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心灵 唤醒心灵

2022-06-24苏雪芬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浩小芳心灵

苏雪芬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育需要用心用情用爱,用自己丰富真切的情感触动学生的情感。多年的教育经历使我明白,许多学生都有不为成人所知的内心隔膜,有一种自我的伪装,他们外表强大而内心脆弱,非常渴望尊重和理解。教师只有走进他们心灵的世界,缩短跟他们的心理距离,才能取得教育效果。

一、化茧成蝶,展翅而飞

刚高考完的小熙发来微信:“老师,我考完试了,高中这三年我一直没有忘记当年的承诺——对自己负责,我也一直没有忘记是您的教诲,让我重拾对生活、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老师,谢谢您!等着我的好消息吧!”我会心一笑,庆幸自己用真诚打开她的心扉,坚持走心的教育,今天才会感到满满的幸福。

还记得,刚升上初中的小熙,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主动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一般。家长反映她常常会与一些社会青年为伍,还常常因为零用钱、玩手机、迟归等问题与家长争吵,甚至离家出走,彻夜不归。对待学习,她有时会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而表现积极,但是很多时候老师都发现她完成作业不认真。为了了解清楚具体的情况,第一次中段考后的一天,我走进了小熙的家,这次家访让我了解到小熙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里,父亲性格比较暴躁,父母关系不好,父亲不允许小熙与母亲联系。她与哥哥、爸爸一起生活,小熙比较依赖哥哥,可是哥哥已经参加工作,每天很晚回家,与小熙沟通的机会也不多。爸爸经常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到小熙的起居,父女之间少有交流。

一天晚上九点多,我接到小熙父亲的来电,被告知小熙因为手机问题与父亲大吵一架后一直没有回家,也不接电话,小熙的哥哥在外面到处找她。这时,我突然想到她会不会去找妈妈,于是我拨通小熙妈妈的电话,果然,小熙去找妈妈了,我才真正放心。我告诉小熙,我们都在着急地到处找她,担心她的安危。虽然隔着电话,可是我能感觉到她还没有平复情绪,我建议她和妈妈多待一会。第二天我和小熙谈了很久,刚开始都是她在听,我在说,我诉说作为老师的担心和忧虑。可能是我的话语触碰到她敏感的内心深处,慢慢地,她对我的话也做出回应。我也从中了解到她的需要和所求。

每个星期的周记是我和小熙互相交流的主要途径,刚开始阅读小熙的周记,她明显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经过那次离家出走后,她和我认真地诉说生活、学习等。随着班级活动的开展,小熙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我发现小熙脸上多了笑容,与同学积极交谈,也会大大方方地与老师问好。她的同桌也反映小熙上课更积极了,还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平日里,出于师长的关爱,我对小熙多了一份关怀,同时我还加了小熙妈妈的微信,常给她反馈小熙的进步和近况。小熙的妈妈虽然另组了家庭,可是也放心不下女儿,但是又碍于小熙爸爸的阻力,有心无力。每次我与小熙妈妈交流后,都会向小熙透露她妈妈对她的挂念和期待。渐渐地,小熙对我多了几分信任,上课时特别专注,成绩突飞猛进。后来经过我多次与小熙爸爸的沟通后,他终于答应小熙可以利用寒暑假和妈妈小住。这个决定让小熙对父亲的态度有了重大的转变,放学后也按时回家,学习更上进了。有一次,她在周记里写道:“老师,感谢您让我看到希望,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会为自己负责的,不会辜负您和爸爸妈妈的期望,相信我!”后来,小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我为小熙能顺利、健康地度过初中三年而感到欣慰,同时我也更加坚定当初的信念: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与学生的心灵撞击出情感的火花。

二、唤醒心中的善

周四下午放学后不久,小芳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告诉我:“老师,小高和小浩在班上扔足球,差点砸到我。您瞧,这是他们扔的足球。”我接过足球,关切地问她有没有受伤,她说:“没有,球只是擦过我的额头,但是把我吓了一跳。”我拍拍她的肩膀,安慰她:“幸好没有受伤,你没事就好。那他们现在还在课室吗?”“不,他们逃跑了。有同学说他们不是第一次在班上扔球了,有一次好像还差点砸到投影仪。老师,您可以查看监控。”小芳一脸正义地说。我见天色已晚,便让小芳先回家,并答应她明天会彻查这件事。

面对如此情况,我该怎么办呢?像以往一样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是先与家长沟通?……正当我困惑时,桌面上一句话映入我的眼帘:遇到问题先问为什么,再想怎么办。是啊,我了解这两个学生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我可以从学生的行为背后去了解他们的动机,然后寻找解决的策略。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我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蕴藏的情绪。

正当我准备收拾东西回家的时候,小高和小浩突然出现在我的跟前。他俩耷拉着脑袋,不敢正视我,一副等着批评的样子。没等我发话,小高怯怯地说:“老师,我们是来认错的,刚才我们不该在教室里玩足球,还差点砸到同学,对不起!”他们的出现出乎我的意料,同时我又为他们能主动认错感到欣慰。我拍了拍他俩的肩膀,对他们说:“你们能够主动认错,这说明你们是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孩子。现在你们愿意和老师说说自己为什么会在课室里玩球吗?”小高和小浩终于舒了一口气。他们告诉我,平时课间不准追逐打闹,除了做作业,和同学聊天,都找不到乐趣,所以才想到玩球。原来,他们都喜欢打球,一拿起球就忍不住要投篮、传球,最后他们希望我能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老师,您不生气吗?”小浩追问着。我笑了笑:“刚开始,我是挺生气的,可是你们诚实,并有诚意,而且我现在也了解了你们的想法,并且可以理解你们的做法,所以我觉得不该生气,相信你们会处理好,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给小芳同学一个交代。”小高拍着胸口说:“老师,您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二天,小高和小浩利用早读课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小芳道歉,分享了他们对这件事的认识和反省,并保证自觉遵守规矩。他们的举动让我有点意外,但是我选择相信他们,相信他们会自我成长。

这一次,我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我只是让他们去察觉自己行为背后所蕴藏的感受,也让我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学会接纳他们,遇到问题先问为什么,再想怎么办。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没有体会、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时,不要急着找方法,给学生一段自省的时间,一个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成全他们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蜕变。

三、幸福的教育不是教出来的

“苏老师,昨天你外出学习,咱们班的纪律很不好,校长经过时教育了他们两次才安静下来,今天你可要好好教育他们。”一大早,副班主任迫不及待地告知我情况。我看向教室,坐在窗边的学生不时地看向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很想训斥他们,但理智告诉我:要冷靜,现在不是教育的时机。于是,我若无其事地上起课来。奇怪的是,今天的英语课特别安静,与学生眼神交流时,我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临下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段话:“今天课堂上看见每一位同学认真又专注的眼神,这是我以前不曾发现的,感觉你们一夜间长大了,相信你们在其他课堂也会如此!”最后一节自修课,我故意迟了一点来到教室,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都很投入,很专注。我回到办公室,发现桌面上放着一封信,上面写道:

亲爱的老师:

您曾教导我们:不妨碍,不伤害。但我们的吵闹声妨碍了别的班,也损害了自己班的荣誉!我们后悔了。昨天还猜想着您会怎样教育我们,可今天您的温和让我们感受到您的信任与宽容。您,没有训斥我们,而是给了我们自省的机会!

亲爱的老师,如我们的班歌所唱:“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是您!亲爱的老师,谢谢您……

看着全班同学的签名,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孩子们,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懂得:原来幸福的教育不是教出来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真正的教育关注的不应只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是立足于长远的唤醒心灵。

猜你喜欢

小浩小芳心灵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好朋友
求婚
我的爸爸是谁
安慰
一个被妈妈厌恶的小孩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