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项目式教学策略探究

2022-06-24沈红

文理导航 2022年19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沈红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型教育模式层出不穷,其中,项目式教学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与新课程目标改革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建构成熟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深入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将对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进行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将重点针对初中历史项目式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项目式教学;教学策略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大部分历史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成绩,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教育加快教学进度,所以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你讲我听”的模式,由此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致使学生习惯在教师的强制性要求下背诵理论知识,从而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项目式教学法是一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也会挖掘出自身潜能,从而助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一、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完整的任务中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时将会实现三个中心转移:“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向以项目主线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实践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扮演主导角色。这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突出了学生的探究与实践,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

(一)明题:确定教学目标,保证探究方向

1.结合学生学情,设计分层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项目式教学方案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处于小学与高中的衔接时期,学生之间由于先天原因或者后天条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教师需要在项目式教学中划分出难度层次,而难度层次的划分依据的正是教学目标。

以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例,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以往的考试成绩以及综合表现将其划分为三层:“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A;综合能力一般的学生为B;综合能力较差的学生为C”。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教材内容与学情分层情况制订学习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根据主要史实说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分组对应名单,并向学生强调本次分层是动态制的,将定期更换每层分组名单,由此激励全员学生的进取心。之后,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时,教师引出《觉醒年代》的视频片段,视频中陈独秀先生正在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学生投入观看的过程中,教师顺势分阶段提出任务要求:“C层学生在教材中勾画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简单直观的任务安排不仅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而且会加深学生对零散知识的记忆;B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尝试自主概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革命运动事件,促使学生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感知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尚情操,并提升辩证分析的能力;A层学生根据《共产党宣言》等材料尝试分析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在整节课教学中,每个学生的项目任务十分明确,在共同学习的同时也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上有所提升,从而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2.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项目式教学是基于具体任务主线上的,所以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借助教学目标提炼出项目主题,由此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深入把握项目主线与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有效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为例。在新课程目标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当聚焦课改中提到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无形中渗透到项目式教学中。因此,教师可以将本节教学重点制订为,“引导学生通过甲午中日战争的概括与《马关条约》的内容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性,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并形成维护国家统一的良好意识”。基于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延伸出项目式教学。教师借助课件出示带有清王朝、朝鲜、日本的地图,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以问答互动的形式展开项目式教学。在学生找出“两次鸦片战争”事件后,教师再向学生详细介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史实,之后引出“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事件,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在问题的一步步引導下,学生逐渐进入正题。教师顺势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的图片说出感想。在问题引导下,学生逐渐攻克了各个项目任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理解“门户开放”的实质与影响,并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以此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立项:合理构建小组,进行任务划分

初中生思维灵活,且具备强烈的创新知识,再加上新课程改革中推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项目式教学与小组合作模式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并在合理的组内分工下各司其职,由此逐渐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为例。本课内容是关于明朝的科技文化,教师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展项目式教学。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其划分为异质小组。接着,教师布置项目任务:(1)填写科技成就表格;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完成明朝小说文学表格。

在项目发布后,教师提示学生在组内展开分工合作,三大板块内容的分布使学生明晰了任务方向。最后,教师将时间完全交给学生,促使学生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在深度考量中完成项目任务。在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组织每个小组展开汇报交流,在汇报结束后教师再做出归纳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建构的印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自主分析,逐渐意识到明朝科技、文化的突出性发展,由此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习惯。

(三)践行:组织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文化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更要求掌握一定的技能,实践活动恰好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技能。项目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探究实践,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项目式教学中融入自主动手制作的环节,引导学生尝试制作一些表格,或者提示学生运用作画的方式归纳自己的项目完成情况,促使学生在亲历践行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以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为例。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史知识,也具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本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考察一些近代历史遗迹。比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考察历史遗迹。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实地考察,也可以网络搜索,在明确了考察内容后,学生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走访地点内进行拍摄记录,有的学生可能会从网络上搜集具体信息,并制作表格。这些内容有可能是一条街道、一个建筑、一座铜像等,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汇报考察结果,并展示自主制作的相关讲解资料。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而且唤起了内心保护文物的意识。

(四)交流:引导成果展示,提升思维品质

初中历史给很多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背诵,从而逐渐导致学生对这些理论文字望而生怯。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项目式教学包括知识应用、交流互动以及成果展示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借助项目式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任务探究中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在成果展示中提升思维品质。

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为例。在课前,教师引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相关画面,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节日是如何形成与演变的”,从而点明本次项目式教学的主题。在学生集中注意力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传统节日,通过网络搜索或者向长辈询问等多种途径探寻该节日的起源,之后将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每个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前成果,由此引导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本节课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来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了历史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正是经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五)评说:优化评价体系,实现综合引导

项目式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评价在项目式教学中至关重要。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探究过程的表现,以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正向引导,由此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组内探究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际关系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征、世界多极化的原因。小组成员在组内共同整理相关材料,并归纳出新的世界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观察学生的探究状态。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让每个小组成员依次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的学生作为观众和评委,对台上小组的展示过程进行观察和评判。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投入状态、语言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做出综合性评价,以民主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可取之处,从而助力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向的教学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项目式教学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历史经验,从而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柴云.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2021(33):119.

[2]田红彩.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4):53-57.

[3]吳川.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项目式教学之研究[J].天津教育,2020(17):121-122.

[4]李在华.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5):55.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