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研究
2022-06-24郭华生方燕
郭华生 方燕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知行合一”教育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文章以“三全一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为范例,以创新发展的实然客观回应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同时,面对移动学习变革和实训场景一体化建设,深入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未来样貌。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010-04
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与理论践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知行合一”品质、铸就社会人格的熔合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其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便要求“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而要在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过程中,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就应从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现象中抽丝剥茧,理出本质,发现其中应遵循的基本理论,从而在现实状况中研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以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新人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双重对象化活动,二是实践是客观的、现实的、物质性的活动[1]。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去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理论问题,从而探索解决理论思维和实践存在的对立统一的种种矛盾,从实践维度来寻求解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理论困惑以及理论思维和实践存在的矛盾状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丰厚的理论根基和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一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四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理论和实践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与实践都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两个重要的驱动力。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交融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度。
(二)“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指导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重要思想,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儒家普遍认为,知行统一是为人为学的根本,只有知行统一,方能达到善的标准和境界,正如“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后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突出实践(“行”)在认识论中的先导地位,将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2]。特别是陶行知先生提出并实践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从教育学的角度为“知行合一”的实践与落实提供了指导观点与路径方法。而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体价值的角度来看,其“立德树人”的根本追求便是“为人为学”,在课程终极目标上与“知行合一”追求的“善”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应始终强调理论感知和实践行为的“合一”,即知和行不应互相排斥与凌驾,而应让客体的行顺应主体的知,知和行内在统一、相互贯通和促进,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范式依据。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提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3]。这“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梳理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在新时代关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将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根本灵魂就是要坚持中国逻辑,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教育,目标追求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内容和形式就是要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上下功夫,要坚持与理论同向、与时代同行、与青春同在;其改革实施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而立德树人的成效就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根本标准。E73D4F9A-3239-4872-9088-166DC0D09DEC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现状,更多是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状况,主要是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种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即“SWOT”:S(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O(Opportunities)机会、T(Threats)威胁。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可运用“SWOT分析法”,这不仅有利于全面正确把握其发展态势,更重要的是能为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客观的决策支撑[4]。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SW”分析
“SW”分析主要是对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内因(即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准确和全面把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是推动创新发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历史与现状,而且要考虑未来发展问题。要想尽可能客观、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劣势,只能在其一线的实践教学上观察和总结,从其相关的科研成果以及普遍共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如表1所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OT”分析
“OT”分析主要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人文)和技术等外部宏观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可能对其实践教学系统造成的影响,为其实践教学系统的创新发展制订相应的对策以提供支撑。现运用“OT”分析,对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个主要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把握其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主要威胁。
三、基于“三全一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
创新构建的“三全一多”(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和多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试验,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知行合一”教育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运用“SWOT分析法”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紧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为构建原点,基于“三全一多”的目标效果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一)设计强化价值引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坚定学生“四个自信”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紧密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在精心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延伸独立设置了1学分共16学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公共必修课,并依照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强化价值引领,设计了以“重走中国革命和建设之路”校园闯关越野比赛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块、以“大学生时政论坛”为代表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模块、以“‘人生的纽扣体验成长擂台赛”为代表的道德素养模块、以“法律知识竞赛”为代表的法律素养培育模块和以“顶岗实习中提升职业素养的实践与思考”为代表的职业素养培育模块等五大模块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的内容包,同时以这五大模块为归属再细分出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23个子项目,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课程化项目设置的精准度,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的内容设置和整合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协同实施,从而使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成为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平台和大本营。
(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双主体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全一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引导学生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创新探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化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国渔政南海总队、南方报业传媒产业基地等八大实践教学基地协同教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效的协同育人实践机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基地内容的深度融合,同时促使学生组成朋辈小群体,开展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服务工作,推动学校与基地双主体的协同育人。
(三)搭建“双微”式(微课+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三全一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时,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唱响网络主旋律,通过运营“德e行社区”微信平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网站,把具备互联网特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转化为网络微课,把适合移动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转化为虚拟的网络学习项目,即以“双微”(微课+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平台开发为工作抓手和突破口,精心开发一批优质的、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微课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创新的移动学习支持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与理论传播平台。
(四)构建科学化、精细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三全一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按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网络辅助”和“阶段实施”的教学运行步骤来实施的。首先积极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导师制;其次,制定具体的工作文件和相关操作规程,细化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守则,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进行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教学,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的保障机制;最后,制定科学量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3+X”五级评价考核方式,以确保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热度、厚度、宽度和满意度。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移动学习变革带来的创新发展
信息智能是新时代一个不可能回避的技术革新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来说,也是绕不过去的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移动学习的应运而生,不仅使我们面对的学习者具有天生移动学习的特性和习惯,而且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运用移动信息智能技术和媒介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者产生“神奇”的联结,并架构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新颖的实践教学空间和更高效的实践学习模式。“移动学习之父”克拉克·奎因在2012年创造性地提出移动学习的“5C”理论。“5C”即内容(Content)、计算(Compute)、获取(Capture)、沟通(Communicate)以及融合(Combination)。那么,这些移动互联网的革新技术和移动学习的革新理论将如何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新的变化呢?“5C”理论又如何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更能满足新时代学习者的心智体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呢?E73D4F9A-3239-4872-9088-166DC0D09DEC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要创新发展,就必须主动迎接信息智能时代的到来。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移动学习连接的媒介,如蓝墨云班课APP、中成智慧课堂、文华在线“数字马院”、超星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移动实践课堂,等等。这些新技术媒介的出现和适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产生移动空间的实践新场域,同时,理论信息产生和交流的即时性将大大增加。未来,移动学习新的技术媒介将会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实践教学活动继续发酵,并可能产生如下发展变化:1.从单纯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资源库向“资源+互动”转变;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资源和内容将“微小化”,大量的短视频或微课程将上线,满足移动环境下的碎片化学习需求;3. 教学者和学习者趋向群体化的发展,更关注实践过程的即时沟通与互动,互动实践社区成为核心,圈子实践互动的方式将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交流更为深入;4.针对学习对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的数据采集以及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将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资源,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学把握、分析学情。
(二)实训场景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创新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多媒体课室为教学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则从传统的多媒体课室的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等延伸至校园各类活动场所,乃至校园外的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基本上经历了从多媒体教室—校园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环境变化和空间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无疑是在社会实践的环境和空间状态中自然发生或安排实施的,是与高校学生联系最紧密、切身体会最深刻的一种育人方式,是让学生能最真实感知社会历史或当下事件的现场,具有生活性、事件性、社会性、真实性、开放性、多元性等多重特性和功能,充分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同类型发展的要求。
随着高校对实践教育思考的深入以及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手段在高校实践教育中的充分运用,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其中一个切入点便是:能不能在校内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实训场景?这个一体化实训场景不同于以往各类文化场馆、纪念场馆的利用,它的建设目标是直接对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它的建设也不同于当下的智慧课堂,不是单纯为了更便利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而建,而是为了更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功能,将真实社会环境和历史时空再度重现。当前有不少高校纷纷尝试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的实训空间,如东莞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慧课室等,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化、情景化、体验式、开放式教学提供新的试验田。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训场景或许会出现颠覆性的构建,并可能是智慧型的样貌:1.运用更多的信息智能技术如VR技术虚拟社会历史或社会事件的现场;2.一个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实训场景,将承载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功能,一个有限的实训空间将出现无限不同的时空场景;3.人机对话模式将出现,部分教学将由机器人实现,理论的创新者、实践者和社会历史事件或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将被大量虚拟化后出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并参与对话等实质的实训活动。
[ 参 考 文 献 ]
[1] 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4-125.
[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52.
[3] 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OL].(2020-06-19)[2018—10—08].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008/c40531-30328290.html.
[4] 方燕,郭华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42-49.
[责任编辑:钟 岚]E73D4F9A-3239-4872-9088-166DC0D09D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