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革命文化题材作品教学策略探寻

2022-06-24戴丽影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题材革命教材

戴丽影

摘 要:革命文化题材作品在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多篇幅,并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采取资料助学、朗读激发、品读关键词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策略,既让语文要素得到落实,也让学生在学习革命文化题材作品中,加深对革命文化精神的认同,将红色精神根植于内心。

关键词:革命文化题材;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策略

一、革命文化题材作品选编情况及教学价值

(一)革命文化題材作品选编情况

本文所指的革命文化题材作品,是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老一辈无产革命家和革命人物英雄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顽强奋斗等革命传统。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有320篇左右,革命文化题材作品就有40多篇。此外,教材还在“阅读链接”栏目中选取革命文化作品。

(二)革命文化题材作品的重要教学价值

大量革命文化题材作品进入语文统编教材,这与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语文教材要继续注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量阅读和实践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课本选编的课文以革命文化题材为载体,蕴含红色基因,对国家立德树人方面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二、革命文化题材作品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学生理解方面

1. 内容理解的困难: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比较欠缺,学生对一些固有词语和相关背景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2. 情感认知的困难:这些红色经典作品一般都有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但学生对革命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不够深入了解,难以和作品产生强烈共鸣。

(二)教师教学方面

误区一:没有把握好这类课文题材的独特作用,把革命文化题材类作品等同于其他课文,忽略其人文价值对学生精神的涵养。

误区二:教师容易把这类课文上得比较空泛,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也无法真正产生对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这不仅无法体现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教学价值,还影响基础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三、革命文化题材作品教学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陈先云指出:要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寻求教材在语言文字、价值与教学取向之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以及体现国家意志与学科自身规律之间的平衡点,以便更为充分地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提升语文教材的育人价值。

(一)资料助学,加深文本理解

教师在课前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品质的体会,为真正走进革命文化题材作品做好情感铺垫。这也呼应了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能力训练要素。

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教师应利用课后习题,布置学生提前查找周恩来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资料,或是直接补充当时社会贫穷落后的资料。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作“中华不振”,感受其背后的沉重分量,也才能更好地感悟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同时,结合课后习题相关查阅资料,进一步丰厚周恩来的形象,感悟周恩来知行合一,志在报国的宏大胸怀。

(二)朗读感受,激发内在情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习得语言,也能和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获得高尚情操的熏陶。因此在教学此类课文时,也可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受,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有两处是毛主席的内心独白:“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他的尸骨吧。”教师可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毛主席当时痛苦、矛盾的心境,再引读,一步步把气氛烘托出来,让学生真正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体会毛主席当时的悲痛,进一步理解毛主席尽管悲痛不舍,仍以大局为重的伟人胸怀。最后让学生再三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明白诗中蕴含着伟人艰难的心路历程和作者对革命英雄的歌咏。这样通过多种形式分层次地读,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产生共情,也激发其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三)紧扣表达,力求言意兼得

革命文化题材作品育人价值是和语言文字训练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紧扣表达,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品析人物形象,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融合,同时要注意抓住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和运用。

1. 品析关键词句,感知人物品质

革命文化题材文本对英雄人物的刻画很有感染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感受英雄革命人物的特点,落实语文要素。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教师要注意抓住李大钊的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如“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平静而慈祥的脸”,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即使遭受严刑拷打依然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2. 关注语用,加强语言实践

学习语文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执教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时,要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本位,注意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落实语文要素。

(1)关注表达,学习写法

革命文化题材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表达的良好范式。如教学《军神》,可带领学生体味课文如何利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并借助阅读链接《丰碑》,迁移运用。

(2)抓住语言学习的训练点,加强语言实践

语言的积累和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在执教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时,同样也可以抓住课文的语言训练点进行表达训练。对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复述的方式,引领学生运用内化课文语言。如《难忘的泼水节》,可利用课后习题“说说周总理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借助课文语言复述过程,从而运用课文语言。高年级可以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小练笔。

(四)延伸拓展,开展多种主题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革命传统作品外,还可以安排多种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受到更多的革命传统教育。

第一,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其他一些革命传统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进学生对革命人物或者事件的了解。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鲁迅单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鲁迅专题阅读,拓展阅读《朝花夕拾》《呐喊》等作品,也可以引导学生读其他作家写的与鲁迅有关的文章、评论等。

第二,開展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主题阅读实践活动。比如开展主题“我最敬佩的革命英雄”的演讲,革命经典作品诵读比赛,红色经典课本剧表演,讲红色故事等。

第三,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生活社会实践中。比如笔者曾在班级开展“红色寻迹”主题活动:(1)选择一个你最想了解或者最欣赏的革命人物,去绘制他们的革命之路,讲述他们的革命故事;(2)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一起,一起去探访一处革命教育基地;(3)采访社区一位优秀党员活动,了解他们的故事;(4)和同学一起查找资料,搜集红色诗词,制作小诗集;(5)学唱一首红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的革命情怀。这些活动将文字阅读向生活拓展延伸,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了解,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情感价值熏陶。

总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作品教学既要落实语文要素,又要注意落实革命文化精神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双线合一,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红色精神植根在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陈先云.“文道统一”原则下教材选编特点及教学建议——以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为例[J].江苏教育,2019(73).

[2]张依芳.小学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意涵与教学建议[J].新教师,2021(04).

[3]范国强.让革命文化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相得益彰[J].福建教育,20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林芳.论新形势下“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6(12).

[6]钟海芳.例谈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红色经典课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课题,2020(10).

猜你喜欢

题材革命教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教材精读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中国的出行革命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