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路径探析

2022-06-23安妮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党史教育高校

摘要:立足建党百年新起点,深入分析党的百年历程和成就,思政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阵地。将党史教育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地融入思政课堂,可以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感,坚定政治信念。通过提高思政教师党性修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创新党史教育的实践形式、运用新媒体整合党史材料、完善教学考核制度五个方面,达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堂高度融合,高效培养知史爱党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堂;高校

站在党的百年征程新起点上,回望过去,历史的经验启迪我们,要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下去,使我们能够走好未来的路。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1]。思政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和坚定“四个自信”教学效果。应依靠党史这本具有说服力的“历史教科书”,推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厘清历史脉络,将党史教育知识转化为爱党爱国的实际行动,为培养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价值引航。

一、把握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一)党史教育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思政课将教育和育人相结合,这与党史学习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谋而合。以党史教育为契机,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推動中国青年党史教育的必然之举,是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选择。党史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明白百年党史背后的价值意涵,让抽象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在实践中形象化,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功能。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党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化学生情感认知,笃实人生理想信念,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党史教育功能是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侵蚀的必要举措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扭曲历史,国家政治安全面临新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领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党史教育应该正确应用科学的史实和资料澄清谣言,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应利用好党史中的思政元素为党发声,还原历史真面目,讲清楚、讲明白党的领导人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实行改革开放。从这个角度,党的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智慧教育。这种政治智慧使学生在观察国家命运、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具备了深刻而科学的理解力、批判性思维与政治判断力,也有助于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3]。高校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相比于青少年有了明显的增加,思维方式已经从经验型转向逻辑型,看待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和批判角度,敢于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但有时也会出现头脑思考的局限性,如果此时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颜色革命”,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会动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思政课教师需要用党的百年伟大成就来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清晰把握历史的基本规律,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意识。

(三)党史教育功能是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的必要需求

在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1]。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模范人物,一个个改天换地的感人故事,形成了跨越时空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进而认同中国道路、理解中国精神、团结中国力量。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在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熏陶下,大学生可以自觉地把党史文化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更加清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使得党史教育更好融入学生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排序,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二、明确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党史教育思维框架所需教育资源挖掘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形式 多样的学习教育” [1]。高校应该将党史教育素材多方面、多角度地融入思政课堂,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入挖掘党史教育资源。但由于思政课教师并不都是中共党史专业,即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训和学习可以进一步学习党史知识,但是对于党史资源的深度挖掘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对“两弹一星”精神等的阐述,都是较浅显和笼统,教学形式单一,一般都是通过制作PPT、讲故事、播放纪录片进行解读,缺乏知识间的有效迁移,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教学体系。有些思政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上课“抬头率”,采用了多种教学载体,而忽略了真正的党史教育意义,没有挖掘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后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没有利用好史实的意识形态导向作用,失去了党史教育的时效性。85B84264-B065-4501-B6D1-16683D056D0B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多样化需求

现阶段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逐渐从“伴奏者”走向“独奏者”,一味追求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忽视了疏导教学法的重要性,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党史学习课堂上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对于中国共产党建设年代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学生不能够更深层次沉浸式的理解,无法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辩证的思考。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大部分大学生为“00后”,意识独立性和思维批判性较强,思政课教师用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进行党史教育灌输,不利于创设民主课堂的氛围,不能培养学生看待历史难题的思维能力。新时代大学生面对网络带来的信息多样化,对于课堂上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仅使用教材讲解和PPT课件展示,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上课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需求。

(三)缺乏统一规划的科学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高校思政课主干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体系概论与党史教育在话语体系上有较多相似之处,其他课程在内容体系与党史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思政课教师却强行、生硬地将党史教育“加入”到思政课教材体系之中,打乱原有的思政课知识逻辑,在不恰当的环节“融入”党史知识,导致党史教育“喧宾夺主”。没有专业的中共党史教师讲解党史课程,党史教育宣传研究的艰巨政治任务没有师资保障,在授课过程中无法让学生构建出全面完善的党史知识体系,仍保留着原有的片段化知识内容。目前除了中共党史专业的学生开设党史专业课程外,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系统地开设党史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学习党史教育的背景下,也仅仅把党史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开展工作,并没有成立一门独特的必修思政课程,课程所占比重偏低,因此促进规划科学合理的中共党史教育体系是当前思政课改革的重要问题。

三、增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党史教育功能,提高思政教师党性修养

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强化党史教育的重要性,思政课的质量,关键在于授课教师的教学素质水平。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高校必须认识到教师的执教水平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大课堂,思政教师要学好党史,必须弄明白什么是党史、为什么学习党史、怎样学习党史。首先,高校应一如既往的将知识文化水平作为招聘教师的重要标准;其次,在教师授课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我水平的提升,同时各高校应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培训,从思想、行为、自身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思政素质,应该自觉按照党的本质属性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最后,高校思政教学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以及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新教师应聘水平不同,思政教育体系不同,资源配备强度不同,在职教师水平能力彼此之间也有较大差距,应做到资源的向下倾斜以及各高校自身的政策完善,尽可能地弥补思政教学团队的差距。

(二)了解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增强党史教育针对性

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必须要时刻坚持教师主导加学生主体相结合,充分地将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出来,形成思政课教师在课上授课,学生课后加强学习效果的体系。教师要善于采用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表达新鲜的视角与素材,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思政课教师挖掘学科发展史、重要人物史中的思政元素,不仅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方法论认识当代社会问题,坚定不移地保持政治定力。同时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社会,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实质,让学生成为党史教育全过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根据学生特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融合到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去,让学生将从课堂中所学到的党史知识转化为使学生践行党史精神的现实力量,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高校可以充分挖掘校史、地方史等教育资源,并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学资源效用最大化,作为教学过程的受教育者,学生对党史精神产生共鸣,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

(三)创新党史教育实践形式,提升党史教育的有效性

在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教育实践形式需要进一步创新,要充分发挥现有条件,增强党史教育学习与思政课实践相融合的有效性。比如邀请参加过革命的老战士,以及现役和退役的解放军,讲述革命的心路历程以及在当下和平年代默默无闻的子弟兵如何为了国家和平稳定所作出的贡献,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思想上现实的践行者。在日常高校教学中,可以将党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因时制宜地开展中共党史知识竞赛并进行党史教育宣传,通过重大节假日、重大历史事件开展党史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红色朗诵大赛、党史宣传讲座和研讨会以及户外党史公益宣传活动,增加党史宣传传播力和感染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党史精神,这些有助于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到责任与担当。

(四)运用新媒体整合党史材料,增加党史教育生动性

新时代的党史宣传面向的是新时代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新青年新群体主要体现在新,面向新青年的黨史教育不仅应该授课方法新,还要授课方向新,更要授课媒介新,新时代的党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线下的课堂或课外实践,更不能忽视线上新媒体这一重要阵地。要用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新时代新青年在网络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各大自媒体、网络平台、影音平台,投其所好,吸引目光,改变当代大学生对党史课程无聊的刻板印象。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等新型平台教学媒介,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微党课、纪录片、党史题材电视剧和电影等。思政课教师结合党的历史和新时代要求,耐心整理党史材料,精心设计党史教育案例。高校要加强对虚拟实践教学研究,让学生虚拟空间进行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感知历史的真实性。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完善,更多的行业意识到网络平台的重要性,我们要把握住网络党史教育这一高地,高效运用网络平台新媒介,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是很重要的一环。

(五)完善教学制度体制,重视党史教育发展全局性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不仅是新时代大环境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任务,更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党史教育是思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能仅仅要求老师用高标准、严要求、新方法去教授学生,更要求授课教师应当树立正确党史观和责任意识,用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学效果。学校应该健全入职考核制度、讲课考核制度和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学校团委、思政理论课教学部门和各学院相互配合,建立协同配合制度,把党史教育贯穿于学生校园生活多方面。同时加快建立党史教育资源整合制度,加大经费、场地、平台、人力等要素的投资。切实提高党史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建立健全党史教育教学制度体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001).

[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3] 王爱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23.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安妮,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85B84264-B065-4501-B6D1-16683D056D0B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党史教育高校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