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启示
2022-06-24韦喜芬
韦喜芬
摘 要: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并立足于中国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加之毛泽东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实事求是思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要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毛泽东;中国;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6.058
1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
1.1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来源
1.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实事求是”刚开始的时候是在《汉书》中正式提出来的,它是用来称赞刘德严谨治学的态度。儒家经典文化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论语》中也能够体现出来,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也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在做人、做事、学习和交往等方面都把诚信看得尤为重要。孔子在和子路谈论时说道:“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诚实面对问题,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要实事求是。学习中不会的时候要不耻下问,而不是弄虚作假。作为四书之首的《大学》,也谈论到了诚实,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正心诚意,这主要是从个人修身方面进行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在《论语》和《大学》两篇经典著作中没有提到过“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但是都蕴含了“实事求是”,这就为“实事求是”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后期还有许多代表也谈论到了实事求是的相关思想,比如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等。而毛泽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极其感兴趣的,对书籍甚是喜欢,很多篇章读了不止一遍,这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实事求是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1.1.2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大的影响,十分喜欢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十月革命给苏俄带来希望的同时,也给中国送来了希望,毛泽东和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开始阅读经典,研读经典,值得一提的《共产党宣言》这一文毛泽东读了不下百遍,希望能够找到中国的出路,以此改变我们的面貌,这给毛泽东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正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綱》提到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既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又受到马克思主义潜移默化的熏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陶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通过行动去改变中国,希望找到符合中国走的道路。
毛泽东不仅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影响,同时他还受到我国无产阶级理论家的影响。《我的马克思主义》一文的发表,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开始传播开来,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这个理论的魅力,也进行了相关的一些尝试。《社会学大纲》一文,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尤其是实践的唯物论。可以看到,这些无产阶级理论家为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也做出了诸多贡献。邓小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想想看,如果毛泽东没有深厚的哲学功底,那他是如何能够用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出来呢。实事求是强调知行合一,也就是强调行动和理论的一致性。我们来看看《实践论》一文,它也强调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这就要让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二者都不能忽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的经典代表作,这两篇文章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和影响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和影响,就可能没有这两篇文章。《矛盾论》中内容十分丰富,比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那种所谓的那种一刀切,因为这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可以看到,实事求是这个思想它是贯穿着毛泽东在哲学方面的相关著作,也可以说这两篇著作它们奠定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基础,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经典著作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也是实事求是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2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1.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在中国的大革命失败后,有些党内领导人带领大家进行了诸多探索,但由于当时没有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而是直接采用他人的理论和路线,使得这些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而毛泽东则不一样,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中国的实际了解比较深入,提出中国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它出路对我们来说是行不通的。没有照抄照办苏俄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去寻找适合中国的出路。最终证明,我们选的这条革命道路是正确的,是经得住考验的,这个理论也是毛泽东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表现。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代表的《毛泽东选集》,很多篇章都体现着实事求是思想的精髓。
1.2.2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百废待兴,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开启了“三大改造”,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相应的改造。在 “三大改造”过程中,我们结合中国实际采取对应的措施,赎买政策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这也是我们的一大进步。最后,“三大改造”也得以顺利完成,我们开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国家也开始改变,也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也在大大提升,人民也更加幸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是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始走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6A9F0952-A164-4AE7-834D-0349057D795F
1.2.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
“三大改造”后,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确立了起来,但我们不能停滞不前,需要前进,需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对苏共二十大上针对斯大林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强调实事求是,认为不能全盘否认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中也有积极的东西,这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也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希望调动大家的积极因素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虽说不能把这些功劳都归结于毛泽东,但是这代表的不仅仅是毛泽东,还有共产党人,以及那些贡献着的人,他们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当然我们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中国共产党人也能实事求是看待问题,而不是去逃避,他们根据中国实际的情况去解决问题和寻找出路,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3 毛泽东个人的主观因素
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不仅有它的理论来源,还有它的实践基础,当然,和毛泽东个人的主观因素是分不开的。毛泽东小时候生活在湖南省湘潭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因为从小就在农村生活,所以和农民相处得很融洽。早年在县城读书,就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也算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毛泽东意识到,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要想让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富强,就必须推翻三座大山,打破原来这个旧世界,去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从而建立我们的新中国。新文化运动后不久,邓小平、周恩来、蔡和森、王若飞等人去法国留学并进行勤工俭学,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拯救中国的出路。而毛泽东则选择留在祖国,毛泽东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希望根据本国的实际探索出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让中国少走弯路。确实,毛泽东做到了,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深入群众,了解百姓所需,坚持实事求是。
2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我们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也是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脱离中国这个大环境。我们还要反对本本主义,因为本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虽然说“本本”也有好的部分、积极的因素,但是这也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要把“本本”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本本”是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而存在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现在,更要了解中国的过去,同时了解其他的一些国家,这样,才能够从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国情出发,得出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此外,毛泽东还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2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当时的实际相结合。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实际,从中国的客观存在出发,去按规律办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我们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去继承和发展,最后形成了符合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土地革命理论、军队建设理论等。例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毛泽东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在湖南农村做了32天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才形成的关于农村问题的政策和理论。毛泽东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我们不仅仅要反对教条主义,也要反对经验主义。因为我们不能只重视理论,也不能只重视实际,必须把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这样才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2.3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非常注重实践,特别是做调查和研究。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特别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就是要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毛泽东认为,要从事物的原有出发,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要做到实事求是。“城市中心论”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了中国教训,真理是有条件的,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经验,否则也是谬误。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实践中与中国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去寻求适合中国发展的出路。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也才能发展真理,也才能够指导中国的实践。毛泽东强调,我们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把中国这个复杂的环境考虑在其中,同时还要有正确的理论,而理论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毛泽东选集》中的许多篇章都体现着他实践的观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坚持实践观点进行中国的建设,实践、认识再实践,反反复复。
3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经济建设启示
3.1 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956年我们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从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分不开的。中国在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是故步自封,是要立足于中国国情这个实际,在这个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经济更好的向前发展。
3.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立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济总量从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如今,中国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人民的付出与努力。如今,我们进入到新時代,我们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也会发展得更好,正所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3.3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毛泽东认为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与中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使中国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予以重视,借鉴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使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和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绿色”也是契合的,因此,在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论语[M].张燕婴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1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A9F0952-A164-4AE7-834D-0349057D79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