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乱”绑架了
2022-06-23王晓蕾
王晓蕾
小F,女,13岁,初二年级学生。初一时,小F曾经陪同过一位同学来找我进行过咨询,在年级的大型活动中,也可以见到小F忙前忙后的身影。因此,在咨询前,我对小F的印象就蛮深刻的。
在我的印象中,小F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在整个年级都名列前茅,各方面表现也都很突出。看到小F的咨询预约,我感到有些惊讶和好奇,她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首次咨询,小F如约而至。令我吃惊的是,出现在我面前的小F不是之前那个阳光开朗、充满活力的状态,而是紧锁着眉头、涨红着脸、嘴唇有些干裂,满脸的红痘痘似乎也在告诉我,她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今天来找老师,是遇到了什么困扰吗?”我问道。
小F带着焦虑和着急的语气说道,进入初二以来,因为年级重新调整了班级的编排,自己被调到了成绩更好的班级。新的班级老师要求高、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最近几个月,自己好像患上了“强迫症”。会由一个问题联想到很远、反复记忆所学的知识,这让自己感到很痛苦,但又无法停止。自己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可以给我举个例子吗?”我决定先了解清楚小F具体遇到了什么问题。
“比如英语,我之前比较薄弱,然后开始自学主谓宾结构,后来就弄不明白了。我就想,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学不明白,到高中会有更多問题,到时候怎么办啊!然后我就开始反复记忆一个知识点,明明会了,但就是觉得不会。我很害怕,害怕自己没办法学习了。”
看到小F的情绪有些激动,我决定先安抚她的情绪,让她和问题拉开一些距离,把问题进行外化。“听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担心和无力感。如果要给这些困扰你的想法和担心取一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呢?”
“乱。”小F思索了一会儿回答道。
我打算邀请小F多说一说这个“乱”。“这个‘乱’是什么时候找上你的?”我问道。
“新的班级,大家成绩都很好,我压力其实一直挺大的。突然有一天,我觉得自己啥也不是,然后就开始疯狂学习,反反复复想一个问题。”
“听起来它找上你有一段时间了,它会让你感到痛苦,害怕,不知所措。那你想和它保持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我不奢求它突然消失,我可以去想那些问题,就是别陷进去就好。就像原来一样。”
“那你有观察过吗,‘乱’什么时候会离你远一点?” 我准备带领小F看到“乱”出现的规律。
“出去兜风的时候,还有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时候。”说到这里,小F的神情放松了一些。
“那它什么时候会频繁来找你呢?”我继续问道。
“吃饭的时候,睡觉之前,还有学习的时候,最多还是学英语的时候。”
“听起来‘乱’就像一个特别不识趣的孩子,看不到你对它的讨厌,要一直缠着你。”我回应了“乱”带给小F的感受,然后继续说道,“不过,我猜它来找你是有原因的。你愿意尝试一下,未来一周先给它一点空间吗?”小F非常愉快地答应了。于是,我邀请小F做了一些不同的尝试,“未来一周,每天晚上学完习之后,给‘乱’20分钟时间,任凭它支配,听听它想要告诉你什么。你可以设一个闹铃提醒自己,想满20分钟。尝试一周,一周后告诉我,‘乱’找你的次数,是多了,还是少了。”
第二次咨询时,小F看起来比上周轻松了一些,但是面色依旧有些凝重。
“上一周过得怎么样?”我首先寒暄道。
“我晚上尝试了让‘乱’自由支配自己,想的时候还是很痛苦。而且白天‘乱’还是会出现,次数没有减少。”小F皱着眉头说道。
听到小F反馈说自己没有改善,我感到有点挫败。但还是尝试去挖掘过去的一周小F身上的积极改变。“那过去这一周,与上一周相比,有哪些事情变好了吗?”我问道。
“‘乱’出现的次数没什么变化,但想的时间变短了。”
“这听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你是怎么做到的,让想的时间变短了?”我松了一口气,准备继续挖掘小F身上的积极力量。
“我会告诉自己,时间长了,见得多了,就明白了。”小F的语气轻松了许多。
“那最后,‘乱’是怎么决定离开的呢?” 我继续问道。
“还是以英语课为例吧。老师让我们做练习题,一般做完题之后,‘乱’就会出现。当老师开始讲新的知识了,我就需要把注意力拉回来了,它就离开了。”
我看到了小F对问题的掌控感,她并不是被“乱”支配的,相反,她是可以决定“乱”何时消失的。我继续问道:“有一点我还蛮好奇的,如果沉浸在‘乱’中,有多余的精力可以跟着老师的讲课进程吗?”
小F带着略自豪的语气说:“我其实也觉得挺神奇的!我好像可以一边思考,一边留意老师的动态。老师开始讲新课了,我就可以集中精力跟着他了。”
我抓住机会反馈道:“听起来,‘乱’还蛮识趣的,当你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它就会走开。而且,它好像不是完全肆意妄为的,它只占用你的一部分注意力。另一部分的注意力是在跟进老师的进程的,当老师开始讲新课了,‘乱’就会让步,同意让你专心听课。”
小F笑着调侃道:“这么听起来,‘乱’还是挺乖的。”并补充说道,自己的成绩也还挺稳定的,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下滑。
咨询的最后,我与小F约定:本周继续观察一下“乱”,看看它到底要对你做什么。
第三次咨询时,我看到的小F明显不同了。眉头不再紧锁了,脸不再涨红了,脸上的青春痘也基本消失了,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着我,坐在我面前的小F与两周前的小F不一样了。
这次是小F先开的口,她兴冲冲地说:“老师,‘乱’最近很少来找我了,每次来找我的时间也变短了!而且哦,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我都可以找到一个方法应对‘乱’。” “不过,”小F的脸上略过了一丝失落,“一个办法的有效期只有三四天,三四天之后,我就又会陷入迷茫区,就需要找另一个办法。”
“哦?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我带着好奇问。
“告诉自己不着急,以后会想通的。让‘乱’随便吧,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发现了这个规律后,你的感受有什么变化吗?”我继续问道。
“没之前那么绝望了,因为我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似乎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一劳永逸,但是每次都可以找到新的办法,听起来你会更有掌控感了。这会让你怎么看待自己呢?”我尝试着强化小F的掌控感,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认同。
小F带着自豪的语气说道:“我觉得自己特厉害,我坚持了这么久,跟它一直斗智斗勇的。对了,老师,我还会记录我每次用到的方法,希望以后能整理给和我一样有困扰的人参考。”
我惊叹于小F自身的强大力量。“哇,我都有点佩服你了!”我感叹道。“对了,我们上次留了一个小任务,我想知道你观察的结果。‘乱’的出现,是想对你说什么呢?”我问道。
小F说:“我回去想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它是想告诉我,我没有解决問题,只是在逃避问题。”
“那这个‘乱’的出现,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吗?”我追问道。
“如果我真的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我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扎实,我就是真的学会了。”小F笃定地说道,“而且我现在挺矛盾的,虽然我会痛苦,但是我有点担心它消失。要是没有这些痛苦了,我好像就会懈怠。”
“看来,目前你还是蛮需要它的,那就先让它多陪你待一段时间吧。现在,你有什么想对‘乱’说的吗?”小F发现了“乱”对于自己的意义,我尝试着引导小F和“乱”进行一个对话,也是和自己的一个和解。
“我想说,谢谢你的出现,虽然我还是无法喜欢你,但是我愿意让你和我待一段时间。”小F用平静但柔和的语气说道。
咨询到最后,我惊喜于小F的成长,也很开心可以陪伴一个坚强、坚韧的小姑娘走过一段困难的路。
两周后,我在小F所在班级上课时注意到,小F看起来一切如常。课后询问其目前的情况,小F说,“乱”还在,但已经不会困扰自己了。
小F的认知能力和领悟能力都很好,主诉的问题是被所谓的“强迫症”困住了,整个人很混乱。因此,我采用了将问题进行外化的叙事疗法对小F进行辅导。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是,人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第一次咨询,我所做的就是,将问题进行外化,让小F与问题拉开距离,站在问题的对面,从而为进一步地解决问题提供可能性。第二次咨询,我主要采用了解构技术。带领小F看到自己与问题的关系,问题出现的规律。从而松动小F固化的消极自我认同,提升对问题的掌控感,为下一步引出支线故事打下基础。第三次咨询,我主要采用了改写技术,帮助小F看到自己对问题的应对以及问题背后的意义,从而写就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命故事,建构一个相对积极的自我认同。
编辑/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