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2022-06-23林忠新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被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与以往教师所采取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同,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主张借助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特征。在情境教学法的指引下,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合理、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文章简单分析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7-0022-03

引  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激活学生地理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地理课程,实现全面发展,这些恰恰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和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为课堂增添活力,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情境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功能,明确应如何借助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形象或具有情绪色彩的情境创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心理机能,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具有寓教于情、寓教于境的特点,也具有趣味教学、体验教学的综合特征。此外,情境教学还极具灵活性。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是社会实践,也可以是情境体验,还可以是动手操作。同时,情境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故事情境、多媒体情境或者问题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可以体验或者思考与角色相对应的知识,进而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内容。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需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情境引领学生去学习,并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去思考、探究和发现。因此,情境教学法也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1]。

初中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地理教学虽然内容相对简单,但是涉及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许多知识都相对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剥夺学生体验、合作的机会,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情感,无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各种情境的创设和应用让学生清晰了解所学内容,可以让教学更加高效,促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升。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中常见的方式。教师通过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湘教版初中地理一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为例,在课堂内容导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下述问题: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降水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这个地方,什么时候的降水量最多?为什么雨水都集中在那个时节?通过这样的讨论活动,学生可以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认识到降水中的“水”是水汽的另一种形式,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有限,所以才出现降水运动。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继續设计问题: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和气温有着怎样的关系?假如30℃的饱和空气温度下降到20℃时,会发生什么?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提前在网上收集的关于降水形成过程的视频,再结合视频引出相应的问题:微小水滴怎样才能形成降水呢?这样,教师借助问题情境创设,通过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掌握降水形成的条件、原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课堂内容来设计问题、构建问题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也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创设直观教学情境,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知识呈现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的方法非常多,情境教学就具有这样的作用和功能。而情境创设较常用的手法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以将知识内容通过图片、动画及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针对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内容,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教学情境,辅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带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2]。

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非洲”为例,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都听说过非洲,知道非洲有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但对其国家分布、自然资源及民族特色等了解非常少,加上非洲的地理位置、民众生活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学生很難形成直观的认识。不过,和北非相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人文地理特征和自然地理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重点,制作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借助课件展示非洲的自然景观、部落族群和名胜古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引入本节知识,让学生有读教材、预习知识的欲望。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两名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用在黑板上画简图的方式将非洲画出来,帮助学生掌握非洲的地理位置和经纬度。在非洲自然环境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非洲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目标,利用气候类型图、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对非洲气候特征和分布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热带草原风光视频和动物大迁徙的视频,引导学生对动物大迁徙原因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如果能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就可以发现有用的知识和知识的用途。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凸显地理的学科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鉴于此,在实际的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掘和提炼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入生活化素材和资源,将其融入初中地理课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通过把地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为例,“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掌握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树立良好的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意识”是本课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创设来完成。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融入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问激趣:水都有哪些作用?水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人在不喝水的情况下可以坚持多少天?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水,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可以开动学生大脑,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积极主动。在水资源现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并且对我国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在学生表达之后,教师要做出相应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为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学习特点,设计相关的活动,如“水资源保护”宣传画制作、“保护水资源”广告制作及“保护水资源”宣传口号创作等,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观察生活中水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水资源的浪费现象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完成作品制作的同时,付诸实际行动。

(四)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比较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做好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丰富学生课堂学习体验,保证课堂活动有效性。在具体的游戏情境创设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引入游戏,将地理知识和趣味游戏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湘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为例,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大陆、岛屿及大洲等概念,准确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在讲解课堂知识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洋、大洲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硬纸板制作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图,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每个学生手中拿有一块板块,当教师喊“开始”时,最先将世界板块地图拼接出来的小组获胜。在学生完成拼图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就自己所拿的板块,介绍其地理分布特点。教师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一课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多且乱,学生很容易混淆。对此,在游戏教学情境创设前,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结合教学知识点组织知识竞赛游戏。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地理知识问答题,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竞赛采取积分制,题目难度不同获得分值不同。教师可以从我国疆域特点、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及陆地相邻国家等出发,设计相应的问题。教师借助问题游戏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地理知识。

(五)创设故事教学情境,让学习氛围更轻松

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手段。综观那些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法,无一不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其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识,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种,且故事也是初中生的最爱。初中地理的涉及面较广,与初中地理教学有关的故事非常多,许多故事不但生动有趣,而且蕴含丰富的知识,具有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功能。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地理故事,借助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记忆,让学生的“学”变得更轻松。

以“四大洋与七大洲”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来导入:“地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有七个孩子,七个孩子相亲相爱,形影不离,一家人亲密地住在一起。其中,年纪稍大的欧洲和亚洲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南美洲和北美洲走得最近。孩子们慢慢长大了,都要成家立业了。于是,有一天,地球母亲将七个孩子叫到一起,让大家决定如何分家,欧洲和亚洲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首先离开家。然后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极洲。后来,这些离开母亲的孩子都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孩子——国家。但是,南极洲是个例外,因为南极洲一个人走得太远,他的性格越来越冷漠,不爱与人交际,气候太冷,所以南极洲没有国家。七大洲上的国家都是地球的孩子,他们生活在一起。”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故事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爱护地球?如何爱护地球?这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  语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初中地理课堂,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直观教学情境及游戏教学情境,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陆云飞.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研究[J].才智,2020(14):124.

孙小峰.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6):72.

作者简介:林忠新(1972.12-),男,福建仙游人,

任教于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