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增强“三气”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2022-06-24孔鹤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孔鹤

摘 要: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为遵循,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对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从长志气、硬骨气、强底气三个方面对当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习主席重要论述;青年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6.06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总书记的青春寄语,明确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们应有的担当,为新时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标定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号召思政工作者以增强“三气”为遵循,铸牢青年爱国为国报国思想根基,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1 学千年文明史,晓开天辟地贡献,增强青年一代做中国人的自豪,在品味辉煌过往中长志气

历经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代代传承、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把中华五千年历史纳入基本教材,作为关键环节,让辉煌历史启迪荣耀未来,增长青年一代作为中国人的志气。一是“儒家文化”影响世界文明,挖掘其影响至广的秘诀,为爱国主义教育加灌能量。“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刻,只有深知勤学,才能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从思想深处认同祖国,增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从而更加爱国。高校更要依托课堂“主阵地”,借助文化的“发源地”,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广泛传播、影响世界的原因,让青年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从情感深处认同,在提升自豪感的同时,增长是中国人的志气。二是“四大发明”推进世界变革,破解其影响至深的密码,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力量。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让全球互动成为现实、使冷兵器升级为热兵器,让文明得以互通、文化可以交流,这是古代中国人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导青年在日常学习中了解中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不忘中国智慧,从而认同中国基因,认可中华血脉,增强身为炎黄子孙的志气。三是“思想理念”引领世界进程,掌握其领先西方的招法,为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内涵。无论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秦始皇时期的“大一统”思想,还是“科举制”这种隋朝就已成熟运行的选人用人制度,或者是“范氏义庄”在北宋时期就已成型的社会化保障制度,都引领了世界先河。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通过讲清中国理念对世界的影响,讲明中国思想对世界的贡献,让青年学生从世界文明“开拓者”的角度增长身为华夏儿女的志气。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历史像中国这般醇厚,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延续不断的只有中国,《论语》《孙子兵法》《史记》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文学巨作,元朝曾一度时间成为亚欧大陆上的绝对统治力量,我们具有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优良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更加肥沃的爱国主义教育“土壤”。“欲灭其国,必去其史”,历史不等于文化,但却是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每個人都拥有了文化自信,我们中华民族才会有民族自信,才会有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才能增长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志气。

2 学中国近代史,知改天换地事迹,增强青年一代做中国人的骄傲,在传承先烈精神中硬骨气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凛然大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情怀,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境界,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忘我精神,家国情怀深深根植于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一是体会革命先烈鞠躬尽瘁的无奈,知耻而后勇,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翻看中国近代史,“屈辱”两字布满整个时间轴线,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如果说光辉历程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能量的话,那“屈辱”经历更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别样养分,更能激发动力。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指挥军舰冲撞日舰壮烈牺牲、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寡不敌众壮烈殉国、谭嗣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当大刀长矛与长枪短炮的第一次交锋,深知不可胜而抗之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惊醒了后人,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出现了这么一批人,他们为了国家复兴竭尽全力、鞠躬尽瘁,在向死而行的路上诠释着什么是爱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好好利用中国近代史这个特殊的时期,了解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百姓的烧杀抢掠、感受先烈在民族危亡关头的所作所为,知耻而后勇,引导学生以国家富强为己任,增强自己的骨气。二是感悟革命先烈一往无前的精神,立民族大义,为人民之幸福而奋斗。每当中华民族到了危难关头,总会出现先驱带领大家前赴后继,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挺立起中国人的脊梁。品味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一往无前的精神,让爱国家、爱人民、爱中华民族扎根于高校大学生心底。1927年李大钊牺牲时年仅38岁,陈延年就义时年仅29岁,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他们身份重要,却也才是二三十岁的青年啊。可是,每一名革命烈士面对死亡的过程都是那么坦然,“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一席话讲出了那个年代革命烈士的信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刻领悟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大义,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依然面不改色的精神,把自我格局提高,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中实现。三是思考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意义,继先烈遗愿,为国家之富强而奋斗。为了人民,全国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仁人志士从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共有2100多万。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如果不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又怎会有那么多的人不惜生命来守护她。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先烈“把一切献给国家”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坚不可摧的爱国主义内核。中国几千万人的前赴后继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我们如今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用好中国的红色资源,讲好革命先烈的故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新时代青年继承好先烈的遗愿,把自身的发展融入祖国建设中来,为中国梦奉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近代之后,中华民族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断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精神上从被动变为主动的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谱写了无数不屈不挠、荡气回肠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这铿锵有力的话语,讲出了中国人的骨气!97C9F478-DF0B-43EB-AB56-9388C325DD89

3 学改革开放史,看翻天覆地变化,增强青年一代做中国人的傲气,在经历复兴坦途中强底气

从1978年改革至今将近半个世纪,成就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又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提升,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世界上地位也持续上升,人民幸福感持续增长,中国人“四个自信”不断坚定,国家强大就是中国人最大的底气。

一是中国速度令世界惊叹,尽显大国实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回想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文革之时的“零起点”,到今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速度令世人皆感叹!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看到这种进步,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更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了人们的优势。高校思政工作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从这些优势着手,通过看家乡变化、对比新旧差距等系列教育真实感受中国速度,坚定“四个自信”,持续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

二是中国力量让世界瞩目,尽显制度优越。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这场全人类的浩劫中,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风雨前行。各省和解放军4.5万人驰援河北,400万社区工作者奋战防控一线,881万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基建狂魔、抗疫斗士,我们14多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守望相助,共同构筑起护佑家园的铁壁铜墙。中国的防疫大考率先交卷,西方国家抄都抄不会。在2020年中国GDP101.6万亿人民币,这是中国首次突破壹佰万亿大关,我们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唯一经济登上正增长高点的国家,“生于华夏,何其有幸。”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底气!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强大的原因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开展专题教育、讨论交流等形似,引导高校大学生把自己的伟大抱负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当中来,从而坚定自己扎根中国、建设中国的决心。

三是中国精神被世界夸赞,尽显大国担当。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現在荧屏上,当外交部长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当维和军人出现在人道主义救援的现场,得到中国援助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4年埃博拉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向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亚三国捐赠了7.5亿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2015年尼泊尔地震,中国向尼泊尔提供2000万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蓝天救援队、民间救援机构也在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中;2019年3月强热带气旋在非洲东南部地区肆虐,中国政府在莫桑比克政府的请求下,提供了搜救和医疗等帮助,更是捐赠了100吨大米;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向1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12亿剂疫苗,2900亿只口罩、35亿件防疫服、45亿多份试剂,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包容、接纳、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刻进了每一个国家的印象里,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大国担当。开展爱国主义要紧跟时事,用国际上对中国的评价开展教育,摆脱“说教”的怪圈,用事实说话、让媒体发声,从而让学生自发地增强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国力、中国应对困难风险的强大能力、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及其铸就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中国人的底气所在。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领学生认识我们的底气所在,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而引导学生们听党话、跟党走,把爱国情感融入祖国建设中来。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它反映了一个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青年人应该有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青年应该有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教育,更应当以增强“三气”为抓手,精准对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从而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21.

[2]熊武一,周家法.军事大辞海[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1587.

[3]习近平.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Z].2019.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21.97C9F478-DF0B-43EB-AB56-9388C325DD89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试析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当代青年大学生国际政治观教育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