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副刊如何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2022-06-23林雪娜

新闻潮 2022年5期
关键词:花山副刊山歌

林雪娜

【摘 要】自治区级党报副刊作为地域文化的一扇窗口,是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平台。在多元化阅读的今天,党报副刊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西日报》《花山》版山歌专题为例,浅析自治区级党报副刊如何应用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品牌专题,更好地传播与推介本土文化、传扬地方特色文化价值。

【关键词】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山歌

山歌,是广西特色文化符号之一,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民间山歌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媒体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对于增强地方文化自信、提升地方文化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广西日报》副刊《花山》版从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歌文化切入,与时俱进活用山歌特色文化符号,以专版专题形式打造特色品牌,彰显地方党报副刊的时代性、融合性。

一、深挖地方特色文化,用山歌打造特色品牌

进入21世纪后,党报副刊从纯文学逐步向大文化迈进。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呈现多维视角的发展态势。作为地方党报副刊,触角所及之处,也越来越关注到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性。《花山》版近年来重新审视本土文化需求,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符号,选取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山歌文化,打造充满地域特色品牌专题,使副刊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贴近地方读者受众。

(一)把握山歌风格,活用山歌特色

山歌文化是广西较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文化。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广西各少数民族先民常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言志,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1.紧扣其活态性,尽量简明化

都说“深奥道理不易懂,山歌一唱心里明”。壮族传统山歌根植于民间土壤,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活泼明亮的风格。《花山》把准其具有活态性、时代性等特点,将这一特色文化符号应用于可持续性的专题版面之中,采用七字四句的通俗山歌形式,将政策理论等融入寓教于乐的简明山歌之中,体现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

2.紧跟时代性,彰显精气神

山歌体现民族特色,彰显民族个性,蕴含人们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花山》侧重挖掘山歌的时代价值,用山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的中心工作;以山歌来说事、论理、讲法,唱响主旋律;引导社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体现时代发展的精气神。

(二)抓住关键节点,策划专版推出

1.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宣传重大活动需求

《花山》围绕当年宣传的重大主题,聚焦时代热点,提前策划山歌专版。如每逢广西“壮族三月三”歌节期间,《花山》以版“搭台”,邀请山歌王、山歌手即兴创作山歌集中刊发;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期间,推出了专版《山歌唱响三月三 齐奏美好新时代》,将壮乡60年发展变化巧用山歌生动展现,山歌手山歌共唱家乡巨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了跨联版《唱支山歌给党听 民族团结心连心》,邀约广西12个世居民族山歌手唱响激情山歌,抒发对党的深厚情怀,呈现出广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景象,反响良好。

2.用山歌传唱党的好政策,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为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使之在基层落地生根、家喻户晓,《花山》版邀约广西各地山歌王以通俗易懂的山歌詮释党的十九大报告亮点,以寓教于乐、生动通俗的宣传方式,让基层百姓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推出专版《精准扶贫齐鼓劲 山歌欢唱幸福来》,将精准扶贫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编唱,充分发挥山歌“文艺战鼓”的力量,为广西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脱贫攻坚奋进力量加油鼓劲。

(三)融合媒体技术,呈现多元形式

适应时代发展、呈现多元的形式。《花山》在山歌专版的基础上,融入新媒体技术实现多维呈现。利用新媒体二维码,将视频与图文并茂的版面相结合,让副刊版面更具可读性与视听化。

在制作山歌专版专题时,《花山》从选题策划、主题思想、版块内容、编排布局等方面都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可读性与可视化相统一,通过融媒体形式多元表达,标配二维码,链接山歌视频,让人们在视听中感悟山歌魅力、汲取奋进力量。

如跨连版《唱支山歌给党听 民族团结心连心》联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精心拍摄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山歌手及本民族山歌文化视频,生动的山歌手故事配以不同民族语言的山歌唱腔,让人在欣赏精美、大气的版面之余,聆听到各民族特色山歌的风韵,收获读者好评。

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社会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歌文化作为广西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民族的精气神。新时代背景下,媒体创新模式,运用新素材、新视角对山歌进行传播,既实现了对山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对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现地方特色,传承民族精神

山歌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凝聚了壮族先民勤劳智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价值追求方面,山歌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同样追求真、善、美,重和谐、重民本、重伦理等。在思想精髓层面,山歌文化同样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守望相助、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山歌文化对于彰显民族个性,在承载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地方党报副刊是展现地方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深刻认识地方特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正确把握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打造副刊特色文化品牌,不仅能提高可读性、保持新鲜活力,也是守住壮族文化之脉、延续壮族山歌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二)展现文化魅力,增强文化底蕴

山歌文化作为广西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孕育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态的文化,其蕴含着壮族的悠久历史、审美理念、风俗习惯等。因此,地方党报在推动本土文化传播与发展中肩负着一定责任,对本土特色文化的挖掘正当其时。《花山》充分利用山歌文化资源,发挥山歌文化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积极探索极具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播新形式,增强党报副刊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提高副刊在地方文化宣传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在展现地方特色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能使受众通过媒体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三)紧随时代脉搏,打造文化品牌

品牌是群众口碑的象征,意味着其拥有品质保障,也包括受众对传播产品的信赖。树立副刊品牌不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自身内核实力和对外竞争力的体现。通过品牌,副刊能够实现文化赋能,体现鲜明特色。全媒体时代,党报副刊更需提升精品栏目意识,提升党报副刊的特色性和影响力。

《花山》注重融入新媒体元素,创新传统文化的副刊专题新模式,力求把栏目办成宣传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不断探索如何深挖地方文化、紧跟地方发展理念,寻求传统文化与地方发展的契合点,策划有时代感与文化品位的选题。如今,山歌专版逐渐形成一个特色专题品牌、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艺轻骑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文艺战鼓力量。《花山》也得到地方有关部门的认可,受到民间文艺群体的欢迎,成为宣传民族文化精神、助力民族文化品牌发展的有效阵地。

三、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瓶颈及解决路径

深挖地方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新媒体时代潮流,党报副刊亦在转型迭代,需要不断突破困境,创新融合演变路径,建设自己独有的文化品牌。

(一)目前存在的瓶颈

1.山歌受众面不大,影响力不足

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创作跟不上时代需求、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广西各地活跃着一些山歌手,散落着一群山歌爱好者。然而相对广大传媒受众面而言,山歌文化爱好者仍属于小众范畴。尽管特色文化易于树立品牌,但受众群体范围小,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影响力受限。因此,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传统山歌文化的受众面越来越小,尤其是年轻受众较为缺少。品牌专题的延续性,除了传承民族文化,还需扩大影响力。如何使山歌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并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加以创新、超越,依然是传统山歌文化需要突破的瓶颈。

2.文化价值深挖不够,拓展形式较为单一

山歌文化发展到今天,有着丰厚的文化价值。其有农事歌、礼仪歌、风俗歌、情感歌等多种品类,抒发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承载着民族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创作需要具备创新性、民族性和包容性。

目前,《花山》对山歌文化的挖掘,较多倾向于时政热点、政策方向,对山歌文化的思想内涵挖掘比较单一。诸如赋予山歌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挖掘尚为欠缺;内容较为传统、单一,不够深入、丰富;对山歌如何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关切当下现实方面挖掘不足;对山歌的民族内涵、民族精神挖掘层次不深;对山歌所涉及的相关文化领域,也比较缺乏关联研究。此外,在如何落地产生实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广度与深度。

3.协调机制缺完善,尚未形成体系化

从选题策划到版面制作,《花山》这些山歌专版都是编辑在重大活动时期、特定时间节点、临时联系广西山歌学会负责人或山歌王组织人员创作,并未形成完善的常态化机制和建立起体系化的运作方式。

广西山歌王、山歌手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分散于广西各地。历年广西山歌王的评定也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在联系各地山歌王、山歌手方面,有时是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联系,对广西山歌群体尚未有全面、专业的整合梳理。

在融媒体技术方面,目前只有二维码一项功能,视频主要以唱山歌为主。尚未出现较为创意的视频内容或多元融媒体产品。与广西山歌学会、新媒体技术部门等尚未建立常态化联动合作机制。

(二)树立特色文化专题品牌的路径

1.建设山歌传承人储备库

建立常态化、体系化、机制化的保障机制,有利于特色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一是对广西山歌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整合。需要对广西山歌历史文化、内容品类进行深入挖掘,再以山歌类型、内容选题等方面进行分类归纳,挖掘类型更丰富的选题内容。二是建立广西山歌王、山歌手等民间文艺传承人储备库。搜集广西历届山歌王、各地特色山歌手等,做好资料搜集梳理建档,以备不同选题需求,及时联系相对应的传承人,使作品更具针对性与高质量。三是与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山歌学会等团体形成联动合作机制。针对广西山歌及相关文化发展情况,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态势,深入挖掘山歌文化多样性,使选题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2.多媒体融合多元形式呈现

在全媒体时代,党报副刊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多元化、多维度使品牌专题与时俱进、多面开花。如在原有山歌视频基础上,不断增强新媒体产品创新意识,以移动互联网思维应用于报纸副刊选题之中,采用创新、多元的融媒体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山歌文化及八桂特色文化。

同时,可灵活运用动漫等元素,进一步创新新媒体产品;综合运用新素材、新视角、新技术,将特色文化专题做得更具时代感、更有吸引力。一方面,进一步探索全媒体时代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多元模式。如在品牌专题之下,组织赛事或评奖活动,调动专业受众群体积极性。另一方面,结合特色文化不同平台,如山歌与普法平台等,通过多媒体、多平台协作形式,使山歌等特色文化多地开花落地。

3.拓展更多特色文化品牌

树立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根深方能叶茂。在打造山歌特色专题品牌的基础上,还需拓展更多八桂特色文化品牌。

比如,刘三姐歌谣文化,就是广西山歌文化一大特色亮点,更是广西较具知名度的文化符号之一。挖掘山歌文化中的刘三姐歌谣文化,需要深度梳理这些品牌文化的发展脉络。如今刘三姐歌谣文化已传扬至东盟国家,进一步挖掘其特色亮点,探寻拓展民族特色文化对外传播发展途径,使副刊专题品牌视野更为开阔。

四、结语

不断拓展民族文化的新空间,呈现民族特色文化,进一步拓展更多民族共融的特色文化品牌,以及具有时代潮流的新文艺产品,使山歌文化与其他特色文化品牌同频共振,不断扩大民族特色文化专题“朋友圈”,打造多元化、时代性与包容性的特色文化品牌,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王智源.依托地域文化 打造媒體精品:以《乌海日报》“五个乌海”系列文化专栏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 2020(9).

[2]李肖一.壮族山歌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探究[J].音乐生活, 2021(11).

[3]李艳艳.论新媒体时代河南老字号品牌文化构建[J].中国报业, 2021(6).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花山副刊山歌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国画:唱支山歌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