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2022-06-24卢颂馨徐俊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1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效果评价刑事诉讼法

卢颂馨 徐俊

[摘 要]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刑事诉讼法”课程为例,分析其思想政治本质、理念及表现形式,从挖掘思政元素出发,在内容上设计“刑事诉讼法”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且从教学方法上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现实路径,最后通过建立“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以反馈教学实施的效果,从而实现“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课程思政;刑事诉讼法;价值引领;效果评价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课”建设项目“刑事诉讼法律实务”(197);2021年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创新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圳法治创新建设的进路研究”(6021210010S)

[作者简介] 卢颂馨(1989—),女,广东东莞人,法学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法律事务专业专任教师,深圳大学监察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硕士生导师,澳门法律工作者联合会会员,主要从事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制度、澳门法律制度研究;徐 俊(1998—),男,江西宜春人,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2021级法律(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律(法学)。

[中图分类号] DF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001-04 [收稿日期] 2022-02-19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目的及表现形式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

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理念,其本质在于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要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1]。“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将刑事诉讼法中涉及的思政元素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遵循法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不但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生成,而且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从而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培育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课程思政的目的

法学专业课并不是抽象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术语,也不是简单的历史故事和高深的理论,而是法律条文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人生追求等思想。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2],专业教育是育才,思政教育是育人[3]。实际上,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正是育人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直接或者间接地将正确的“三观”传授给学生,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法学专业课程,让学生领悟到其深层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等思想政治内涵,潜移默化地接受启迪,产生同频共振,从而培养出“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表现形式

一般而言,课程思政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将爱国主义、价值理念、人生追求等育人元素融入各门课程当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信念、人生选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对于“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而言,则是指将刑事诉讼程序正当、非法证据排除理论、对诉讼权利予以尊重和保障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独立、客观、全面的程序主义观,切实维护平等、公平、正义,培养学生兼具道德素养与职业素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设计

(一)结合“刑事诉讼法”课程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

一方面,“刑事诉讼法”具有程序法的特点,其课程建设的内容既应该包含刑事程序法律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彰显课程的丰富内涵及其独立价值;另一方面,“刑事诉讼法”的目的规定及任务安排,体现出课程内容的刑事一体化塑造和刑事程序法的工具价值,因而使这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5]。在课堂标准上挖掘刑事诉讼法的思政元素,应当以程序正当、公平正义为核心,将刑事诉讼法的独立价值与工具价值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程序正义和法定的意识。这不仅是程序法学的课程标准要求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法学专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根据课程大纲的安排,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内容

“刑事诉讼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法的概述和历史发展、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刑事诉訟基本制度、刑事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普通诉讼程序和特别程序。结合不同章节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入。

1.以案释法,通晓事理。在讲授强制措施的内容时,重点让学生掌握强制措施的条件和程序,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如何适用。在讲解“取保候审”时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相关的刑事案例,例如:天津市某工程有限公司张某某涉嫌单位行贿罪。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律规定本应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但由于对张某某继续羁押将影响公司承揽的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因此根据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的《关于政法机关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决定对张某某取保候审。在办理本案时,检察机关严格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积极落实少捕慎捕的司法理念。本案张某某回归企业后,其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延宕的工程进度重新开始,有效保证了市重点工程推进,避免了经营风险,案件办理有效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体现和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结合本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检察机关对非公有制经济刑事保护的现实价值,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的平等法治精神,即在遵循严格执法要求的前提下强调用谦抑、公正的法治精神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达到及时惩罚犯罪、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9952176D-11B8-4C06-86BB-D93F44B683D0

2.时代模范,榜样力量。在讲解特别程序论中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程序时,与学生分享刘浩东法官的事迹,学习时代楷模,汲取榜样力量。刘法官审理的一起惩戒校园欺凌的刑事案件入选了“正苗工程”20周年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在办理此案件中,他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思想,秉持着“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以及“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依法判处主要责任人实刑,对其他参与实施寻衅滋事行为的被告人判处缓刑。通过这起案件,一方面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营造法治氛围;另一方面学习刘法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犯罪个别化处理,实现实质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他注重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塑造,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统一,并采取有效办法,实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犯罪的根源预防。

3.品读经典,解读论文。教师在“刑事诉讼法”的教学设计中应当将具有课程思政元素的文献纳入学生的参考书目清单。围绕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两大任务,选取近年来发生的且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具有经典价值的学术论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选取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该书体现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刑事程序法思想,即无罪推定、程序理性、程序公开、陪审制度等。他在26岁时即完成这部近现代刑法学领域的开山之作。通过品读经典著作,学生能够了解法学发展沿革,同时阅读和分析能力得到培养,还能激发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紧密联系社会需求,构建和培养一支专业的“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师团队

“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6]。与此同时,授课主体不应仅来源于本校教师,还应包括律师、法院法官等具有实务经验的人士,通过“政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推进法治教育专门队伍专业化。法律教育服务队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专业的培养,学生毕业后才能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

三、课程思政融入“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的法学教育正在迈入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新阶段,各高校都在推进课程思政,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仍有两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到位;其次是高校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因此,我们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

(一)線上线下融合教学法

“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同时辅以模拟法庭和多媒体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将法律人工智能、智慧模拟法庭、线上教学App、各种资源查询平台融入教学中,搭建“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教学体系[7]。线上通过雨课堂、学习通、钉钉、QQ群等渠道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学生之间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动答疑、讨论。在线下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抢答、投票计分的环节纳入学生平时成绩,鼓励学生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线下播放疫情防控相关犯罪的视频,结合线上教学中的弹幕功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抗疫精神、家国情怀真正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二)融理论教学、问题讨论、案例分析为一体的启发式教学法

首先,课堂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讲授刑事诉讼基本制度时,教师介绍其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框架。其次,课后作业以案例分析为主,不定期地安排学生就某一前沿问题撰写小论文,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抑或结合相关题材的影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选取国产电视剧《决胜法庭》作为课堂思政教学方法之一。本剧的内容主要讲述以某检察官与助理为代表的办案团队,在法庭上激烈控辩,在法庭外大力取证、复核真相,最终粉碎了一个政商勾结的利益链条,将幕后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办案故事。教师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案件,引出刑事诉讼法中“控辩对等”的基本理念、非法证据的认定与排除、程序正义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检察官和律师的职业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法律职业价值观。

(三)比较分析法

教师在讲授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涉疫情的犯罪时,通过对比国内和国外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和由此产生的效果,播放抗疫电影或者短视频让学生感同身受,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和治愈人数等数据,由此产生鲜明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机地融入爱国、团结、奉献等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建立制度自信。

四、建立课程思政融入“刑事诉讼法”课程效果评价体系

刑事诉讼法是一门理论体系比较完备且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教学过程不仅包含单向性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同时也包含着一种职业素养锻造和职业精神培训[5]。除此以外,课程思政的效果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指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持续跟踪课程思政的效果,使学生有较明显的课程思政的获得感,自觉朝着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方向努力[7]。因此,“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应当建立一套具有双重价值的评价体系。

(一)效果评价的内容

课程思政融入“刑事诉讼法”效果评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刑事诉讼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法律文书的书写、技能证书的取得及参加毕业实习的态度和表现等多方面,避免单一的评价内容导致的部分学生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参加其他评价的情况发生,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参加不同的活动,达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成就的育才目的[8]。

(二)效果评价体系的主体

第一,学校、学院领导班子评价。由学校的督学部门联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及本学院课程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一个评价小组,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牵头,从教师的教风、教师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及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专业课思政元素是否充分挖掘等方面综合评价[9]。第二,学生评价。由学生对教师授课进行测评,采取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学习状况,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评定体系。第三,用人单位评价。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进入公检法或者律师事务所,用人单位的评价是学生培养的最后一道考核线,因此其作为评价的主体不仅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政校合作”氛围,还能推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9952176D-11B8-4C06-86BB-D93F44B683D0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要想实现单纯的学科教学模式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模式的转变,就必须坚持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课程育人”的建设理念[10],真正地做到教好人、育好才。课程思政融入法学学科建设,尤其是刑事诉讼法,不仅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激情碰撞,更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

参考文献

[1]王亚楠.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思考和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7(5):224-225.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1-12-01].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3]张瑞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3(1):73-76.

[4]夏晔.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刑事诉讼法”教学的探索[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1(2):116-121.

[5]刘玉江.公安院校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要求及其实现[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1,36(1):105-112.

[6]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7]谭海英.高校法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8(7):30-35.

[8]崔丽.“刑事诉讼法学”浸润式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1,23(6):114-117.

[9]陈利民,燕珍,杜金涛.基于发展性评价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9):125-127.

[10]陈鸿雁,杨睫.理工科院校“中华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1,40(2):156-161.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LU Song-xin1,2, XU Jun2

(1.School of Economics,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Law,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shan, Liaoning 114051,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ce, concept and expression 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course, designs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course in the course content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propos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in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ethods. Final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course is established to feedback the effect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o as to reali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value-led; effect evaluation9952176D-11B8-4C06-86BB-D93F44B683D0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效果评价刑事诉讼法
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对现代刑事诉讼法观的启示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的评价研究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修正案方式:《刑事诉讼法》新修改的现实途径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综述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价值引领让师德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