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克塔维亚·E·巴特勒《亲缘》的国内研究综述

2022-06-24王佳文

今古文创 2022年22期
关键词:亲缘巴特勒

王佳文

【摘要】 奥克塔维亚·E·巴特勒作为享誉世界的非裔美籍女性科幻小说家,以极具开拓性的创作手法,对非裔美国科幻小说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国内现存研究成果,现对《亲缘》的国内文学评论进行综述,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国内研究此小说的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奥克塔维亚·E·巴特勒,《亲缘》,国内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2-002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2.009

一、奥克塔维亚及《亲缘》概述

奥克塔维亚·E·巴特勒(Octavia E·Butler,1947—2006)于1947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西南部的帕萨迪纳城,童年时期,她喜欢阅读科幻小说。1995年她成为第一位以科幻小说获颁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小说家,2000年获得西雅图文学中心终身成就奖,且于2020年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除此外她还获得过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以及美国笔会文学写作终身成就奖。她的作品有《亲缘》(Kindred,1979)、《血童》(Blood Child,1984)、《地球之种二部曲》——  《地球之种:播种者寓言》(Parable of the Sower,1993)、《地球之种:天赋寓言》(Parable of the Talents,1993)、《雏鸟》(Fledgling,2005)等,其中《亲缘》是巴特勒最成功且受到国内国外学者关注最多的作品。

《亲缘》讲述26岁的美国非裔姑娘达娜,在20多天的时间里总共6次受到神秘力量召唤并“穿越”时空——她从1976年洛杉矶的新家“穿越”到历史中所描绘的 1812年至1831年的马里兰州的韦林种植园,目的是去救助深陷困境的白人祖先鲁弗斯和其女祖爱丽丝的生命。在她的第6次时空旅行中,达娜因反抗鲁弗斯的强奸而举刀杀死了他,在与鲁弗斯的斗争中,达娜失去自己的手臂并穿越回原来的世界。通过几次时空穿越,主人公达娜找寻到了过去历史的真相以及家族的秘密,理解了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的真正含义,最后获得直面历史创伤,重塑自我的能力。

二、国内文献分类综述:

国外对于巴特勒的研究始于1970年末,并伴随着她的文学创作而逐渐丰富深入,国外文学评论家多从新奴隶叙事、创伤叙事以及互文性等多重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国内对于巴特勒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由于国内学者深受《亲缘》主题与语言的魅力吸引,故而迅速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将以新奴隶叙事、空间理论、新历史主义、语言学理论以及性别主义理论角度对文献进行评述,并梳理《亲缘》在国内的研究现状,以期挖掘新的研究视角。

(一)新奴隶叙事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亲缘》的叙述偏向于新奴隶叙事的角度,其中代表学者胡可清认为,《亲缘》“对奴隶叙述的模仿间接地强化了小说的史学价值,凸显了权力争斗之中反复上演的历史哲学,与此同时小说的创新之处在于如何运用新奴隶叙述改造传统奴隶叙述,揭示它的空白与沉默。”(胡可清,2012)新奴隶叙事的创新性在于凸显奴隶叙述重写中的矛盾,同时它又为非裔美国文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奴隶叙述中小说人物和具体人物之间的平行和对比产生了互文性,小说以主人公达娜作为新时期黑人奴隶的典型代表,与杜格拉斯形成互文性的比较。通过对比研究,从新奴隶叙事的代表人物达娜口中,读者也可以了解到黑人历史生活的真实模样,即使黑人奴隶的历史是痛苦不堪的,种族融合的步伐也不会因此停滞不前,黑人也要学会克服创伤与白人一起融合发展。

新奴隶叙事确实为学界研究巴特勒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达娜这个新奴隶代表人物既观察到了历史既甜蜜又痛苦的部分,又拥有了看待历史的全新深刻角度。

(二)空间理论

有学者认为《亲缘》作为一部空间理论集大成之作,作者让主人公达娜在两个空间之间来回穿梭,从而发掘黑人与白人应当如何看待历史的全新角度。

学者甘婷与林元富从空间理论角度出发,借用福柯的界限理论,分析小说中蕴藏的时空转换的内容并且以此为基准探究时空、伦理、情感之间跨越界限影响下,黑人们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解放自我以及重构自我的能力。全文以双向时空为线索进行跳脱叙事,两个时空存在著明显的界限的,叙述通过两条时间轴和两个地理空间呈螺旋状交叉进行的,但“时空跳转既不是渐进式的,也几乎没有过渡。” (甘婷,林元富,2021)每当鲁弗斯的生命受到威胁,那么达娜就会以救世主的身份立刻出现在昔世,给予鲁弗斯以帮助。历史和现在不停地界限分明的交替着,但这两世的空间之中只有达娜在独自来回往复。甘婷与林元富将福柯的理论与巴特勒的小说相结合,体现了巴特勒作为非裔小说家反思和审视蓄奴制和种族歧视给两个种族共同带来深刻影响的努力。

学者庞好农以空间理论出发进行研究,“消除了外祖母悖论、双向时差悖论和跨时空物品悖论可能引起的逻辑混乱和思维紊乱,继承和发扬了黑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等方面的传统。”(庞好农,2017)外祖母悖论体现在达娜对白人祖父鲁弗斯的跨时空救援,以保证她本人可以降生。其次,双向时差悖论体现在以达娜为核心的时差观,即从现世出发的时空跨越能力。最后的跨时空物品悖论体现在昔世的伤口现世也有表现,现世的药品在昔世也具有治愈作用,这些都增强了小说空间穿越的亲和力与可信度。另外论文中的意念与时空的转换,也分为三部分:非能动的时空转换——达娜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切换到不可控的鲁弗斯受伤的昔世时空中去的;能动的时空转换——凯文通过抓住达娜的手所实现的两人共同穿越的现象;意念冲突的时空转换——达娜最后只能断臂回到现世世界中。

巴特勒借由时空跨越的手法帮助白人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帮助黑人走出创伤重新振作,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巴特勒的小说提供了新的多维视角。

(三)新历史主义

巴特勒试图通过穿越者达娜,以新历史主义叙事风格,寻找黑人昔世与现世的联系,却在最后发现黑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离不开白人,且在与白人慢慢融合中推进。

学者吴素贞从新历史角度出发,让时空穿越者达娜作为历史目击者,在真实社会与历史虚幻中穿行寻找黑白人种之间的亲缘关联,打破黑白人种持续对抗的局面。小说以达娜在病床上失去自己的左臂为开始,后以倒叙的方式对达娜的6次时空穿越之旅进行描述,而达娜的新历史书写,也在帮读者构建出美国昔世社会的黑人历史。首先,达娜的穿越就是历史寻根之旅,她意外发现自己是白人奴隶主与黑人奴隶结合的血脉,她的身上蕴藏着黑白人种在斗争中融合的方面。其次,达娜的穿越是对历史的重写,达娜的整个家族都象征着美国奴隶制的秘密,论文以达娜与鲁弗斯,达娜与凯文为例,分别叙述着黑白人种在两世之间互相交织的关系,证明白人脱离黑人是很难得到独立与发展的,而黑人脱离白人也无法获得重生。从新历史叙述角度出发,黑白人种不应该总是处于对立矛盾的两级,而是应该吸取历史经验,融合共获新生。

学者李珉从历史书写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差异,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丑恶嘴脸。既然美国历史是由黑白人种相互交织所构成的,那么关于黑人历史的书写就应该是在黑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客观陈述。小说主要以新历史主义书写向我们再现着美国历史中奴隶们黑暗的生活,他们不像人类,但更像归属于奴隶主的动物受尽白眼与虐待,但这些非人的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美国人民对于自由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引发现世对美国现代社会中的种族关系和两性关系的深思。回顾历史是痛苦的,但逃避是根本没用的,所以作者更希望黑人们直面历史,重塑自身,并且在未来谱写新的历史。

学者李美芹从历史书写角度出发,由达娜之口再现了原本不可被再现的历史,《亲缘》中所有的历史书写,都为美国人提供了记忆素材,官方对于美国蓄奴史的模糊化与美化都被达娜的叙述揭开那层虚假的外皮,直指其内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并没有孤立地审视历史中奴隶制对单个个体的影响,而是把蓄奴制置于家族网络之中,探讨其对整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美国民族的影响,其中对于美国社会影响最深。小说的新历史书写言说了许多难以言说的创痛,“时间旅行使得时序错乱的叙事隐喻字面化,并以文学幻想的形式展开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李美芹,2018)

三位学者通过同一角度的平行叙述,讲述巴特勒小说中的新历史主义手法,恰好说明黑白种族间难以言述的感情纠葛,既然种族间的不平等历史已无法修复,那么只能聚焦未来,不仅黑人需要面对自己沉痛的历史,而且白人也需要一起反思,因为黑白人种间拥有着共同的历史以及割不断的共生渊源,所以黑白人种共同促进才是大势所趋。虽然三位学者都分析了小说的叙事框架,但是只有将三位学者的观点结合分析,读者才能洞察小说中新历史主义的全貌。

(四)其他

除了以上几种理论,有部分学者还聚焦于研究《亲缘》的语言学理论以及性别主义理论。

学者吴素贞就抓住作品的文本,研究小说人物不可忽视的语言意识。《亲缘》从三点叙述了美国黑奴的语言意识,第一,种族之间的语言差异,比如马里兰黑人们将语言当做族群身份的象征,他们对穿越者达娜类似白人的语言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同时马里兰黑人们也明白语言的差异也是权力的象征,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黑人自由思想的萌芽。第二,种族之间的语言争夺,体现在白人奴隶主对黑人受教育权的剥夺,读写行为操纵以及日常语言中的管束中。第三,语言地位的改变也极大程度上反映了黑人们对自己应得权利的诉求,语言在社会上是有着巨大力量的,它可以给黑人启智从而帮助黑人逃脱种植园,所以语言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黑人,黑人的自我解放与自我书写也是通过语言才得以实现的。这篇文章以语言理论,丰富了对于巴特勒科幻小说的研究视角。

学者郭智文从白人男性的角度出发,让达娜作为反抗白人男性支配地位的主角,并且利用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慢慢地消解着白人男性支配性的地位。来自现世的达娜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同时又秉持着不能改变历史的原则,于是她使自己深陷矛盾之中,一方面她需要按照昔世黑奴的行为习惯做事才可以让她以黑人女性身份融入社会,但另一方面,她又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处于社會边缘地位的黑人。她的读写能力,经常给白人奴隶主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觉得能读会写的奴隶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于是达娜的生活中充满着风险与挑战,乃至于给奴隶主的儿子——鲁弗斯读书都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更不要提她甚至还带出了黑人学生,让黑人奴隶们重新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这些都对白人男性的地位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所以从白人男性视角来看,达娜的所作所为都在撼动着他们的支配地位。

林晓在其论文中体现出对《亲缘》中性别歧视问题的相关分析,由于巴特勒突出表现的都是非裔美国女性集体的优秀品质,她们都拥有坚定的意志力、卓越的领导才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充沛的精力,所以林晓认为以主人公达娜为例,她只有摆脱黑人民族的薄弱忧郁意志,才能获得黑人女性的解放。而梁文在论文中指出两性和黑白之间的互相依赖和共生关系,并深度解析了黑白种族的历史渊源和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魏艳在她的论文中分析到,巴特勒的叙述主要涉及女性视角下的美国奴隶制中,白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种族与性别压迫,最后探究得出揭露历史会对现实造成持久性影响,跨种族的健康两性关系也是一种乐观的历史观。

不论是语言的独特性还是性别种族之间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对本文剖析《亲缘》提出新的研究角度。

三、结语

研究《亲缘》不仅可以了解巴特勒及其作品,体会其作品中所展现的科幻小说特征,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思考奴隶制给黑人带来的沉重灾难,而且可以帮助消解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达到黑白男性女性的共同发展。通过对巴特勒《亲缘》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后可以得出,当前国内学者对于巴特勒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奴隶叙事、新历史主义、空间理论、语言学理论以及性别主义理论已成为《亲缘》中渐为瞩目的层面。虽然相对国外,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由此可见相关的研究正在初步形成,视角也逐渐开阔起来。 然而,国内对于巴特勒的研究亦存在未尽完备之处,就其总体格局而言,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国内学者对巴特勒的研究中存在零散、感性的现象,并没有形成完备的研究体系。国内的学者都单独从《亲缘》的某一研究角度出发,研究内容相对片面。第二,巴特勒的《亲缘》研究中的主题研究描述较为多见,对于系统的宏观把握和理论阐述尚显不足,研究对象多停留于对特定现象的探讨,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第三,国内学者研究忽视小说语言解读,对文本的重视和阐释力度也不够,国内研究范畴亦多处于某一特定视角映照之下,如历史,奴隶,空间等,并未在其中涉及足够多的文本阐释内容。

本文建议,第一,由于暂未有学者涉及巴特勒的其他作品,使得研究对象过于单一,所以可以加入她的其他代表作进行对比研究 ;第二,研究缺少以巴特勒少数族裔身份的独特视角下的科幻小说与其他科幻小说的对比分析。这样就使得此项研究无法行之有效地、客观地认知及构建非裔美国史,亦无从实现以语言和文本窥见巴特勒写作独特之处的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1]甘婷,林元富.奥克塔维亚巴特勒《亲缘》的“界限”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29(1):104-108.

[2]郭智文.巴特勒小说《家族》中白人男性支配性气质的解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3):89-93.

[3]胡可清.權力和奴隶叙述—— 《家族》中的历史哲学[J].外国文学研究,2012,2(4):57-64.

[4]李美芹.论巴特勒小说《家族》中的历史书写和政治隐喻[J].浙江商大学学报,2018,1(1):18-24.

[5]李珉.巴特勒小说《家族》中的历史书写和政治隐喻[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6):77-80.

[6]梁文.奥克塔维亚·巴特勒《亲缘》中的种族与性别歧视[D].中央民族大学,2017.

[7]林晓.跨越忧郁:巴特勒《家族》中黑人女性人物达娜的解放[D].湖南科技大学,2011.

[8]庞好农.从《亲缘》探析巴特勒笔下的仿真叙事与时空跨越[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1):154-160.

[9]魏艳.论巴特勒小说《亲缘》中的历史书写[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吴素贞.论《亲缘》中的“语言”诉求[J].当代外语研究,2015,7(7):72-75.

[11]吴素贞.打破黑与白的对立:《亲缘》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6,37(2):81-85.

猜你喜欢

亲缘巴特勒
社会网络视角下东北朝鲜族村庄的人口流动
社会网络视角下东北朝鲜族村庄的人口流动
移民与文化认同:土家族民歌《吴幺姑》探析
巴特勒 狼人杀
清白之年
《黑骏马》:个体生命特殊的孤独与亲缘
特别的外宿
西欧又有新发现 半数男性结“亲缘”
吉米?巴特勒:从不抱怨的明星
吉米·巴特勒:被母亲赶出家门的“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