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06-23曹立砥梁森
曹立砥 梁森
摘要高校是科技生产、学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能力、有责任肩负科技成果转化重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科研经费来源单一、项目运行链条长、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产生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存在科技成果供需不匹配、科研内生动力不足、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为此,从优化立项分类、落实创新主体作用、完善评价机制等角度入手,提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途径,以期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分析;制约因素;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4.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6.003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Teacher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CAO Lidi, LIANG Sen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1)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base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academic innov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They have the 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to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nsform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increase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mest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a single sour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ing, a long project operation chain, and low efficienc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is phenomenon may have restrictive factors such as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sufficient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To this end,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ptimiz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ojects, implementing the role of the innovation subject,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t proposes way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universiti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problem analysis; restrictive facto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近年来,中国科研实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科研成果发表数量持续扩增,位居世界前列。以专利为例,2019年全年中国向 PCT(专利国际申请)共计提交5.899万件专利,处于全球第一。与此同时,国内专利人均拥有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20年 12月,国内成功申请专利共计221.3万件,每万人口人均发明专利达到15.8件。高校由于自身拥有的人才和知识优势,成为科技成果的重要来源。[1]从科研力量投入来看,2017年全国科研人员中有46.6%来自高校,31.2%来自研究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效率,成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项关键任务。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高校科研經费最主要的来源是政府投入,科研项目从立项到应用的链条较长。以2017年为例,高校科研经费中,63.6%来自政府投入,28.5%来自企业资金,7.9%来自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长期以来,政府投入在高校科研经费中占比最大,基本在一半以上。[2]最普遍的情况是,政府以税收形式筹集资金,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方式分配到高校;[3]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专家评审、同行评议等流程确定具体科研项目,最后形成专利、论文、结题报告等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再由高校通过转化机构与产业界结合,最终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总体上看,科技成果产出转化的链接较长。ED569D58-792C-4B54-92E8-DB92F0BA4B66
高校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团队,专利运作水平偏低。仅有9.5%的高校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或专业团队,高校普遍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4]据 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相较于企业,高校的有效专利应用率与产业化率非常低,二者间相差五倍以上;在专利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比例方面,高校均略低于企业。[5]总体来看,高校对专利的应用与转化水平远低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缓慢。
综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不容乐观,与高校自身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 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
科研资金来源造成的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不匹配。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受制于科研资金来源这一根本性因素,政府资金是主要来源,决定了高校科研主要围绕垂直系统、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开展。[6]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科研项目通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渠道落实,仍然主要依靠专家同行对科研项目立项、管理、评审验收过程进行评审。这种方式产生的科研项目立项往往更加偏重于高端技术、热点科技问题研究和国家重点关注方向;与产业界更加贴近的生产实际、对经济发展更加贴合的技术问题缺乏沟通渠道,难以融入科研体系;广大中小企业所需求的具体技术难题更是无法进入科研组织体系,主要依靠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摸索。据《广州企业创新创业痛点调查报告》显示,核心技术人才缺乏是企业创新创业的主要痛点,约75.3%的企业认为难以招到合适的技术人才骨干;仅有24.5%的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将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成果成熟度不高,实现产业化的难度较大。总体来讲,存在相当一部分科研项目的产出成果内在属性与产业需求不匹配,距离实际转化较远。后端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有效转化。
不够完善的政策环境造成企业缺乏直接投入高校科研的内生动力。大量研究表明,政府的科技研发费用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可以推动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7]。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若干“玻璃门”障碍,实际效果有待加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违法成本低、知识产权执法不严等造成社会技术门槛低,企业研制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出后被社会大量模仿,创新企业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严重挫伤企业投入科研经费的积极性。在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方面,对企业资质的要求条件较高,中小企业管理与政府认定的规范性要求匹配难度较大,民营企业获取政策信息渠道不通畅等问题普遍存在;企业科技研发投资需求融资困难,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与担保机制,缺少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高校科研人员评价体系未能激发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国内高校科研人员队伍主体仍是事业编制教师。自2010年以来,高校普遍引入了“绩效管理”概念对教师进行评价。科研评价方面,高校教师科研被分解成若干可量化的指标,更加重视可比较、可监督的规范。对高校科研人员来说,科研经费金额、论文篇数和引用次数、申请专利数量等外在评价手段成为主要目标。科研人员自觉对标国家课题偏好、各类指南,按照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分解,按图索骥去追逐论文分区、引用次数、专利申请等。真正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对经济社会的实际推动作用,由于超出高校可控范围、评价困难、难以比较等种种原因,退居次要评价位置。
3 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途径
对科研项目立项进行明确的分类管理,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循环模式。对于基础性研究、原创性研究的科学问题,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以兴趣为导向科研模式,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对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严格的准入门槛,集中形成关键项目,搞“揭榜挂帅”模式,通过政府有组织科研的形式集中力量,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对于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应用型技术问题,政府原则上一律退出,不再以直接科研项目立项的形式进行支持。通过大规模地整合渠道、压缩数量,在政府层面优化大型科研项目管理。从根本上打破“政府出题、政府出钱、专家解题、专家验收、转化困难”的旧循环模式;为逐步形成“企业出题、企业出钱、专家解题、企业转化、市场检验”的新循环模式奠定良好基础。
真正落实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提升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质量。一是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与执法力度,让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使投入科研创新的企业更好地享受科研创新带来的市场效益,为企业打造公平、公正的科技应用竞争环境。二是综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进一步简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手续,降低企业获得支持成本;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和补贴力度,加强对科研投入执行过程的评估,对目标实现度进行综合评价;促使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破解科技研发的人才瓶颈,引导企业更多地把资金投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三是问题导向加强政策研究,着力破解企业科研资金融资难问题。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引导金融机构设计面向企业科研投入的专项融资信贷产品,完善风险补偿和担保制度,切实破解难题。综合利用多种举措,激发企业加大投入科研的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项目的提出者、执行者以及利益分享者。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评价机制。一是健全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建立更加匹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管理制度,把评估途径转变为转化競价的可选渠道,统一有关部门的监管、执行标准。二是有序推进高校科研人员分类评价改革,真正落实破五唯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对于从事政府投入资金的原创性、基础性科学问题,坚持以同行评价为主,鼓励兴趣主导;对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技术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对于企业来源的一般的技术性问题,逐步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作为主要的目标要求,还给市场进行检验。高校要分类评价,在职称晋升、收入分配等方面做好统筹平衡,创造更加平等开放的科研环境,使不同特长的科研人员能够各得其所、从事各自擅长的领域。ED569D58-792C-4B54-92E8-DB92F0BA4B66
创建质检服务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宣传力度。质检服务平台可为科技成果转化检验机构提供交流平台,加强质检机构内部交换信息速度,以避免在相同研究项目上重复投入资金。质检是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产业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并加快推出新产品,尤其是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升级产品与技术。一方面,质检服务平台可定期召开科技成果推介会,为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生产搭建桥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质检服务平台可帮助高校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推动科技成果研发过程中的数据均上传并存储在互联网中,确保每一步研究均可溯源、量化科研成果转化产出效率。
4 结语
高校科技成果可助力国民经济增長,提升国家科技水平,为维护国门安全提供关键力量。本文深入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发现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企业直接投入高校科研的内生动力不足、科研人员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制约情况。由此提出以下建议:对科研项目立项进行明确的分类管理,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循环模式;真正落实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提升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质量;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评价机制;创建质检服务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宣传力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机构或部门完成,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在深刻领会相关政策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各方需求协调转化工作。根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管理部门可制定适合双方对接的政策,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速度。
基金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RSRC2001)。
参考文献
[1] 张栓兴,杨欣怡.加快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J].国际经济合作,2020(3):55-63.
[2] 姜文宁,关汉男,谈毅.RCV 框架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1):142-146.
[3] 刘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才,2019(11):25-27.
[4] 温正胞.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价值冲突与协调[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Z1):14-22.
[5] 李秀坤,尹西明.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7):76-83.
[6] 胡丽.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探索[J].社会科学家,2018(6):127-131.
[7] 罗建, 史敏, 彭清辉, 等.核心利益相关者认知差异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3):112-117.ED569D58-792C-4B54-92E8-DB92F0BA4B66