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SM-MICMAC的建筑坍塌事故致因分析

2022-06-23赵庆华张琳曹庆

项目管理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驱动力层级矩阵

赵庆华 张琳 曹庆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0 引言

建筑业是事故多发型高危行业,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产生伤亡事故[1]。其中,坍塌事故的平均死亡率为1.9,远高于其他事故的平均死亡率1.2[2]。由此可见,坍塌事故属于易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事故类型,开展坍塌事故的致因研究对于防控坍塌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坍塌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要有效防控坍塌事故,需要进一步分析建筑坍塌的形成机理和原因。目前,关于建筑坍塌事故的研究已颇有成果。李华等[3]基于STAMP模型剖析了事故致因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孙世梅等[4]采用2-4模型对坍塌事故的行为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人为不安全动作的行为原因是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意识和习惯欠缺。也有不少学者运用ISM研究相关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仇国芳等[5]使用ISM模型研究了高处坠落事故致因因素间的关系。郑霞忠等[6]用ISM和D-S证据理论分析了导致发生脚手架坍塌的因素,指出安全责任制度不健全是事故的深层原因。现有研究关注的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未考虑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而导致因素分析不够彻底,无法为防控坍塌事故提供借鉴。

鉴于此,本文选取86例典型的坍塌事故,从人、物、环境、管理、其他5个方面构建ISM梳理层级关系;运用MICMAC绘制依赖性-驱动力图识别事故的关键致因,为防控坍塌事故提供参考。

1 坍塌事故致因要素的提取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查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界定坍塌事故发生原因,从2000—2020年的584个案例中提取86个典型的建筑坍塌事故调查报告。从事故调查报告中抽取事故原因的关键词,初步列出27种致因要素,结合文献分析法,从人、物、管理、环境、其他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到19种因素,见表1。

表1 坍塌事故致因因素说明

2 方法简介与模型构建

1973年,Warfield提出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7],借助计算机将复杂的要素关系进行区域和层次划分,用有向拓扑图的方式呈现出系统要素间的相关性[5]。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以要素间的关系为基础[8],计算各因素的驱动力与依赖性,把所有的系统要素分成4类,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

2.1 方法简介

综合运用ISM-MICMAC模型对系统中众多要素进行层级划分和属性判别,可以全面系统地研究建筑坍塌事故致因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具体步骤如下。

2.1.1 确定研究问题,合理选择因素

根据专业知识、文献参考和案例分析等整理系统要素,建立影响要素集{S1,S2,…,Sn}。

2.1.2 列举各导致因素的相关性,建立邻接矩阵

判断各因素之间有无相关性,生成邻接矩阵A=(aij)n×n。计算公式如下

(1)

2.1.3 生成可达矩阵

根据布尔运算规则,采用python软件按照式(2)迭代计算邻接矩阵[9],最终生成可达矩阵M=mij(n×n)。计算公式如下

M=(A+I)k

(2)

当(A+I)≠(A+I)2≠(A+I)3≠……≠(A+I)k=(A+I)k+1,可达矩阵为M=(A+I)k,k≤n-1(n为矩阵阶数)。

2.1.4 影响因素区域划分

分解可达矩阵,得可达集R(Si)、先行集A(Si)及共同集C(Si)[10],划分要素并确立层级关系。计算公式如下

R(Si)={Sx|Sx∈S,mix=1,x=1,2,…,n}(i=1,2,…,n)

(3)

A(Si)={Sx|Sx∈S,mxi=1,x=1,2,…,n}(i=1,2,…,n)

(4)

C(Si)={Sx|Sx∈S,mix=1mix=1,x=1,2,…,n}(i=1,2,…,n)

(5)

2.1.5 影响因素层级划分,绘制解释结构模型

以可达矩阵为基础,依据因素的层级划分结果和逻辑关系,绘制解释结构模型。

2.1.6 绘制驱动力依赖图

在ISM确定建筑坍塌事故致因要素的层级结构后,以可达矩阵为基础,运用MICMAC分析致因要素的驱动力Di与依赖性Rj并绘制驱动力依赖图,进一步确定影响因素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计算公式如下[11]

(3)

(4)

式中,aij为可达矩阵M中的元素。

2.2 建筑坍塌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2.2.1 建立邻接矩阵

由19个致因要素逻辑关系和式(1)建立邻接矩阵A,其中aij为A的元素。得到的邻接矩阵A如下

2.2.2 生成可达矩阵

用式(2)对矩阵A+I进行布尔运算。当k=4时,(A+I)1≠(A+I)2≠(A+I)3≠(A+I)4=(A+I)5,得到可达矩阵M=(A+I)4。生成的可达矩阵M如下

2.2.3 区域划分

分解可达矩阵,划分致因要素的先行集、可达集及共同集,区域划分结果见表2。

表2 建筑坍塌事故致因因素区域划分

(续)

2.2.4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将要素层级分为6层:{1,3,5,7,8,19}为第一层,{2,4,6,9}为第二层,{10,13,15,16}为第三层,{11,12,18}为第四层,{14}为第五层,{17}为第六层。建筑坍塌事故解释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2.5 绘制驱动力依赖图

运用MICMAC分析致因要素的驱动力与依赖性并绘制驱动力依赖图,进一步确定影响因素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如图2所示。

3 建筑坍塌事故致因要素结果分析

3.1 ISM分析

由ISM结果可知,影响建筑坍塌事故的因素构成了一个系统,可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因素,反映了事故致因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表层因素多为人和物的因素,是坍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中层因素多为管理因素,在ISM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坍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深层因素多为其他因素且为根本原因。

表层因素为第一层和第二层,包括S1~S9和S19,是坍塌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为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的直接表现形式。中层因素为第三层和第四层,包括S10、S11、S12、S13、S15、S16、S18,是坍塌事故中承上启下的因素。中层因素的主要来源是管理因素,如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未落实从而导致管理人员未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进而导致材料、设备问题,进一步导致结构体系失稳或不合理,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深层因素为第五层和第六层,包括S14和S17,是坍塌事故发生的根本因素。在坍塌事故的防控中,必须从深层因素出发采取相关措施。

3.2 MICMAC分析

由MICMAC分析得出建筑坍塌事故致因要素驱动力-依赖度矩阵。违规章操作(S1)、未使用个人安全防范用品(S3)、未掌握安全操作技术(S5)、应急救援处理不当(S19)位于第二象限,属于依赖因素;矩阵中,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制长期不落实(S1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S12)、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S1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规范(S14)、行政监管不力(S17)、违法承发包(S18)位于第四象限,属于独立因素,即驱动力强且依赖性低;本矩阵没有负面影响的联系因素,说明本文选取的19个致因要素较为稳定;其余因素驱动力和依赖性都相对较弱,均在矩阵的第一象限,为自治因素,与系统关联不多,但关联较强,可以在建筑坍塌事故致因中独立处理。因此,在对致因要素进行分析时需要对该类因素进行单独考虑。

通过研究ISM-MICMAC模型可知,坍塌事故致因要素间具有强关联性,宜分层次进行重点管理。依赖要素S1、S3、S5、S9位于ISM中的表层因素,受系统中下层因素影响较大且对其他因素影响小,优先级较低,依赖下层因素解决而得到解决。其中,违规章操作(S1)出现频率最高,查找S1发生的致因链条是:行政监管不到位(S17)→未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或方案不合理(S1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S12)→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S16)→安全意识薄弱(无证上岗)(S2/S4)→违规章操作(S1)→建筑坍塌事故。因此,要重点培养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多走访施工现场,有效实地管理建设项目,根据项目自身情况编写合理规范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此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规范(S14)、行政监管不力(S17)位于ISM的深层因素,对系统中其他因素影响较大且受其他因素影响小,为建筑坍塌事故关键致因要素。对S14、S17因素重点管控,将对防控建筑坍塌起到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企业编制规范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从实际出发,结合各种生产要素在真正意义上指导施工。政府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外部行政监管力度,严格审批把关各施工文件和方案,加大巡查力度和处罚力度,有助于提高对事故的安全管理水平。另外,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科研单位研发高精度安全监测设备和技术,如创建安全监测平台,使用电子监测设备远程监测施工安全状况。虽然S11、S12、S13、S18为ISM的中层因素,但属于独立要素,需重点管控。

4 案例分析

2015年11月8日,苏州市吴中区水岸清华高层二期工程发生较大坍塌事故[12]。经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结构体系失稳、不合理(S8),违规章操作(S1),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S16),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S12),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S13),安全意识薄弱(S2),行政监管不力(S17)。厘清这7个风险因素逻辑关系后,将数据输入ISM-MICMAC模型,层级图和依赖性-驱动力矩阵如图3和图4所示。

由图3和图4可知,ISM-MICMAC模型中最深层因素和独立要素均为行政监管不力,即行政监管不力(S17)为该案例最关键风险因素。由此可知,以86例案例为基础,运用模型对关键风险因素识别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5 结语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识别出建筑坍塌事故的19种致因要素,运用ISM模型对致因要素进行层次结构划分,使用MICMAC分析法对致因要素的驱动力与依赖性进行分类,并选取典型案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证明该模型识别结果与案例调查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猜你喜欢

驱动力层级矩阵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采埃孚集团董事柯皓哲: 创新是产业转型的驱动力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基于关键驱动力要素的情景构建应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