多是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导致风邪侵入中脉络[10],气血痹阻。因此,中医学认为治疗面神经炎的主要原则是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雷火灸是中医上的一种常用针灸方法,此种治疗方法使用的药艾条是在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进行配制的,与常规针灸时使用的清艾相比,增加一些名贵药材,如穿山甲、麝香等,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具有消肿止痛、活络行气、温经通络的药材,如木香、沉香、黄芪、防风等。执行雷火灸治疗时,药艾条燃烧时会产生热量,对人体的相应穴位进行施灸产生刺激,可以让热效应在穴位上充分发挥,激发经气,当药物透达到相应的穴位,有舒经通络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对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起到改善性效果。现代医学上认为,雷火灸对血管有扩张性作用,可以加快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并对炎症渗出起到抑制性效果,还可以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11]。并且,雷火灸对于促进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均有积极作用,进而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锻炼患者的患侧肌功能,如露齿、吹口哨和闭眼等动作反复练习,对于患者面部神经的恢复有促进性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雷火灸配合超激光治疗面神经炎的总体优势显著,可以缩短面神经炎的康复时间,此种治疗方法一方面更有利于患者面部运动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患者受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此种联合治疗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雷火神经炎面神经
视神经炎的悖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视神经炎用药配伍规律
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医者颂
健康教育在面神经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术前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重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