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行为背后的“知情意”三要素

2022-06-23钟志农

中学生博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堂纪律意志力注意力

钟志农

我是去年入职的小学新教师,教一年级。我班学生纪律很差,混乱松散,非常随意放松,他们可能知道和其他老师相比,我不喜欢“凶”他们。之前在这种情况下,我吼不动时都是靠拿木块“啪啪啪”敲讲台来“镇压”。我们班成绩也因为其中一个受不得批评的男孩被拖垮了,我甚至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都放在他身上,百分之十的精力放在全班其他孩子上,百分之几的精力放在学校各种活动事项上。所以我没有时间备课,直接拿书上讲台,我班成绩稳居年级组倒数第一。我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我想提高成绩。昨天开始,那个小男孩姐姐已经不来陪读了,开学第一个月是我陪他耗着,第二个月是他妈妈,最近三周是远房亲戚家的姐姐,来陪读了也不大管他。最近这三周,我使用了代币法,他看起来已经收敛许多,不打人了,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可就在昨天这个没人管他的节点上,他又上蹿下跳,特别活跃,很明显有点反复。在副班主任的课上,他吵别人,影响到学习好的孩子答卷,结果座位被老师分开隔离,于是他就爬窗户玩。后来,不知道他在课堂上经历了怎么样的批评,下课来找我时,脸色是黑的,我感觉他情绪不对,但我着急带全班学生放学,就没多想,简单安抚了他几句,说我回来找你,你乖乖的啊!没想到他因为赌着气,就逆着身后放学的人流跑回教室去,大概是想找另一个孩子论理,结果一不小心把一个小女孩嘴巴迎面撞出血了……唉!我困惑的是,怎么能够让他变得更好?家长群里的舆论说他爱打人,别的老师也没有少批评刺激他。而我要是不当众批评他,其他学生就都特别涣散;但批评了又会让他产生防卫心理。现在我的问题就是:我该怎么带好我的班级,做到纪律严明?我该怎么帮助那个男孩子,发自内心地去遵守课堂纪律?

非常理解这位新教师内心的焦虑和苦恼。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意想不到的冲突与矛盾,碰到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受到干扰。而且,班主任和许多任课教师遇到的难题,一大半都发生在课堂上,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无疑已经成了教师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对于新教师来说,尤其是这样。像上面这个案例中,那个小男孩是否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以暂且不论,但即使没有这个特殊儿童的干扰,估计这位新教师同样会遇到难以控制课堂教学秩序的困难。

据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大约只占一半,其余时间则用于课堂管理,如组织教学(占27%)、应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占14%)、处理个别问题(占12%),总之教师53%的时间要用于履行管理的職能。在我国上海,在生源较差的中学里,一位教师在讲课时,50%以上的注意力要用来维持课堂纪律;即使在较好的学校里,教师也要用不低于30%的注意力来维持课堂纪律。这种教学活动与课堂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课堂的秩序息息相关,如果教师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不减少时间和精力的耗费,就必然降低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及时预见并排除各种干扰课堂活动的不利因素,有效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秩序,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人是一个整体。学生在课堂上不管做出什么行为表现,从心理学角度看,都离不开四大要素:知情意行。四大要素中,有的是显性的要素,有的是隐性的要素。教师在管理课堂时,首先要全面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各种隐性的因素,特别是“知、情、意”三要素,而不要只关注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具体而细小的显性行为。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假如不或多或少地涉及“知情意”这三方面的因素,就不可能发生真正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世界是整体的,我们必须清醒地、不断地认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力三方面。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实现真正的转变,才能导致真正的学习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在管理课堂时,把认知的、情感的以及意志力的成分都考虑在内。也就是说,要了解儿童的认知规律、表达情绪情感的年龄特点,以及儿童自控能力(意志力)的局限性等等,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看待儿童青少年的课堂行为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们的冲动、冲突、情绪失控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发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他们大脑中主管理性思维和监控情绪冲动的“边缘区域”以及前额叶的发展要到22岁-24岁时才能完全成熟。这就像拔河比赛一样,儿童青少年在情绪系统和行为控制系统的“较量”中,情绪系统(由杏仁核所在的大脑边缘区域分管)更可能获胜。根据这样的年龄特点,教师就必须考虑一些非常具体的策略。

比如,小学生在课堂上忍不住要说话,很多老师往往批评学生自控力差。而自控力是一个意志力的问题,在大脑构造中,归前额叶分管,但是前额叶往往就是管不住那个杏仁核。这是一个发展性的障碍,教师就要想其他的办法。如果说话的人很多,那么老师立刻就应该想到是自己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课后就应该听听学生的意见并认真反思来加以改进;如果是个别学生在下面讲话,老师就可以不动声色地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或者弯下腰来“耳语传情”,而千万不可当众厉声呵斥,因为那样只会导致这个孩子因自尊受损而启动防御机制,出现更大的对抗性反弹。

再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还处在发展过程之中。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儿童的年龄是几岁,他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就是与他的实际年龄数字比较接近的几分钟。比如,一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时间就是5-6分钟,8岁左右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大概只有10分钟。所以,小学低年段教师发现课堂注意力出现涣散时,应该马上想到这是儿童年龄特点所致。他应该采取的措施不是批评指责,而是:(1)立即组织课堂律动;(2)立即改变课堂活动形态;(3)立即改善自己的语言、声调、表情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4)对于少数课堂行为比较出格的学生,可以采用行为矫正理论中的“积极演练”和“逐步养成”技术加以训练,具体做法可参考有关行为矫正的理论书籍。

总之,通过教师适当的干预,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渐学会节制他们的课堂行为。当然,干预越早,效果也越好。如果在小学阶段能通过干预减少破坏性和反社会行为的行为,养成必需的规则意识,逐步提高自控能力,那么学生在进入中学阶段后,学业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幅提高。

编辑/张春艳

猜你喜欢

课堂纪律意志力注意力
有限的意志力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让注意力“飞”回来
Willpower 意志力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