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尔斯·约翰逊《中间航道》的国内研究综述

2022-06-24徐雯莉

今古文创 2022年22期
关键词:查尔斯研究综述约翰逊

徐雯莉

【摘要】 查尔斯·约翰逊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非裔小说家,创作出多部经典小说,其中《中间航道》最受读者欢迎,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角度多样且成果丰硕。本文对《中间航道》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与梳理,以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查尔斯·约翰逊;《中间航道》;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2-00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2.005

一、查尔斯·约翰逊《中间航道》

查尔斯·约翰逊(Charles Johnson, 1948—)是美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非裔小说家。到目前为止,约翰逊共出版过四部长篇小说,分别是《菲斯与好东西》(Faith and the Good Thing,1974)、《牧牛传说》(Oxherding Tale,1990)、《中间通道》(Middle Passage,1990)和《梦想家》(Dreamer: A Novel,1998)。除了長篇小说,他还出版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分别为《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1986)、《捉魂人及其他故事集》(Soul-catcher and Other Stories,2001)和《金博士的冰箱及其他睡前故事》(Dr·King’s Refrigerator and Other Bedtime Stories,2005)。在1990年,约翰逊凭借其代表作《中间通道》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成为在拉尔夫·埃里森1953年获奖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非裔男作家。除此之外,他在1998年获得过麦克阿瑟奖,在2000年获得过艺术终生成就奖等。20世纪80年代前文学界对约翰逊的评论非常少,但到199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后,他被学界所熟知,国内外研究他的学者逐渐增多,他也逐渐成为评论界的焦点。随着学者关注程度的增加,研究约翰逊的各种传记、专著、论文及访谈也随之增加。相比于国外研究热潮,国内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但依然相对深入且多角度,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中间航道》小说名起源于历史上16世纪到19世纪早期盛行的大西洋三角黑奴贸易,贸易所经之地被称为中间通道,即轮船从欧洲出发南下非洲,载满一船黑人后横跨大西洋到达彼岸的美洲,将黑人卖给南方种植园园主做奴隶后再载着买来的物资和金钱返回欧洲。小说以黑人卢瑟福德·卡尔霍恩(RutherfordCalhoun)写的航海日记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以个人角度出发讲述了1830年他在“共和国号”贩奴船上的经历。

主人公卢赛福德因为奴隶主去世而重获自由,来到向往已久的新奥尔良,准备在那儿安家并开始自己不是黑奴身份的新生活。但由于能力不足且好吃懒做,没有找上工作的他只能靠偷窃生活。在那里他认识了黑人女教师伊莎多拉并与她相爱,但为了逃避那儿的债务和即将到来的婚姻他决定改变生存环境,逃离那个让他烦恼的地方,由此阴差阳错地上了一艘运输黑奴的船。船长福尔肯心狠手辣使得众船员和黑奴不满,因此在一次大浪中船员和黑奴同时各自谋划造反,船长得知后准备自杀,并在这之前委托卢赛福德帮助他完成航海日记的书写。作为船上唯一的黑人船员,他运用自己这一独特的身份,巧妙地在船长和船员,黑奴和白人船员之间进行协调,让大家在这艘危船上和谐共处到达目的地。在之后的旅途中他被黑人部落的信仰所影响,逐渐由玩世不恭成长为一个有爱有责任感的人,并最终和之前分开的伊莎贝拉组成圆满的家庭,建立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对约翰逊的研究随着他的文学创作增加逐渐丰富与深入,多从后殖民主义、创伤理论、精神分析、叙事学、空间理论等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相比于国外,国内关于约翰逊的研究较少,开始时间也相对较晚,对于该作品的研究落后于国外,且有重复国外研究角度及方向之趋势。本文将从创伤理论、空间理论、新历史主义和其他研究等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归纳国内对于该小说的研究现状。

(一)创伤理论

“美国学者凯西·卡鲁斯在《沉默的经历》一书中提出:创伤描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灾难性的、无法回避的经历,受害者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常常是延宕的、无法控制的,并通过幻觉或其他方式重复出现。”(刘芳,2021)国内有很多学者选择从创伤理论角度来研究这篇小说。史永红(2015)从心理创伤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主人公卢赛福德所遭受的家庭和种族创伤,同时揭示产生这些创伤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及东西方思想结合的救赎之道。文章指出主人公卢赛福德的父亲在其幼年时离开,导致他从小就没有归属感,对未来也充满了消极的态度,再加上美国残酷的种族制度也让他成为一名黑奴,从此失去应有的自由,在主人家里他不仅要干活,还要承受奴隶主给他灌输白人思想的同时还侮辱他的黑人性的痛苦。对此,作者指出要想摆脱这些创伤就要树立东西方结合的思想,摆脱二元对立,摆脱主人与奴隶的对立,黑人与白人的对立,从而用书写历史的方式进行救赎。文章不但分析了主人公的现状还进一步就此现象进行深究,挖掘其背后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陈后亮(2016)就创伤理论探讨了作品中父亲和社会对主人公卢赛福德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如何通过回溯历史的方法化解创伤,还重点强调了面对各种已有的创伤只有直面它才能化解它。文章首先指出父亲的离开给主人公造成了一种心理创伤,因为父亲的离开以及他对婚姻的不负责任,让他对婚姻这个概念充满恐惧,觉得婚姻就是一种负担。但随着阿穆瑟里部落黑人爱的感化以及主人公卢赛福德对过去事实的了解,他明白父亲当时的离开是迫不得已,并逐渐变得有责任感有爱,从而实现精神超越,而这正是美国人所向往的。因其悲惨的被奴隶历史,很多非裔美国文学家都隐含创伤内容在其作品中。研究学者们不但展示出了创伤造成的一系列悲惨结果还分析了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为读者更好理解作品提供巨大的帮助。

(二)空间理论

另外也有很多学者从空间理论的视角对小说进行了科学梳理。空间理论是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强调空间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的多维存在,小说《中间航道》中存在着诸多值得挖掘的空间意象。何新敏和赵文博(2014)利用空间理论概念,指出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卢塞福德在特定空间里性格的变化、内心的矛盾与冲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奴隶制时期黑人身心遭受的磨难、身份迷失的痛苦。文章对主人公所处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以及社会空间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显示出小说所要表达的内涵。物理空间指主人公生活场所的变化对应其身份的一系列变化。心理空间指小说中四次对家的提及,表明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冲突。社会空间反应为人与人之间的外部关系,是相互对立且相互渗透,主人公卢赛福德由坚定美国的二元主义到被阿穆塞里影响用爱对待他人,表明西方文化和非洲文化已经在他身上发生了融合。文章最后表明空间是黑人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们获得归属感的地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走向各种民族与文化传统之间的交汇与联系,强调全球空间是非常必要的”(何新敏,2014)。

甘婷(2016)同样以空间理论为指导,运用索亚提出的第三理论重点分析了文本中空间及空间隐喻背后的文化、历史身份和权力等多层次的逻辑关系。文章指出主人公不在物质空间及构想空间而处于他者化的第三空间,即毫无身份认同和精神寄托的社会大空间。运送黑奴的船只“共和国号”即代表了多元文化背景碰撞的空间,其中各个人物的存在都有其文化意义,这些文化都在一个空间共同存在就意味着空间文化不是要战胜或取代彼此而是要共存与保护对方文化。戴欢(2011)以中间性为指导,研究分析得出主人公卢赛福德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都存在“中间性”这一现象。他表示在时间上,卢赛福德存在于父亲代表的激进主义和兄弟代表的保守主义之间,这导致他没有归属感,不知道要选择哪一方。在空间上,他又处于黑人部落和白人船员之间,让他不知道该选择顺从既有的白人文化认知还是归顺于自己所属的非洲根基。基于此,约翰逊让卢赛福德运用书写来填补固有的中间性,使其超越过去的自己从而找回归属感和根基。经过梳理后发现众多学者以空间理论的角度为小说研究提供了新的多维视角,丰富了小说的研究方向。

(三)新历史主义

小说中隐含的新历史主义内容同样激发了国内学者对此的多方面科学研究。张鸣纷(2016)运用“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以及权力话语理论三方面,解读小说中的权力关系和卢塞福德的身份重建,强调泛非文化的寻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以及颠覆白人构建的话语权的必要性。文章指出主人公卢赛福德作为黑人通过书写让他人了解黑人文化,重构或颠覆白人既定的黑人形象,说明黑人并不像之前书上所描述的那样邪恶懒惰没文化,以此来证明文本与历史可能不是一种真实地叙述与被叙述的关系。唐金凤(2017)以后现代叙事策略中的历史编纂元小说概念为指导,指出小说通过四方面对贩奴史这段历史的重访与重构,使读者了解到历史的“被建构性”。第一方面即元小说自我反映、自我指涉、自揭虚构的话语叙事形式,比如作者边创作边加入自己的想法,括号里的内容和文本无关,就单纯是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想法;第二方面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等的互文与戏仿,比如小说中的船长和《白鲨》中的船长形象具有极高的相似性;第三方面即不可靠叙事及矛盾开放的后现代叙事格局,比如作者以前是一个小偷,他的话到底有没有可靠性是值得商榷的;最后一方面是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历史重构,作品中有作者虚构出的黑人部落及其信仰,但当时的物价或其他细碎内容又是作者创作前花几年时间走访积累记录下来去反映当时生活状况的,这四方面都是作者有意在说明这部作品的虚构性。不少学者深入探讨了历史与文本的构建关系,无疑开创了研究这部小说的新角度,为之后学者接续探讨研究此方向奠定基础。

(四)其他研究

很多学者都从空间角度或历史角度研究这部小说,但很少有学者从人性角度出发去研究,程明亮(2017)就以人性为切入点,分三部分对人性恶与黑人创伤及救赎之道进行探讨。文章首先分析并展示了人性恶的表现及其导致的创伤,然后对人性恶的原因进行探寻与挖掘,如白人自我中心主义,资本主义和种族主义,最后对实现人性救赎的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只有摆脱二元对立,即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对立,放弃私欲,爱他人并且通过书写的方式才能够最终超越自我,超越人性恶,得到自我救赎。除了上述研究,国内学者也很少从文章内容出发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戴欢在其论文(2011)中从小说中虚构出的黑人部落的信仰出发,重点分析了主人公卢赛福德关于自我和他者关系处理的问题。文章指出黑人部落信奉的“无须战败他者的胜利”旨在反对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并且合理妥善地处理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吞噬他者、爱他者、书写他者三方面的分析研究来揭示自我身份不是要建立在丑化他者的基础上,而是应该建立在文化交流和观点共享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这样各个文化才能够和谐相处且共同发展。约翰逊之所以有这样的主张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小时候生活环境的影响,因为在那里黑白人之间可以融洽交谈,给他脑海里留下了很多黑白人和谐相处的画面。除了这些传统研究角度,国内学者也在积极地从多方面进行切入研究并深入挖掘小说中具有的深刻内涵及意义。

三、结语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概括,可以发现国内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见解和结论,他们都能够从多维度分析小说,同时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创新及补充,也为后面的读者及学者研究提供了大量充分且丰富的理论素材。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约翰逊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研究这部作品的系统脉络,研究成果都是直接或间接从空间理论、殖民主义、创伤理论、新历史主义等方面对小说文本及内涵集中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最后多指出黑白人应该放弃二元对立的固化思想,各文化之间需要互相融合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相辅相成,各自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不难发现学者很少有从女性主义、宗教、文本自身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相关研究。除此之外,国内研究角度没有国外丰富且与其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国内缺乏研究角度的创新性。基于此,各位学者还需要進行进一步的努力,多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发现文章中存在的各种细节,从而勇于创新并找出新颖的研究角度去探索这部小说的深刻含义,为本篇小说研究开拓新方向。希望将来的研究学者可以克服遇到的重重困难并在小说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陈后亮.蓄奴制、民族创伤与黑人父性缺失问题——评约翰逊的代表作《中间航道》[J].当代外国文学,2016,37(02):61-67.

[2]陈后亮,贾彦艳.再现黑人经验的“完整视野” ——论查尔斯·约翰逊的黑人哲理小说观[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05):160-165.

[3]程明亮.论查尔斯·约翰逊《中间航道》中的人性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戴欢.中间性及其超越——查尔斯·约翰逊小说《中途》主人公的身份转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04):138-141.

[5]戴欢.迈向“无须战败他者的胜利” ——查尔斯·约翰逊小说《中途》解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1.

[6]甘婷.第三空间理论视阈下《中间通道》的空间建构[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19(04):122-126+136.

[7]何新敏,赵文博.《中途》的空间及意义表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0):127-129.

[8]刘芳.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创伤[J].牡丹,2021,499(18):84-85.

[9]史永红.《中途》的心理创伤与救赎之道[J].贵州社会科学,2015,(01):54-59.

[10]唐金凤.后现代语境下的历史重构——查尔斯·约翰逊小说《中途》叙事策略解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1):14-16.

[11]张鸣纷.查尔斯·约翰逊的《中途》中的权力关系和身份重建[D].云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查尔斯研究综述约翰逊
约翰逊当选英国首相
帮忙
女佣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寻找失主
捣蛋鬼
查尔斯秀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