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2-06-23曾英
曾英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多种因素引发的盆底支撑组织力量薄弱,致使盆腔脏器位置异常、功能障碍的综合征,以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临床针对PFD 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或保守康复的方式,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且易复发。近年来,随着盆底康复技术的不断发展,盆底功能锻炼、盆底康复治疗仪理疗逐渐被用于妇科护理中[3]。盆底功能锻炼是通过锻炼肛门、阴道等部位,以增强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但该方式具有锻炼位置不易掌握,盆底功能恢复过程缓慢,且康复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等缺点。盆底康复治疗仪是一种电刺激仪器,具有针对性佳、作用持久、见效快等特点。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在女性PFD患者中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女性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8~51岁,平均(36.81±3.44)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3.02±0.47)年;产次1~3次,平均(1.39±0.14)次;体质量指数19.37~23.55 kg/m2,平均(21.36±0.72)kg/m2;文化程度,小学或初中3例,高中或专科18例,本科及以上9例。对照组年龄27~52岁,平均(37.72±3.39)岁;病程8个月至6年,平均(3.17±0.55)年;产次1~4次,平均(1.48±0.20)次;体质量指数19.48~23.49 kg/m2,平均(21.29±0.66)kg/m2;文化程度,小学或初中4例,高中或专科19例,本科及以上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经盆底B 超、妇科检查等确诊为PFD;沟通能力正常;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有盆腔手术史,膀胱恶性肿瘤,安装心脏起搏器,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盆底功能锻炼:在锻炼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取平卧位,身体自然放松,缓慢深吸气,同时收缩肛门、会阴等部位,并放松大腿及腹部肌肉,坚持5~8 s,缓慢呼气,呼气时放松肛提肌,持续5~8 s,反复练习25 s 左右,每日坚持锻炼20~30 min,2次/d,持续锻炼4周。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使用法国杉山公司生产的PHENIX 型盆底康复治疗仪,嘱患者排空膀胱,取平卧位,操作者将仪器专用探头放置于患者阴道内,设置频率30 Hz、脉宽500 μs,以患者自觉肌肉强力收缩且不疼痛为宜;借助肌电图或压力曲线将盆底肌肉活动情况转化为视听信号,操作者根据信息提示并指导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盆底功能锻炼,20 min/次,2次/周,持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盆底功能康复效果: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Oxford)评估患者的盆底肌力,0~5分,分值越高表示盆底肌力越佳;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检测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2)生命质量:干预前后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brief,WHOQOLBREF)评估两组的生命质量,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盆底功能康复效果
干预前,两组Oxford 评分、Ⅰ类及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Oxford 评分、Ⅰ类及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比较(±s)
注:Oxford 为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
组别例数Oxford 评分(分)干预前干预4 周后观察组301.58±0.334.28±0.11对照组301.61±0.243.87±0.23 t 0.4038.808 P 0.6890.000组别例数Ⅰ类肌纤维肌电压(V)干预前干预4 周后观察组304.32±0.798.25±1.41对照组304.48±0.646.19±1.06 t 0.8626.396 P 0.3920.000组别例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V)干预前干预4 周后观察组304.23±0.828.31±1.37对照组304.19±0.676.25±1.42 t 0.2075.718 P 0.8370.000
2.2 生命质量
干预前,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分,±s)
组别例数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干预前干预4 周后干预前干预4 周后观察组 30 61.58±7.29 86.93±4.44 63.02±6.19 85.52±7.35对照组 30 63.01±8.11 80.10±5.92 62.58±5.76 73.99±6.41 t 0.7185.0550.2856.476 P 0.4760.0000.7770.000组别例数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干预前干预4 周后干预前干预4 周后观察组 30 71.23±4.93 89.49±5.51 73.33±6.03 90.12±3.65对照组 30 72.14±5.87 81.32±6.28 72.59±7.50 82.69±5.47 t 0.6505.3560.4216.189 P 0.5180.0000.6750.000
3 讨论
女性盆底组织由肛提肌、韧带、筋膜等组成,主要功能是保护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处于正确生理位置,维持机体性生活、排尿、排便等生理功能。若盆底功能发生障碍则影响相关生理活动,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4-5]。妊娠与分娩是导致女性PFD 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分娩过程中产道收缩用力,易损伤肛提肌等盆腔组织。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及产次的增加,盆底缔结组织受损程度逐渐加重,最终可诱发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疾病[5-6]。
盆底功能锻炼是临床上促进女性PFD 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常用方法,能够促使患者自主收缩、放松肛提肌等部位,进而增强盆底肌肉张力,提升控尿能力,减少尿失禁等疾病的发生[7]。但由于盆底肌位置特殊,患者难以正确区分锻炼部位,在短时间内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临床还需寻找其他干预方法,以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Oxford 评分、Ⅰ类及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能够促进女性PFD 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其原因为,盆底康复治疗仪通过放置在患者阴道内的电极片释放不同参数的电流,对盆底组织进行电刺激,可促使盆底肌肉主动进行收缩与放松,进而唤醒肌肉本体感觉,利于改善盆底肌力,增强控尿能力[8];同时,持续的电流刺激能够唤醒部分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并可刺激泌尿道外括约肌,以进一步增强控尿能力,改善疾病症状;此外,盆底康复治疗仪还具备盆底功能评估与生物反馈训练双重功能,借助阴道电极片对阴道表面肌电图与尿道收缩压进行测定,然后生成压力曲线图,利用影像显示与声音提示进行反馈,促使患者直观形象地了解自我盆底肌力收缩情况,针对性地锻炼盆底肌肉,有助于提升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女性PFD 患者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有助于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提高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从而恢复盆底功能,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其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