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个案有征兆,慧眼识别早预警
2022-06-23武金红
武金红
李老师最近有些焦虑,来咨询的小月同学断断续续请假的情况持续4个月。喜欢独处,动不动就哭,完不成作业,不愿去上操,不愿意搭理人,行动非常缓慢,思维也比以前慢,有时候还说“活着没有意思”。家长说,因为孩子成绩下降很着急,已经多次骂她也没用,每天战战兢兢,总担心孩子出事儿。某天晚上22点,李老师收到学校电话,说小月服用2瓶安眠药,正在医院抢救。李老师特别想知道:小月这种情况,是不是心理问题?如果是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如何?哪些信号可以识别学生有生命危险? 哪些信号是学生自杀信号预警?
心理教师的介入是危机干预的一道重要防线。怎样用明察秋毫的慧眼识别危机个案预警信号、把握危机程度、找准危机点特别重要,可以为及早预防、及早干预提供重要的判断。
心理危机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和学生的生态环境、家庭支持、生活事件等有关。
出现与父母、老师、同伴无法化解的师生矛盾、亲子冲突、校园霸凌等人际关系纠纷;家人或自己遭遇意外事故、自然灾害;遭遇重要亲友死亡或自己生重病;成绩退步、升学压力等无法承受的学业压力;恋爱带来的身心困境等情感挫折问题;被抢劫、欺凌、性骚扰、强暴等暴力伤害;沉迷游戏、聊天成瘾、模仿国外网站诱导自杀行为等问题。当学生出现上述刺激事件,教师要敲响心中的警钟,给予学生特殊关注。
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状态时,在生理、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会有不一样的反应,这些反应是心理危机状态的外化。教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在哪些方面反应表现反差大,与该学生平时一贯的表现不一样。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举例:
一个平时喜欢运动、喜欢美食的学生,变得持续一段时间上课间操就请假、食欲下降、肠胃不适、腹泻呕吐、经常蹲厕所半节课;一个平时健康的学生忽然变得头痛晕眩,感觉呼吸困难或者窒息;一个平时睡眠很好的学生忽然变得失眠多梦。以上情况,到医院检查生理上没有问题,家长、老师、同学甚至朋友不明就里,认为这学生就是装的。
一个平时能够准时上学、完成作业的学生,持续一段时间成绩下滑,不愿起床上学或经常迟到;课上反应缓慢、思维迟滞,难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经常请假,长期或者频繁缺课;难以完成作业或经常不交作业,不能集中精力完成功课和日常事务。有些教师和家长会归结为孩子就是懒、学习态度差,不够努力。
一个平时情绪比较稳定的学生,持续一段时间情绪不稳定,出现容易情绪失控,控制不住地爱哭、爱发脾气,焦虑、抑郁、愤怒、害怕、恐惧、怀疑、沮丧、无助、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目光呆滞、恍惚、愁眉苦脸、持续担忧等情绪反应。
一个平时人际关系正常的学生,持续一段时间出现回避同学交往、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一个学生经常说“活着不如死了算了”;一个学生发朋友圈说“来生再也不见”;一个学生忽然给同学、朋友、家人赔礼道歉、送礼物等异常表现。
列举的这些危机反应,并没有把所有的情况都呈现出来,不同的学生危机反应不一样,教师心理辅导时候,要重点挖掘学生异于平常的表现,上好心中的警铃。
教师要区分情绪低落与危机反应,大部分人在刺激事件妥善处理后,情况会逐步趋于稳定,少数人会持续升温成危机状态。情绪低落是正常的负面情绪,是每个人都经历的,这种负面情绪无论有多伤痛,都会随着时间而淡化,或在找到有效的缓解方法后,得到释怀。危机反应则不同,有的人缓慢、绵长、情况逐渐加重;有的人反应是直接崩溃,爆表、危及生命、达到红色预警。
在刺激事件发生后,有的人危机反应时间、精神痛苦程度、对个体影响强度、泛化程度不同。就像温水煮青蛙,随着时间的延长,自我照顾能力的减弱、对个体影响逐渐加重,如果不及早预警,青蛙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了,危机预警级别从蓝色、黄色到红色逐渐升级。结合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判别标准,如果升级到红色预警,应该引导家长带学生就医诊断。
分析本文中的案例,小月同学在时间上经历了4个月温水煮青蛙的持续过程;精神痛苦程度上,小月无法自己擺脱困境;对个人影响上,学习效率明显变低,喜欢独处,已经到了黄色预警;在泛化程度上,已经泛化。她需要的是帮助、理解,但是母亲依然用言语骂她加强刺激,致使小月有了服用安眠药自杀的行为,从黄色预警直接升级到红色预警,必须就医。
在刺激事件发生后,有的人对刺激事件反应就像一碗开水直接浇在青蛙身上,青蛙的反应是直接跳起来,而人的反应是直接崩溃。当学生发出以下信号,启动红色警戒。
学生出现妄想、幻觉、语无伦次、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想法脱离现实等不寻常情况时;学生出现严重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情况时;学生有自杀想法、自杀念头时;学生做好自杀计划、实施自杀行为时,都要启动红色预警。遇到上述情况,教师要保持冷静,耐心聆听心声,尝试稳定学生情绪,小心分析当时情况立即采取适当行动,学校团队作战,包括必要时寻求警方协助、联络家长、寻求医疗援助等。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危机个案信号预警,不能只看表象,要综合分析,用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再判断预警级别。妥善处理,为学生撑起保护伞;善待生命,为学生成长护航。
编辑/王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